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生当做豪杰,死亦为鬼雄(什么是豪杰何为大丈夫)

英雄豪杰,大丈夫顶天立地古今中外,无人不赞叹,也没有人不羡慕因为英雄豪杰也好,大丈夫也罢,他们的所做所为,都有别于常人,他们的生命价值,高于普通的生命,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大丈夫,生当做豪杰,死亦为鬼雄?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丈夫,生当做豪杰,死亦为鬼雄(什么是豪杰何为大丈夫)

大丈夫,生当做豪杰,死亦为鬼雄

英雄豪杰,大丈夫顶天立地!古今中外,无人不赞叹,也没有人不羡慕。因为英雄豪杰也好,大丈夫也罢,他们的所做所为,都有别于常人,他们的生命价值,高于普通的生命。

古今中外,吟诵英雄豪杰的诗章数不胜数。在苏轼的眼里,英雄豪杰,应该是三国的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的,周瑜算得上是英雄豪杰,面对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周瑜毫不畏惧,用火攻的计策,大破曹军,真算得上是豪杰。

辛弃疾则认为孙权是英雄好汉,更是大丈夫,故发出“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

男人眼中的豪杰、大丈夫的标准是这样的,那么,女人的标准是什么?才女李清照的祟崇拜偶像则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所以才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留传后世。

在诗人的眼中,英雄豪杰、大丈夫的形象,个个都是建有丰功伟业的男子汉,很少有儿女情长的常人情态。正所谓“不能报国平天下,枉为男儿大丈夫”,就要象刘邦那样,当项羽抓到他老爹,要烹杀,刘邦还笑嘻嘻地要分食一杯羹。

然而,这种英雄豪杰、大丈夫的观点却不为鲁迅所赞同,鲁迅心目中的英雄豪杰,不应少了普通人的正常情感。所谓英雄豪杰、大丈夫,他首先应该是一个普通的人,具有普通人的情感才是。

鲁迅写于1931年冬的《答客诮》一诗,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英雄豪杰观: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鲁迅的这首诗明白晓畅,语言通俗易懂,其意是说,无情之人不一定是真正的豪杰,怜爱子女难道就不是大丈夫了?知不知道那行走如风、吼震山林的老虎,还时不时地回头用眼照看它的小虎崽呢。

鲁迅原名叫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是反帝反封建的斗士,他用杂文作匕首和投枪,同形形色色的敌人做最坚决的斗争。

诗题《答客诮》中的诮字,意为讥笑、讽刺的意思。这首诗就是回应客人的讥讽的。诗题中的客人是谁?我们不得而知,但与鲁迅肯定是朋友关系,这个客人讥讽鲁迅溺爱儿子,有玩笑的成分,所以鲁迅也以玩笑的口吻给客人做出答复。鲁迅在他的《鲁迅书简补遗》中,称此诗是“末年之冬戏作”,戏作,即玩笑之作的意思。

虽然是玩笑之作,但这首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却是严肃的。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开始的两句连续追问,便说明了题旨,豪杰难道都是无情之人吗?怜爱子女怎么就不配称大丈夫?问,则表明是怀疑,无情和怜子,通常都不能构成豪杰和大丈夫的必备条件。而鲁迅认为,这两点,恰恰才是英雄豪杰应该首先具有的。因为英雄豪杰也好,大丈夫也罢,他首先是个人,是人,就该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欲。

人们崇尚英雄豪杰,通常崇尚的是他们刚性的一面,很少有对英雄豪杰柔性一面的赞美。鲁迅则认为,仅有刚性还不够,缺少柔性的美,这样才是完美的豪杰形象。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这两句是对前两句追问的作答。但是,鲁迅的回答具有高超的艺术性。他一没作理性上的陈述,二没作正面解释,而是出人意料地把一种动物的行为习惯做为结论。采用的是比较和反衬的艺术手法。意思是说,连老虎这种最凶猛的动物都知道怜爱它的幼崽,人,不更是应该如此吗?

“嘻笑与怒骂,皆成文章”,这是鲁迅为文的风格。他的这种风格,在《答客诮》这首诗中同样体现的很明显。客人不是讥讽我溺爱儿子吗,那好,我也用讥讽的方式来回敬你。《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此二句反讽语义就是:连动物都知道怜爱幼崽,人,不更该如此吗?否则的话,人都不如动物了。

鲁迅的讽刺艺术,在《答客诮》这首诗中的运用,真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令人拍案叫绝。

虽是戏作,表现的却是严肃的主题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的爱增非常鲜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诗,是他的精神的真实写照。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在他的诗文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1931年2月7日,国民党实行白色恐怖,秘密杀害了柔石、胡也频等二十多位仁人志士,鲁迅憤怒至极,写下了《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对国民党的反动专制和罪行表示出极大的愤慨。“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十八日,反动政府杀害了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两名爱国学生刘和珍、杨德群。鲁迅闻讯后,愤然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一文,对反动政府爱国学生的罪行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在文末,鲁迅这样写道“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前行。

在鲁迅的眼里,刘和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她以女性的柔媚和鲜血,唤起无数人的觉醒,为民族的振兴砥砺前行。

回过头来再看鲁迅的这首《答客诮》一诗,对于什么是真正的英雄豪杰,什么是大丈夫,鲁迅作出了最为人性化的解释,《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就是鲁迅的英雄豪杰观。

英雄豪杰被人们神化了,失去了人间烟火的味道。鲁迅用诗在为英雄豪杰正名,还英雄豪杰、大丈夫以本来面目。让人们的崇尚回归理性,少些盲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