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为什么讨人厌(祥林嫂是如何在口口相传中)

一:一场外交发言引发的思考

前一段时间,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讽刺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对于中国的诋毁像祥林嫂一样絮絮叨叨的,这句话短时间内就登上了微博热搜,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祥林嫂为什么讨人厌(祥林嫂是如何在口口相传中)(1)

女权主义者认为,祥林嫂本来就是一个可怜的封建妇女的形象,是无情受到迫害的广大中国妇女中的一个代表,我们不但不同情,还借她挖苦,这无疑是不尊重女性的。

但是也有人觉得,祥林嫂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已经约定俗成的代表了一种怨妇形象,在文学意义上究竟如何并不重要,主要是表达我们对于西方势力诋毁我们的一种挖苦,劝诫人们不要小题大做。

祥林嫂为什么讨人厌(祥林嫂是如何在口口相传中)(2)

两派其实各有各的道理,但是他们的分歧也很明显,约定俗成的祥林嫂的形象与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本心,已经发生了偏差。

所以我对这次争执更感兴趣的点是,祥林嫂究竟如何在口口相传中,变成这个样子的?


二:小说中的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先回到小说,去看看原来的祥林嫂的样子。

我们首先要知道,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里,讽刺的到底是谁?

是鲁镇的看客还是一直没能忘掉自己痛苦的祥林嫂?

祥林嫂为什么讨人厌(祥林嫂是如何在口口相传中)(3)

我的答案是,讽刺的那些冷漠的看客们

故事的情节很简单,祥林嫂是个童养媳,年纪轻轻的第一个丈夫就去世了,婆婆准备卖掉她给小儿子娶个媳妇,祥林嫂不想屈服,逃出了婆婆的控制,来到鲁镇打工,干活很是勤快,多次被称赞。不过好景不长,婆婆寻到这里,把她抓回去,逼她再嫁。她嚎叫、厮打,自杀,都没能阻止自己再嫁的命运。

再嫁之后,丈夫对他还不错,还养了一个孩子,结果天有不测风云,丈夫得了伤寒病死了,不久之后,儿子被狼叼死了,她被夫家赶出了家门,又回到了四婶家做事。在生活这样的重压下,祥林嫂再次回来做事,不像当初那么开朗了,变成了一张“死尸脸”,连干活的麻利也没有了,记性也差了,鲁家对她也不太满意了。

祥林嫂为什么讨人厌(祥林嫂是如何在口口相传中)(4)

最关键的是,人们总是用异样的眼神看着她,因为她改嫁了,成了不洁的女人。四婶在祭祀的时候,说“祥林嫂你放着吧”,柳妈和她说话带着嘲笑还经常拿她的不洁取乐。

但是让祥林嫂这个词,产生异化的情节,却是接下来祥林嫂逢人就说“我真傻,真的。”之类的话,如果祥林嫂见到别人家的小孩,她也会不自觉的说“我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也就有这么大了……”

祥林嫂为什么讨人厌(祥林嫂是如何在口口相传中)(5)

刚刚开始,人们尚能挤出一点稀薄的同情去宽慰她,可一次又一次的诉说,又没有新的悲剧故事供他们咀嚼,人们厌烦了,对祥林嫂那点点仅有的同情便统统变成了厌憎,甚至还要一次又一次地刺激她,引诱她说出更多的悲哀以供咀嚼。从始至终,她的叙述只是人们的茶余饭后的谈资,就和现在大家热爱看综艺毫无区别。

祥林嫂为什么讨人厌(祥林嫂是如何在口口相传中)(6)

鲁迅是一个好的记者,冷静几乎不带任何感情态度的写下了祥林嫂走向死亡的道路,又花了大笔墨去描绘鲁镇人对祥林嫂感情,加上那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一个悲剧的底子已经打磨好了。他写祥林嫂,写成了一个“可笑的异类”,而鲁镇上无论是鲁四老爷还是柳妈,他们身份不同,却好像用一个脑子一样,是“正常的大多数”。

但毫无疑问,悲悯如鲁迅是无法不同情祥林嫂的,对于一个勤劳的妇女,对于一个花了大价钱捐门槛的淳朴妇女,他怎么忍心祥林嫂异化成现在这样?他讽刺的是那些对女性申诉冷漠无比,肆无忌惮取笑的看客,还有那个用“仁义道德”堵住女性话筒的吃人社会。

祥林嫂为什么讨人厌(祥林嫂是如何在口口相传中)(7)

祥林嫂在一次又一次地反抗失败之后,最终失去了希望,才成为了别人眼中唠唠叨叨的怨妇、疯女人,她像个战士一样,在无尽的黑暗中,流尽了最后的一滴血,而黑暗本身在她奋斗的时候,笼罩着她,连她死了,还要嘲笑她,把它作为菲薄的献祭。

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莫过于此,世界飞速进步的同时,我们悲哀的发现人性却在以同样的速度原地转圈,我们缺少同理心的总结出祥林嫂是一个卖惨的、爱唠叨的怨妇形象,对她产生了鲁镇人式的鄙薄,进而将祥林嫂作为一个贬义词去使用。

祥林嫂为什么讨人厌(祥林嫂是如何在口口相传中)(8)

就像引起热议的江歌妈妈,因为三年多来坚持不懈想为女儿讨一个公道,被很多网友挖苦为新时代的祥林嫂。看客们在品味完这场悲剧之后,施舍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所谓公理和同情之后,转头怒斥从女儿的悲剧里走不出来的江歌妈妈是在消费女儿,是不能释怀,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进入21世纪的鲁镇人会上网了,但是说出来的话和百余年前别无二致。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人们对弱者给予的同情是极为有限的,如果弱者不能在人们预估的期限站起来,如果她“竟敢”对自己的委屈念念不忘,那么不仅同情要被全数收回,还要被鄙夷嘲讽。


三:女性话语权的丧失

我们在说祥林嫂的时候,是不是脑子里就会浮现出那个絮絮叨叨的女性形象?

答案无疑是的。可是,为什么是女性?

答案很简单,因为絮絮叨叨的形象,在中国人乃至东亚人眼里,都是女性。

祥林嫂为什么讨人厌(祥林嫂是如何在口口相传中)(9)

最近有本韩国小说《82年生的金智英》,引起了热议。小说描述了一个叫金智英的韩国女性在学校,工作中遇到的大量的歧视。

尽管遇到了歧视,但她没法用自己的身份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否则分分钟会收到“祥林嫂警告”。

祥林嫂为什么讨人厌(祥林嫂是如何在口口相传中)(10)

我们的社会,毫无例外地把家务不当工作,煮饭用电饭煲,洗衣服用洗衣机,手腕怎么会疼?这个对话,让我想起了那位“何不食肉糜”的惠帝。

“那些脏衣服不会自己走进洗衣机,也不会自己沾水淋洗衣液,洗完以后更不会自己走到衣架上把自己晾起来;吸尘器也是,不会带着吸头到处吸、到处拖……不论哪个领域,技术都日新月异,尽量减少使用劳力,而唯有‘家务’始终得不到大家认同。”

男性可以肆无忌惮的谈论女性,女性却不可以,男性可以潇洒的过活,金智英们喝一杯相当于人民币9块的奶茶就被称为是“妈虫”,女性们往往来不及申辩,就被舆论堵上了自己的话筒。

目前有4.5万左右的韩国网友给这部小说改编成的电影打分,评分不高,只有6.68分,好像确实不怎么样。但我们要知道,这其中,男性网友给出的平均分是2.84分,女性网友给出的平均分则高达9.5分。这种评分上的撕裂,也从侧面反映了男女争夺话语权的激烈程度。

祥林嫂为什么讨人厌(祥林嫂是如何在口口相传中)(11)

金智英的遭遇,正好可以说明祥林嫂是如何一步步变成贬义词的。

女性们因为生儿育女,在社会中自然的被剥夺了独立个体的身份,成为“XX老婆”、“XX妈妈”这样的附属品,甚至不被允许发出负面的声音。

因为幸福的家庭和社会,不需要不快乐的妻子和妈妈。


结语:

前面絮絮叨叨的说女权,说女性权利说到现在,但是还是想写一点特别的。

鲁迅先生的风格,是“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度国人,人性,但是在《祝福》上,祥林嫂一开始是一个虽然丧夫但是勤劳肯干,但是变成之后木讷抱怨的样子,除了自己的深沉的不幸之外,不能排出的是为观众哄笑式的围观,他们一步一步,把祥林嫂推向了死亡。

祥林嫂为什么讨人厌(祥林嫂是如何在口口相传中)(12)

正如上文所说的,先生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写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怨妇,而是把重点放在一个把勤劳能干的女人逼疯的残酷社会,先生只是想让那个社会,多给女性一些自己本来的话筒,什么仁义道德,哪有关注人本身重要?

如果现在人看完《祝福》,却只记得祥林嫂絮絮叨叨的样子,忘了她如何变成那个样子,多么可怕,我们又和一百年前那个时代有什么区别?

祥林嫂为什么讨人厌(祥林嫂是如何在口口相传中)(13)

我们记得那些经典中的痛苦的人们,作者的初心都是为了帮那些极度贫乏却不自知的人们说说公道话,开启民智,呼吁人们拿起武器反抗那个黑色的社会,而不是细腻的描写出这些可怜人,叫嚣着“你们过来看,这个祥林嫂好好笑”。法国人不会说冉阿让,英国人不会说苔丝,我们又为什么要把祥林嫂作为一个标志,去标志化我们的文学形象中的一类人呢?

华春莹借祥林嫂去表达申诉,我的结论是可以,但是没有必要。“可以”是道义上的,“没有必要”是一点点同情心和那一点点的不冷漠。


文/枕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