嘉莉妹妹读后感五百字(知见诗社读书笔记嘉莉妹妹的人生启示)

嘉莉妹妹读后感五百字(知见诗社读书笔记嘉莉妹妹的人生启示)(1)

嘉莉妹妹的人生启示

——美国小说《嘉莉妹妹》读后感

作者:秦刚

美国作家奥多.德莱塞的小说《嘉莉妹妹》,写一个名叫嘉莉的乡下姑娘,到芝加哥城里投靠姐姐,而展开的曲折人生经历和传奇故事,揭露了金钱至上社会里爱情、亲情的淡薄以及人性复杂和丑恶。提醒人们在人生道路上要谨慎自律,努力克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在人生重大选择上避免草率而铸成大错,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人生悲剧发生。

故事发生在美国芝加哥。一八八九年八月,青春靓丽的18岁的乡下姑娘嘉莉.米伯,怀揣幻想远离父母到城里投靠姐姐,准备在城里找一份工作。在列车上,她结识了在城里一家公司当推销员的年青人—查利.杜洛埃.此人举止大方,衣冠楚楚,给不谙世事的嘉莉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两人互相交换了在芝加哥的地址。杜洛埃表示要去看望她。嘉莉到姐姐家,发现他们生活条件很差,姐姐家接纳她,是考虑她找到工作后每周交的食宿费可以帮家里减轻一些负担,而且姐夫对她的到来态度极其冷淡。于是嘉莉写信给杜洛埃,叫他不要到姐姐家来看她,以后有机会自己会与他见面的。之后嘉莉每天早出晚归,在外面找工作,经过几天的奔波,终于在一家制鞋厂,找到一份薪酬极其微薄的工作。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她战战兢兢地工作了一段时间,因天气转凉,买不起冬衣又淋雨受凉,患感冒发烧而被解雇。病好后她又外出找工作,又是每天满怀希望出去,失望而归。姐姐和姐夫嫌她给家里加重了负担,叫她回乡下老家,她自己也逐渐萌生回去的念头。正在犹豫不决之时,她在街上碰到了杜洛埃,寒暄之余,杜洛埃带她上餐馆、进戏院,还给她一笔钱购置衣物。几天后在金钱物质和杜洛埃甜言蜜语的诱惑下,嘉莉离开姐姐家,与杜洛埃同居了。杜洛埃向嘉莉许诺,做完一笔大生意后就与她结婚。可实际上生性风流的杜洛埃并没有与嘉莉结婚的打算,并在暗地里继续与其他女性关系暧昧。嘉莉觉察后,很是痛苦和不安,但又无可奈何。

不久,杜洛埃带她去见一位名叫赫斯渥的朋友,他是一家著名酒店的经理,一个已有家室的中年人。见嘉莉长得漂亮,一眼便看上了她。借机去杜洛埃家看望她,并趁杜洛埃外出时带她外出散步,一心想占有她。当嘉莉参加社交团体组织的话剧演出时,赫斯渥极尽所能地组织人们去买票看剧,使嘉莉在演出中第一次崭露头角,展示她演艺和演技的天分,受到大家的追捧。由于房东无意间向事杜洛埃透露他外出时,赫斯渥频繁来看望嘉莉的事,杜洛埃有了觉察和戒备。他告诉嘉莉说赫斯渥已有妻室,嘉莉知道后大为恼火,责怪杜洛埃未曾事先将此事告诉她。而这个时候赫斯渥的夫人对丈夫的反常行为已有所觉察,便威胁说要与他与他离婚。而赫斯渥为了不让别人了解他的财富情况,多年来积蓄的财产都是登记在夫人名下,如果离婚他将一无所有。对此他非常害怕。一天晚上,赫斯渥去办公室,偶然看到雇主的保险柜开着,便盗窃了一万美元的营业款,跑到嘉莉的住处,要带她私奔。这时与嘉莉闹矛盾的杜洛埃已经离开她。在赫斯渥的花言巧语哄骗下,嘉莉和他登上开往蒙特利尔的火车。刚到蒙特利尔,赫斯渥的雇主派出的密探找到了他,规劝他归还盗窃的钱,并保证不将事情张扬出去。赫斯渥无可奈何,只得将偷窃的钱绝大部分归还给他的雇主,身上只留下950美元的生活费用。

不谙世事的嘉莉在赫斯渥的哄骗下,与他结了婚并随他来到纽约。他们在纽约与人合开了一家酒店,租了一处像样的房子,舒适地住了下来。可是好景不长,遇上经济大萧条,酒店破产了。赫斯渥损失了全部投资。为了生计,他每天出外找工作,可是屡屡受挫,一无所获。渐渐地他对外出找工作的信心完全丧失,整天闭门不出,以至于付房租和简单的生活都难以维持。这对过惯了富裕生活的嘉莉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夫妻间为生活矛盾而发生的争吵也越来越多。一下子沦落社会底层,赫斯渥又放不下过去在著名酒店当过经理的虚荣心,强烈的面子观念使他不愿意去干地位低下,伺候别人的工作。身上的钱越来越少,到了无法支付房租和每天生活费的地步。他只得再次出去找工作。而经济大萧条时期,找份下苦力的工作都不容易。这时芝加哥公交车集体大罢工,给他提供了一份开公交车的工作,经过两天时间的培训,他正式开着公交车出行,又遇到罢工司机们的阻挠和毒打,没有领到工钱,又被人殴打致伤的赫斯渥,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再也不愿意出去找工作。而且撒谎说有个熟人要开酒店,请他去帮助管理。这件事自然是迟迟没有结果。迫不得已的嘉莉只得自己外出找工作。由于她具有天赋的表演才华和迷人的姿色,嘉莉在一家戏院找到一份工作,而且很快从一名跑龙套的小配角,成为赫赫有名的主要喜剧演员。这时她追求的名誉地位和金钱享受全部都有了。地位改变后,她对赫斯渥的感情日趋淡薄,最后离他而去。感到非常绝望的赫斯渥,失去找工作谋生的能力,逐渐混到与乞丐为伍的悲惨境地,贫病交加,在一个寒冷的晚上凄凉地死在社会团体的贫民救济点上。嘉莉获得了梦寐以求的一切。她独自坐在豪华的房间,陷入沉思。就像前两次同杜洛埃和赫斯渥结识,改变了劳碌奔波的穷困命运后的感受一样,她很快就感到生活似乎缺少了些什么,没有幸福和满足,她仍然在梦想着,渴望着……

小说中的女主角嘉莉是一位青春靓丽,单纯活泼,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女孩。“她天生的姿态还没有发育完成……她不会搔首弄姿……可是她渴望物质的享受,敏感与热烈的人生乐趣。懂得顾影自怜。她是个装备不齐的小骑士,妄想到神秘的都市去进行一番探险,做着空洞的平步登天的幻梦。”到芝加哥后,残酷的现实粉粹了她的美梦。首先是情亲淡薄。姐姐家对她的极度冷淡,姐夫作脸作色。到芝加哥的第一天就催促她出去找工作。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每周只4.5美元的工作,必须交4美元作为食宿费,剩下的5角连公交车费都不够,只有每天早起步行去上班。而制鞋厂流水线简单重复的工作,累得她直不起腰。领到了工资,交了食宿费。天气转凉,想买一件御寒的衣服都没有办法。步行上班没有雨伞,淋雨受凉感冒发烧,休息卧床不起两天便失去了工作。此后几天找不到工作,姐姐、姐夫便让她回乡下。这里面虽然有家景艰难的客观原因,但都市里亲情淡薄也是金钱社会的必然产物,也给嘉莉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课。其次得到杜洛埃的帮助后,单纯天真的嘉莉,以为是遇到了心上人,可以无忧无虑地过美好的生活了。殊不知杜洛埃是一个风流成性的伪君子,用花言巧语欺骗她同居后,并不打算与她结婚,而是无数次地找理由搪塞她。在对未来不可知的惶恐中不安中,赫斯渥出现了,这个看起来比较成熟,有绅士风度的上流社会的经理,很快就获得嘉莉的好感,与他散步交流,特别是他动用社会资源为她第一次演出捧场,使她沉浸在成功的快乐和飘飘然时,她对赫斯渥更加信任,丧失警惕而被骗上火车随之逃亡。这个时候的嘉莉还是单纯天真的。当知道赫斯渥盗窃雇主款项后,她劝说他主动归还赃款。与赫斯渥结婚定居纽约后,她尽量做好一个家庭妇女,为男人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在随后到来的困难日子里,她还是能够做到甘苦与共,尽量节约,过苦日子。劝说丈夫鼓起勇气,出去找工作,改变困境。在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境况下,虽然免不了有些争吵,但事后想到赫斯渥为她做的一切,便表示歉意与和解。

最后在赫斯渥无可救药,失去生活保障的情况下,嘉莉不得不抛头露面出去找工作,不幸的年代里幸运的她,凭借自己的优势走上成功的道路,很短时间便成了走红的明星,得到了自己寤寐以求的金钱和物质享受。这个时候的嘉莉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单纯的乡下姑娘了。她把男人们对自己的顶礼膜拜和追求,作为满足虚荣心的一种精神享受。不仅果断拒绝了,闻讯赶来大献殷勤的杜洛埃,而且也从不关心赫斯渥的死活。当赫斯渥蓬头垢面来向她借钱时,因为身上只有几美元现金,施舍给那个倒霉的前夫之后,到外地演出,就完全把他忘却了。应该说嘉莉虽然心灵被金钱至上的物质社会污染,但心底还是有善良的种子的,这从她捐款参加社会慈善活动可以看得出来。但由于阴差阳错的原因,她未能帮助到赫斯渥,使他从一个上流社会的体面人物,成为倒毙街头的饿殍,的确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故事的结尾写到“置身于光辉灿烂中的嘉莉并不快乐。正如杜洛埃提携她的时候一般,她曾经认为:现在我已经置身于最好的环境里了;她在被赫斯渥带入更好的生活时,感到:现在我幸福了!但是人世无常,不管你愿不愿意随俗浮沉。她现在觉得自己寂寞无依。对于贫困无靠的人,她大方地施舍。她在百老汇路上散步,不再留心她身边走过人物的风度。他们有更多更远的向往和追求的东西是值得羡慕的。”

小说对另一个重要人物赫斯渥的描写也是非常有感染力的。能够成为芝加哥著名酒店的经理,说明赫斯渥的人生本来是很成功的。他年富力强,有绅士风度对金钱社会的女人们无疑是有诱惑力的。生意上的关系使他与杜洛埃成为朋友,在社交场合认识嘉莉后,不能把握好自己,不遗余力地诱惑和追求嘉莉,以至于第一次铸成盗窃雇主钱款和欺骗嘉莉私奔外逃的大错。被雇主派出侦探找到后,嘉莉也劝他归还款项时,他本来有机会迷途知返,回到芝加哥东山再起。但由于虚荣心作祟,执意要到纽约另起炉灶,以不足千元 的生活保障款与人合伙开酒店。谁知命途多舛,经济大萧条环境下,经营不善,酒店很快倒闭。接二连三的挫折使他精神上垮下来,失去了对未来的判断力,虚荣心和面子观念支配下的他,又不愿意从事打工伺候人的工作,导致失去生活保障,与嘉莉历经磨难组成的家庭解体。

这之后的他,如果能够头脑清醒起来,也可以自食其力,靠打工挣钱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可是他执迷不悟,宁可到民间的社会救济组织去与众多的乞丐争食宿,也不愿意打工。以至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身体每况愈下,彻底失去生活的能力,即使在这种生存危机的情况下,他都还要顾面子,不向嘉莉说明实情。见面时,嘉莉急着参加社交活动,把身上仅带着7元现金给赫斯渥,他顾面子,还信誓旦旦地说,过两天就会有一份管理工作,拿到工资后就立即归还嘉莉的钱。已经是当红明星的嘉莉,也没有注意到赫斯渥的异常,加上两人本来就已经分道扬镳。之后嘉莉到外地演出,很快就把这次见面忘记了。以至于几天后天寒地冻中,赫斯渥就悲惨地死在简陋的社会民救济点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从逃走后就与他没有任何联系的前妻和儿女,正好在这个时候周游世界,来到纽约,在车站上兴高采烈的场景。对比之下赫斯渥的死就显得更加凄凉悲情。这也是小说悲剧性情节的艺术魅力所在。

我们说赫斯渥这个人物本身并不是一个恶人、坏人和低能的人。逃离芝加哥后与嘉莉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看得出他是真心真意地爱着嘉莉的,在困境中发生矛盾时,他总是小心翼翼地忍让和爱护着嘉莉的,两人分开,嘉莉成名后,他也坚持不去打扰和纠缠她。最后一次见面,赫斯渥都都保持了自己的绅士风度。从本性来讲他还是善良的。他从一个上流社会的成功人士,一念之差,堕入社会底层,不能自拔而毁灭。究其原因除了他自己本人的性格弱点外,还有资本主义金钱社会复杂的关系和人情冷暖有关,还有经济大萧条的外部环境也不无关系。看到这个人物,使我联想年轻时看过巴金笔下一个败落的富家子弟杨三爷的悲惨遭遇遭遇,与赫斯渥非常相似。看后令人潸然泪下……

小说中另一个关键的过渡性人物杜洛埃的描写也很成功。他虽然只是一个推销员,但风流倜傥,社会阅历丰富,交往广泛。通过金钱和甜言蜜语获得女性的芳心,以玩弄女性为乐而恬不知耻。书中写到“他并不想伤害他追求的那些女人,因为他并不认为与她们发生关系是伤害她们。他喜欢追求女人,使她们倾倒于他的风度之下,那是因为他天生的欲望,而不是因为他是个冷血、黑心肠的恶棍,促使他以此为最高的快乐。他喜欢夸耀,爱虚荣。他像头脑糊涂的姑娘一般迷惑于漂亮的衣服,就像他能顺利地讨得一个漂亮的女店员的欢心一样……他做推销员,是靠手头大方和那家商店的名声而成功的。他到人群中不住地点头打招呼,一股子热劲—他没有持久不懈的感情,没有高贵的思想,也没有够得上智慧的才能。”这段文字是对他最准确的画像。正因为有这样一个人物,把嘉莉骗到手,又把她带到社交场所,才有了后面嘉莉的人生转折和赫斯渥的人生悲剧。作者把这三个人物的关系构思得那么巧妙,才使简单的故事情节,高潮迭起,引人入胜……

西奥多.德莱塞1871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由于家境贫寒,中学未毕业就去芝加哥谋生。先后在饭店、公司干过各种粗活。1889年就读于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只读了一年就离开大学,回芝加哥当了一名记者。先后供职于一些杂志社,任过编辑和总编辑。1899年开始文学创作,写下了长篇小说《嘉莉妹妹》,这部德莱赛的处女作,取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大都市芝加哥。当时正是美国资本主义迅速膨胀和发展时期。芝加哥成为美国最大的工商、金融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许多男女青年向往的地方。大都市五光十色的生活,对年青人产生了巨大 的吸引力,他们纷纷离开乡土涌入繁华的都市,寻找工作、最求幸福。书中的主人公,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德莱赛的姐姐,年轻时候离家到大都市谋生的生活原型塑造的。它如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美国社会的真实面貌。

但小说一出版就被舆论指责为有伤风化而被长期禁止发行。面对打击,德莱赛停笔十年,才重新开始创作。先后写了《珍妮姑娘》、《天才》、《美国的悲剧》以及由《斯多噶》、《金融家》、《巨人》三部小说组成《欲望三部曲》等长篇小说。1945年12月28日,德莱赛病逝于加利福利亚,当时未能完成的《斯多噶》创作,后来由他的妻子海伦.理查逊续写完毕。除上述作品外,德莱赛还创作了多部短篇小说集、游记、戏剧集和政论集。德莱赛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

我们今天读这部作品。除了认识和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没落及金钱至上带来的道德败坏、自私虚伪、人情淡薄和尔虞我诈的恶果外,还应该从赫斯渥等人物的惨痛经历中汲取教训,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在人生道路上把握好自己,特别是在事业有成的时,要头脑清醒。如果不慎误入歧途,也要迷途知返,知错就改,及时调整和修正前进方向,避免陷入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万丈深渊。 (2020年11月3日秦刚完成于蓉城斋中)


嘉莉妹妹读后感五百字(知见诗社读书笔记嘉莉妹妹的人生启示)(2)

【作者简介】秦刚,《知见诗社》顾问。男,汉族,重庆人。四川省委党校现代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诗歌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当过工人、教师和新闻工作者。曾任县委书记,省纪委常委、监察厅副厅长,省委巡视组长等职。在省内和全国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多篇,有作品获奖并录入选集。出版个人文集《山水情韵岁月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