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唐朝平定西凉(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

中国汉民族政权与少数民族和亲的政策最早可以追述到汉朝初年。当时,汉高祖刘邦从秦人手里接过来的江山,历经长时间的农民起义、诸侯复国,中原大地已经是千疮百孔。而被秦朝曾经逼退到沙漠的匈奴部族正准备卷土重来劫掠中原。

历史上唐朝平定西凉(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1)

刘邦最终建立汉朝后,立马就遇到秦朝曾经遇到过的问题:匈奴侵扰边境。刘邦于是效仿强秦,准备远击匈奴,然而白登之围让刘邦彻底明白了汉朝与匈奴人之间的差距。

为了稳定边境,刘邦计划用最少的牺牲换取边境和平,这就是和亲。此后,这种牺牲女子一生,保证中原政权稳定的做法被历朝历代延续了下来。即便是盛唐时期,也先后出现了16位用来和亲的公主,他们被嫁入了吐谷浑、吐蕃、突骑施、奚、契丹、拔汗那、回纥等7个少数民族。

一、宜芳公主:和亲六个月就被残忍杀害

这16位公主中,除了三位是真正来自于皇室外,其他的大部分都是皇室宗亲或者功臣之女,顶替公主身份远嫁各地少数民族。这些平均年龄只有十几岁的女孩儿,就这样舍弃了父母亲人,成为了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区域的友好使者。可是这样背井离乡、前途末路的荣誉,谁又真的愿意揽入怀中呢,她们无奈却无法抗争。

历史上唐朝平定西凉(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2)

嫁往奚族的宜芳公主在和亲途中,声泪俱下地写道:

出嫁辞乡国,由来此别难。

圣恩愁远道,行路泣相看。

沙塞容颜尽,边隅残粉黛。

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

这位宜芳公主是唐玄宗的外孙女,卫国公主与杨的女儿,于唐玄宗时期被封宜芳公主,奉命与奚族首领李延宠和亲,然而作为这16个和亲公主中最惨的一位,她刚刚嫁到奚族才半个月,就被自己丈夫奚族首领李延宠杀死祭旗。

1.马背上成长的民族——奚族

奚族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少数民族,他们又为何胆敢和大唐公然叫嚣呢。

奚族,全称库莫奚。自公元四世纪的北魏时期起,直至十三世纪的元代,奚族一直在北方各个政权之间活跃了近千年之久。

历史上唐朝平定西凉(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3)

南北朝时期,奚族被鲜卑宇文部所控制,后来鲜卑宇文被鲜卑慕容击败,这支少数民族就开始向漠北迁徙,其部落势力也分裂成了两支:一支改名为契丹,另一支则延续下来之前的名称,奚族。

公元7世初至9世纪中叶,厍莫奚族的发展到达了鼎盛时期,奚族的军事实力甚至一度超过了契丹。这也让唐朝政府看到了奚族的可用之处。

历史上唐朝平定西凉(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4)

彼时唐朝与契丹之间经常爆发冲突,如果争取一个更强实力的少数民族,一同对抗契丹,唐朝政府将会减少不少压力,最终,唐朝政府将这个目标放在了奚族的身上。

2.公主,不过是政治生活下的牺牲品

为了拉拢奚族,唐玄宗此前,已经两度把宗室之女的固安公主、东光公主嫁给了奚族首领李鲁苏,由此可以看出,奚族对于当时唐政府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后来,奚族内部在契丹人的挑唆下,发生叛乱,李鲁苏只得只身赶赴长安逃命。

历史上唐朝平定西凉(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5)

等到奚族再次稳定下来后,奚族已经有了新的首领李延宠,唐朝政府继续对奚族采取笼络政策,派遣宜芳公主远嫁李延宠。历史上,关于宜芳公主的记录少之又少,虽然他是杨说和卫国公主的女儿,但卫国公主并非是她的生母。

她之所以能够被推出来和亲,可见她的家庭在皇室当中并没有多大的话语权。否则哪个皇帝又会愿意把自己的至亲,远嫁到那些偏僻辽远的地方。

历史上唐朝平定西凉(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6)

事实上,历史上大部分的和亲女子都是选派的宫女,或者是皇室别枝,又或者是大臣之女。真正意义上的公主很少会被送出去和亲,除非被少数民族首领指定要求,而且这个少数民族的确对于中原王朝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对于这些非真正意义上的皇族女子,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首领是并不知情的,然而对于李延宠而言,他曾在长安待了整整六年,对于唐朝的和亲手段,他再熟悉不过。他不可能不清楚宜芳公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公主,但这对于他并不重要,只要外人认为宜芳公主是唐朝公主即可。

历史上唐朝平定西凉(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7)

李延宠之所以向唐朝求亲,目的就是为了向其他各国表明,自己身后站的是强盛的唐朝,以此来威慑其他企图谋划奚族的部落。然而让李延宠没有想到的是,其他民族政权是不敢动自己,但时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却频频袭扰自己的部落,甚至把自己的族民杀害假冒军功。

忍无可忍的李延宠在契丹人的蛊惑下,终于扯起了反抗唐朝政府的大旗。

而此时,距离宜芳公主答应和亲仅仅才过去了六个月。李延宠深知单靠自己的实力,根本无法和唐朝的军队抗衡。李延宠的这种无处发泄的愤怒,在他看到一身汉人打扮的宜芳公主时,终于找到了发泄口。为了表明自己和唐朝一刀两断,他直接下令将刚刚结婚不到半个月的宜芳公主处死。

历史上唐朝平定西凉(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8)

一个女子就这样成为了两国政治的牺牲品。唐朝政府将她视作两国交好的象征,而当两国交恶后,这个政治工具也失去了她应有价值,而被另外一方所抛弃。李延宠之所以敢杀这名唐朝公主,是因为他知道唐朝断然不会为了这一名假“公主”贸然开战,没有人需要为她的死负责。宜芳公主的结局也正是大部分唐朝和亲公主最真实的下场。

唐朝嫁到个少数民族的公主绝大多数都有着各自不幸的经历。

二、唐朝和亲公主的屈辱生活

被嫁到契丹的东光公主曾经上表唐玄宗请求回到长安觐见,然而唐玄宗却回应道:“深虑劳烦,朕固割恩,抑而未许……”。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太麻烦了,你还是老老实实在那里待着吧。对于这些并非皇室血统的公主,她们和亲的目的就是为了边塞安定,一旦频繁来往中原,或许会对中原王朝带来不安定因素。

历史上唐朝平定西凉(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9)

在唐玄宗看来,这些公主如同工具,尽管他能理解她们思乡情切,但是从政治方面考虑,他决不允许这些公主随意返回长安。

嫁到回纥的宁国公主,刚刚过去一年,原可汗就死了,回纥各部族长老决定让年纪轻轻的宁国公主为可汗殉葬,还好宁国公主据理力争,自己才幸免遇难。

历史上唐朝平定西凉(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10)

而那些有幸活下来的公主,也不得不面临特殊的伦理问题。如同样嫁到回纥的咸安公主,根据回纥本地的传统,先后服侍了天亲可汗、忠贞可汗、奉诚可汗及怀信可汗共四任可汗,这种伦理观在中原地区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被允许的。

根据史书记载,在这16位和亲公主中,只有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生活相对平顺。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40年,为吐蕃地区的百姓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得到了广大汉人及当地百姓共同的支持。而在文成公主之后进藏的另外一位金城公主,也为唐朝和吐蕃进一步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

历史上唐朝平定西凉(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11)

16位公主中的和义公主、崇徽公主、金河公主等三人因历史资料记载不祥,他们在异域的生活,我们无从得知。但是结合其他公主的生活经历,我们不难推测她们的结局。

结论:

尽管这些和亲公主身份显赫、地位尊崇,但她们的结局却往往悲惨,这种悲剧性下场对于当时的女性而言,并非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在那个两性无法对等的情况下,女性更多的时候就像是男人们的工具,或赋予其政治意义,或赋予其家族继承意义。没有任何人会关心这些女子的下场,而这些女子对于自己的命运往往也大都采取了妥协的方式,一如当年宁国公主在远嫁临别时对唐肃宗说的那样:“国家事重,死且无恨”。

在古代社会中,即便是王侯贵族,作为女子,也一样很少被史书提及,一旦提及也往往多与亡国扯上关系,似乎这偌大的历史中,女子永远是祸害的代名词。殊不知,这些女子即便已经身份低到尘埃里去,她们一样有拳拳爱国之心,有奉献牺牲之志。

希望后人在提及汉唐盛世时,不要仅仅看到卫青、霍去病、李靖,也请他们记得,还有一群女子,他们曾香消玉殒于塞外,她们的功绩何曾逊色于须眉。

参考文献:

《列女传》

《新唐书》

《旧唐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