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人短片(短片也可以很爽)
不出意外。
《调音师》的口碑爆了。
豆瓣8.3分,淘票票9.0分,猫眼9.2分。
齐刷刷的高分,让向来勤勤恳恳的杠精们,失去了发动嘴炮的机会。
伤心欲绝的“喷子”
《调音师》围绕着一个“盲人”展开了层层反转,剧情张力十足,戏剧冲突不断。
很多朋友看完,就给我说了一个字:
shuang
爽
事实上,这部印度影片《调音师》,改编自2010年的同名法国短片。
短片《调音师》 豆瓣评分高达9.2分
短片。
一直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艺术载体。
短,并不代表就是短浅。
长,也有可能只是冗长。
短片的力量,随处可见。
比如年初,火遍全网的《啥是佩奇?》。
该片短小精悍,却又直戳人心。
在网络上得到了疯狂转发,堪称一次教科书级别的营销事件。
今天,「电影通缉令」总结经典短片改编电影,让你一次过足瘾。
《调音师》
短片《调音师》,由奥利维耶·特雷内执导。
获得了获得2011年卢纹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2012年法国恺撒奖最佳短片奖。
瞎是《调音师》的核心主题。
一个习琴15年之久的天才钢琴家。
在梦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钢琴大赛上因紧张而落第,人生跌落谷底。
谁瞎了?
他觉得是评委和整个世界瞎了。
整日消沉之中,他戴上了定制隐形眼睛开始装瞎,用以博取他人的同情。
讽刺的是,一个“瞎子”。
在调音间隙,总能看到了许多健全人难以看到的事情,其中不乏艳色偷猎。
与此同时,被偷窥者又成为了“瞎子”。
他门在调音师面前赤膊换衣、尽情舞蹈,殊不知,墨镜后有一双眼睛注视着自己。
关于“瞎”的语义置换,成为了这部短片最为精彩的设定。
而一场意外的谋杀案,改变了调音师的命运。
作为凶案唯一的“目击证人”,他在凶案现场故作镇定,却又露出了马脚。
随着《诗人之恋》旋律的渐进,短片进入了高潮。
我们不禁费力猜测,主人到底是“瞎”还是“明”?
瞎,即主人不知道调音师的真实身份。
明,即主人已经知道了调音师是装瞎。
短片《调音师》用开放式的结尾,给予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八年之后,印度导演斯里兰姆·拉格万将《调音师》改编为电影长片,续写后面的故事。
熟悉印度影片的观众都知道,印度电影话语表征的特色是歌舞场面,这是“面”。
而在具有民族风情的歌舞之下,总是少不了对社会内部的暗喻与揭露,这是“里”。
“里”与“面”的神奇化反,成功推动了印度电影娱乐功能和艺术价值的融合统一。
在《调音师》中,依然存在着这种话语表述模式。
当电影《调音师》根植于社会土壤时,其所表意的“瞎”,便有了更深层级的寓意。
第一层,是眼瞎。
阿卡什从装瞎到真瞎,再到装瞎。
每一次的转变,都牵连着整个事局的变化。
第二层,是心瞎。
在《调音师》中,心瞎者众多。
西米,与他人偷情,谋杀亲夫和邻居。
这是人心中极致之恶。
曼诺拉,每日吃妻子为其准备的16个鸡蛋,最后却去他人之妻通奸。
万恶淫为首。
第三层,是社会瞎。
《调音师》描绘了印度社会的众生相。
从贩卖人体器官的医生,卖的妇人,到街头玩耍的小孩,无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下层社会,被贪婪蒙蔽了双眼。
上层社会,被欲望浸泡了内心。
我见众生。
众生皆瞎。
《大鱼海棠》
2004年,导演梁旋从梦中得到灵感,创作了动画短片《大鱼海棠》。
很快,短片《大鱼海棠》就引起关注,好评不断。
flash动画短片《大鱼海棠》
从此,梁旋踏上了制作动画长片《大鱼海棠》的漫长之路。
而这一等,就是12年。
2016年,《大鱼海棠》正式在国内公映,累计5.64亿元的票房成绩,虽然未达预期(前一年的《大圣归来》,票房9.56亿),却也算差强人意。
票房成绩,其实也与本片毁誉参半的口碑,暗相呼应。
平心而论,电影《大鱼海棠》放大了原短片中的所有优点。
同时,也充分暴露短片中的瑕疵缺点。
《大鱼海棠》的直接文本,来源于庄子传世名篇的《逍遥游》。
但影片并没有精准诠释出《逍遥游》的内涵精髓,整体的人物性格塑造更向于现代言情小说,降低了原作中价值取向的审美高度和深厚内涵。
而“无我、无己、无功、无名”的思想境界,影片更是难以触及。
《大鱼海棠》中的现代性浅白台词
与此同时,《大鱼海棠》中主角椿、鲲与湫的成长线过于平缓,缺少人物弧光。
人物自身并没有随着命运的沉浮起落发生变化。
整个事件以个人的情感需求为发端, 最终又只以个人情感需求作为结尾。
相比之下,宫崎骏的经典作品《千与千寻》。
影片正是出于对人物状态变化的细致描摹,才让这部作品跨越多重文化语境,直抵每个人的柔软心田。
《千与千寻》获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当然,《大鱼海棠》的可取之处也有许多。
精美绝伦的美术风格,大气磅礴的格局意境,以及深耕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坚守等等。
想一想。
在此之前,我们去电影院只能看到,诸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大电影》这样的儿童动画电影。
如此高制作规格的《大鱼海棠》,自然值得我们欢欣鼓励。
《负重前行》
2013年,澳大利亚丧尸题材短片《负重前行》问世。
短片虽然将背景放在了反乌托邦的丧尸世界,但是其主题,却是人类情感中至真至纯的父爱。
愈是绝望之境地,愈见真情之弥坚。
即将变为丧尸的父亲,将孩子背在自己的身后。
以气球为信号,以腐肉为指引,变成了一个“丧尸永动机”,不断前行替孩子搜寻希望。
哭了。
是许多观众的最直接观感。
4年后,本片被改编了同名电影长片,由马丁·弗瑞曼领衔主演。
囿于成本的限制,电影版在加长的时间里,并没有对丧尸世界进行更为丰富而具体的描绘。
导演用超广角镜头,渲染环境的萧索和个体的微茫,用限知视角的镜头暗示,传递惊悚紧张的氛围。
电影版《负重前行》丰富了短片故事的血肉,增加了一些人物和情节,但整体的叙事节奏却较为缓滞。
长片增加的许多细节,只是类型化的常规表达,原作的惊喜感被抹消。
但所幸,本片的配乐和摄影水准在线,大幅提升本片的艺术质感。
“高概念”。
永远是优秀短片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从法国短片到电影长片,《调音师》继承了原作中对人性的讽刺,并深入广及到对社会问题的触碰。
讽刺,是《调音师》的“高概念”。
依托《逍遥游》等古籍为文学蓝本,《大鱼海棠》呈现出作者人情化的想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现代美学阐释。
哲理,是《大鱼海棠》的“高概念”。
丧尸与温情的极端组合,《负重前行》用影像的语言,重新诠释人类情感的细腻与伟大。
情感,是《负重前行》的“高概念”。
短片虽短,却蕴含着新颖的创意与深沉的思考。
除了我详细介绍的这三部短片改编电影之外,国内的短片改编电影还有《老男孩之猛龙过江》,万玛才旦的《静静的嘛呢石》;
国外的短片改编作品《第九区》、《超市夜未眠》等等。
《第九区》
很多人误以为:“短片只是对长片的练习”。
错。
短片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生命和审美魅力,很多短片能够传递出的思考,长片未必可以做到。
比如,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丽丝·门罗,她从未写过长篇小说,但依然获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
在电影领域,很多知名的电影节都有特设的短片单元,如戛纳、威尼斯、柏林、奥斯卡等。
以及许多专注短片领域的电影节,如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克莱蒙费朗国际短片电影节等等。
一些知名的电影大师,也都拍过电影短片。
如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蚁蛉》、陈凯歌的《百花深处》等。
说了这么多。
最后,为大家安利几部优秀的欧美短片:
《黑洞The Black Hole》 (2008) 3分钟
《信号Signs 》(2008) 12分钟
《留下我Leave Me》 (2009) 5分钟
《最后三分钟The Last 3 Minutes 》(2010) 5分钟
《调音师L'accordeur 》(2010) 14分钟
一起记住,短片的魅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