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比时间重要(关于注意力时间)

《元一拆书日记2022年第186篇》 2022年7月9日星期六,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注意力比时间重要?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注意力比时间重要(关于注意力时间)

注意力比时间重要

《元一拆书日记2022年第186篇》 2022年7月9日星期六

我坚信一个点:不是读书没用,是我们没用。‘没用’有两层含义:第一,我们没有主动去使用书籍,没有行动、实践、落地,这个权重要占到99.99%。第二,我们个体天生智力差异性,这个权重仅占0.01%,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读书是手段,目的在于:用书。我们达到的目标就是:对内武装自己,对外成就一件对他人有价值的事。这就是我对‘成长、成事’的功利性定义。

今天我们拆解李笑来写的《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主要围绕“如何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心智),获得美好的未来”这一主题展开。今天,我们来阅读:

第十章,你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究竟是什么?

第十一章,有没有提高注意力使用效率的科学方法?

通过阅读这两个章节,我们提炼的关键词:注意力。主要聊三个板块:

第一、注意力与时间与金钱的关系。

第二、注意力消耗的三个大坑。

第三、如何提高注意力的使用效率。

首先,我们聊第一个话题:注意力和时间和金钱的关系。

我们一直在研究财富如何实现自由。其实李笑来的这本《财富自由之路》到目前为止还是在讲我们如果想获取更多的金钱,底层逻辑应该做什么。所以今天这个主题,提出了一个从未被人提及的概念:我们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金钱。而应该是注意力。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来聊一聊。

我们多年来一直听过好多大师都分享过“时间管理”。其实大家如果用心去发现,时间是你压根管理不了的‘东西’。每天24小时,你用不用它都是恒常不变的。并且每个人都这么做。这类似于上帝给每个人的不可存储的同等资源。但是我们人与人为啥有差距呢?那是因为大家使用时间的不同。

同样的2个小时,有人全神贯注的工作2个小时,做A想A,极度专注。而有的人浑水摸鱼的干两个小时,甚至大部分时间都是做A想B,甚至被其他事情干扰。最终同样两个小时,你全神贯注all in在有价值产生的事上,时间也过去了。你刷手机,发呆,无聊,扯淡,闲扯,时间也流逝了。

如果你深度思考,时间管理是个伪命题。因为我们压根管理不了时间。我们唯一能管理的就是:注意力。换句话说,你注意力投放到哪里,你的时间概念才产生在哪里。你注意力投放到哪里,决定了你在该段时间内的价值创造。你注意力投放到哪里,决定了你在该段时间内的价值衡量,即单位时间价格。

所以,我们要认知到一个价值观:注意力>时间>金钱。也就是金钱只是时间的变现,而时间是注意力的外显。因为你的注意力主动投放在某事物上,你才能感受到时间的存在。如果被动消耗时间,时间对你而言,你压根感知不到它的存在。如果你去用心觉察,我们99%的注意力都是被其他事情所控制。我们能够主动驾驭注意力投放到什么事情上的能力,决定着我们的价值产出,进而决定着我们能获取什么样的回报。

我举例,同样周末这个时刻,我4点45分起床到7点多,这段时间,我主动把注意力投放到阅读 写日记这件事上。一部分人把这两个小时的注意力投放到早起运动健身上。还有一部分人把这两个小时的注意力投放到直播上。大部分人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事,要么消耗在睡觉上,要么突然醒来,投放到刷手机上。

短时间看不出去,当我们把时光轴拉长,你会发现,为啥有些人与我们渐行渐远呢?原因就是我们被其他事情控制注意力,而牛人都是主动驾驭注意力,甚至是时刻驾驭。牛人从来不会把注意力投放到没有价值回报的人和事上。他们会非常理性、非常功利的区分,把注意力投放到哪里,对自己更有利。

我举例,做销售的伙伴都知道,为啥你约访客户,很多时候,客户明明毛事没有,也不见你。宁愿刷手机也明确拒绝见你,为什么呢?因为客户心理有‘秤’,他潜意识权衡:见你的价值性太低,因为你只会推销自己的产品,这个和客户毛关系啊。客户只关注对自己产生利益价值的事情。

销售高手一般都是客户主动约他,因为销售高手一直是研究客户的需求,而自己的产品只是满足客户需求的方案之一,客户决策购买有个采购心理排序,优先有需求,然后再看选择A方案还是B方案。客户从来不关心你的产品如何,客户只为自己解决自己问题而买单。客户要解决的问题是:墙上打个洞,装空调。

而你买电钻的。客户不关心你的电钻,客户关心的是怎么能够打个洞。销售高手可以让客户选择用榔头打个洞,因为榔头和电钻都是打洞的方案。客户是有信息差的,他很难知道所有的方案,客户只会感性地选择客户自己认为的最优方案,这个‘最优方案’=客户知道有哪些方案 客户与每个方案提供方的客情关系 自己的购买能力 自己盲目认知到的预算 客户对解决方案的性价比认知。这才是采购的心理。

所以,当我们明白了客户这个心理,你要提高约访率,要干的事是:客户见你,能获得哪些对客户价值更好的事,比他开会、比他处理其他事情、比他喝茶玩手机发呆打球扯淡对他更有价值。他自然会见你。很多时候客户也是被动消耗时间,但是你要明确告诉客户:这两个小时的价值回报一定高于你做其他事。那么客户算账也知道,见你是划算的。很多销售总监也不一定整明白提高约访率的底层逻辑。只会研究话术,只拼命地刷电话量。那都是医术的层面。咱们研究的是底层心法。

通过这个例子,我想说啥?我们不仅仅要自己主动驾驭注意力。我们还要时刻影响客户主动驾驭注意力。注意力的投放一致性,决定了两个人的链接起点。你认为今天见客户最重要,供应商认为今天见客户最重要。那么你们俩如何才能相见呢?一方面取决于供应商把见面价值提前呈现的能力,一方面取决于我们自身对不同事价值的评估对比。核心都在于:对某件事的认知上。这个后面我来给大家再讲。

那么注意力如此重要,我们发现,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干的事是:注意力被动消耗而不自知。浑浑噩噩的结果就是突然某天你反思一下,你开始焦虑了。那么我们的注意力都消耗在哪里呢?我说‘三个注意力消耗的大坑’你看看是不是这回事。

第一,没管住好奇心,莫名其妙地凑热闹。

第二,缺乏理性思考,不由自主地随大流。

第三,无聊闲得蛋疼,为别人把心操细碎。

你这个时候,反思下,你过去的这些年,有多少注意力都被这些事情吸引去了。这都是被动投放的注意力。爱达法则是营销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则,英文名叫AIDA法则也称“爱达”公式,它是路易斯提出推销模式,是西方推销学中一个重要的公式,它的具体涵义是指一个成功的推销员必须把顾客的注意力吸引或转变到产品上,使顾客对推销人员所推销的产品产生兴趣,这样顾客欲望也就随之产生,而后再促使采取购买行为,达成交易。

爱达法则一共四步:吸引注意力—激发兴趣—产生购买欲望—关单成交客户。注意力就像一头野马,你如果不主动驾驭它,那么它就会被其他事情所吸引。上面咱们谈到的三个点。我分别讲几个例子,大家就懂了。

第一个,因为猎奇心理,凑热闹。我们在专心跑步,此刻配速5′,左前方有一群人在那里人头攒动。此刻你只要眼睛看到,你有三个选择:立刻转移眼球,专注于跑步;放慢脚步,想一下,哪里在干嘛啊?停下脚步,过去看看到底是什么鬼。因为这三个选择,因为这样类似于的长久以往的三个选择,导致你做什么事情极度不专注,做任何事都没有耐心,做任何事都浅尝辄止。

前天是七七事变,昨天是七八安倍被刺杀。整个朋友圈,你去看吧,全都是这个新闻。静心思考下,和我们有毛线关系?这不都是吃瓜群众的猎奇心理嘛。因为看了一眼手机,看到推送安倍遇刺,然后就停下来事情,看新闻,一刷半个小时过去了。所以我们现在的热闹不在线下,天气也热,大家都不出去了。但是网上大街的热闹可比线下大街热闹多了。我们都活在‘算法’里。你看安倍遇刺,就给你推送更多的真假消息,让你失去理性,给你推送更多你关注到的信息,然后让你沉浸在这里。

你的注意力被收割了,更多的人注意力被收割了。然后平台商把大家的注意力收割到一起卖给需要看广告的人,你的注意力成为了别人的交易筹码。这就是人性的悲哀。也是好奇害死猫的底层逻辑。好奇心是创造力的原动力,好奇心也是杀掉你注意力的一把快刀。好奇心也是消磨你时间的粉碎机。好奇心也是阻碍你专注做事创造价值取得回报的绊脚石。所以管住好奇心。不要瞎凑热闹。和你好毛线关系啊?

第二,缺乏理性思考,不由自主的随大流。《乌合之众》这本书讲的就是人因为羊群效应,而往往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只有盲从。特别是喜欢追风口的人呢,亚马逊CEO贝佐斯说过一句话:别人关注未来十年有哪些变化。我关注未来十年有哪些不变。这就是独立思考。这就是理性认知。我们往往都活在‘随大流’里,往往以别人的案例当成自己的未来样本来催眠自己。

当下直播是风口,你一定要选择干直播吗?直播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直播?怎么直播?我们要想随大流,我们也得搞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你发现思维黄金圈应用在决策上,应用在概念的定义上,非常有用。随大流可比凑热闹段位好好多了。凑热闹是天性,随大流也是。但是凑热闹完全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充其量让你多知道点可有可无的信息。随大流还是做正事的人。只是随大流就像浮萍,也不是主动驾驭注意力。

第三,闲的无聊蛋疼,为别人把心操细碎。这个才是要命的。安倍遇刺到底死不死?他死了对世界政坛有啥影响?对日本政界有啥影响?对乌俄战争有啥影响?英国首相约翰逊辞职对英国有啥影响?对中国有啥影响……这些事情,跟你有毛线关系?有人说世界上有三种事情:自己的事情,别人的事情,老天爷的事情。我觉得只有我的事情和别人的事情。这讲究一个边界感。跨界去瞎操心是一个人短寿的主要原因。没事别瞎操心。甚至父母子女亲朋,往往跨界瞎操心更多。

比如, 孩子的事情,父母跨越边界瞎操心。还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好。都是扯淡。你那不是为了孩子好,可能是更深层是为了自己好。以爱之名干尽所有伤害孩子的事,这应该成为我们为人父母最大的忌讳。亲密关系更如此。“我都是为了你才……”凡是说这句话的人,他/她注定不幸福。因为注意力完全失控。

我和伙伴们宣导的理念都是:不要为了别人的谁谁谁,只要自己就行了。别人和你毛线没有关系。作为成年人,你唯一能驾驭的就是自己,驾驭好自己不越界你能减少99%的烦恼。对别人少一些执我,对自己多一些我执。不要对别人有期待,不要对别人要求,莫向外求!你会发现,你生命质量越来越高。

总结一下,那么我们既然天性就猎奇,本能就从众,不自然就越界,怎么办呢?答案就在问题里,防止注意力消耗=没事别凑热闹 慎思莫随大流 守界不瞎操心。这是防止注意力被动消耗,那么我们如何提升注意力呢?

三个方案供大家参考:

第一,管理人体第二器官——手机。

手机是我们的工具,但是现在成为了大部分的第二器官。数据统计,我们每天看手机的时间大概在196分钟,约为3小时16分钟。这是消耗在手机的时间。其实问下自己,这个数据平均的很厉害吧?真实个体数据应该是2-3倍。互联网相关从业者更多。

手机现在成为了生活方法,本来它只有两个功能:短信、通话。现在呢?衣食住行用都在手机上。而我们不是在用手机,而是手机在用我们。不是手机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离不开手机。手机没电比银行卡没钱还焦虑。这是现实状况。但是你发现高手都怎么做呢?看手机是休闲时刻干的,接电话是空余时间干的,回信息是不忙时段干的。

你正在专注工作,突然一个信息过来了,你一看是约酒,反正工作不也差这一分钟,回一个吧,然后咕咚又来了,一来二去,明明你一个小时能搞定的事情,半天也没搞完。你干嘛了呢?约酒聊天花掉了。最后聊一聊发现,不约了。我勒个去。聊了个寂寞。正事还耽误了。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场景啊?太多了吧?你不孤独,大家都一个德行,我也不例外。所以很多时候我反思,后背都发凉。

怎么干呢?做事的时候,做到三点:远离手机!远离手机!远离手机!最好手机静音,做客服的岗位例外。你放心,你晚看个信息,你错不过安倍热搜,你晚回个信息,你错不过一场真诚酒局,你晚回个电话,你错不过一单亿万订单。但你来个信息就回,来个电话就接,你一定会打断注意力!

铁钉效应因为一个铁钉损失一辆战马,因为损失一辆战马,失败一场战役,因为失败一场战役,失败一次战争。以为打断注意力,失去了很多灵感创意,因为没有了灵感创意,事情没干好,事情没干活,就没创造价值,进而没有财富,进而财富没法自由。

一个小小的手机,看来是该今天关进笼子里了吧?试试看,你注意力会提升的。

第二,每天固化时段觉察反思

你一年年终做个总结,立个新年的flag,最后发现一年过了,三年过去了,五年过去了,依然没卵用,还是一个老样子,这都不靠谱。你反思觉察的频次决定了你进步的效率。你每时每刻都觉察,你发现你压根没有机会让注意力分散,但是咱们不是超人,干不了计算机一样的程序化。但是每天拿出十分钟来反思觉察一下,你进步就是指数级,因为99%的人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每天觉察反思下,今天一整天时间都流失在哪些事情上了。这些事情分别的价值回报是什么?通过价值评估作为标准,你会发现自己做的大部分事,见的大部分人都是没价值的。然后你再重新规划第二天,哪些事情要做,哪些人要见,哪些事要拒绝做,哪些人要拒绝见。这样的规划与实际情况会有出入,无妨,慢慢的改进。当你用理性脑去反思的时候,本身就是价值非常高的事情。要不也被动不自然的消耗了时间。

第三,冥想(打坐、禅修)

这条是具体的方法,就是冥想。冥想自己大家百度吧,我不拆开讲了。因为容易让大家以为神神叨叨的。其实不然,就是让自己瞬间集中注意力的一种方法,别整的什么修身养性那些神乎其神的。所以具体怎么冥想,我不写了,大家自己百度就行了。

总结一下,咱们主要聊了三块,第一:注意力>时间>金钱。第二消耗注意力的三个大坑:凑热闹、随大流、瞎操心。第三,提升注意力的三个方法:管理手机、每天反思、冥想训练。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最后一段话是:

我们的注意力资源非常宝贵,一定要把注意力时刻投放到对自己更有价值回报的人、事、物上。凡是不利于自己成长、成事、成功的人和事,果断的拒绝。凡是有助于自己正面引导、正面影响的人和事,把注意力多投放。那些消耗你能量的一切人和事,都‘下跪 认错 放生’,把他送到路口,请他干将路左拐,咱们山高水长,来生再见。

做个能创造价值,能输出价值,能交换价值的功利实用主义。没事别瞎凑别人的热闹,无聊别瞎操别人的闲心。没事多学习,让自己进步;有事多成事,让自己变富。这是成年人的本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