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浪子语录(我写过无数浪子)

古龙浪子语录(我写过无数浪子)(1)

古龙浪子语录(我写过无数浪子)(2)

文:宁有余

1956年金秋时节,有一位身材适中、衣饰朴素的青年人徘徊在一棵梧桐树下,这里是距淡江英专不远的一家书店。大清早附近尚无行人和车辆,就有人来到店门口等候购书,在一些人眼里有些不可思议。

可是在刚刚19岁的,淡江英语专科五年级的学生熊耀华看来,他为购书起大早是非常值得的。书店里刚刚进了香港出版的《书剑恩仇录》。在金庸武侠小说,尚未在台湾公开发行的年月,忽然有几册香港图书进店,熊耀华视若珍宝。

在此之前,他听诸葛青云提起过红遍香港的金庸和梁羽生。金庸和梁羽生是什么人,他们两人的作品莫非真像有人传说那样神奇绝妙吗?“我一要拜读一些金庸的作品,倒要看看他们的作品价值几何”。

诸葛青云越是说的含糊其辞,求知欲甚强的熊耀华,越从心底产生一股先睹为快的强烈欲望。这个叫熊耀华的年轻学生,就是几年后在台湾文坛红极一时的武侠大家古龙。不过这时候的熊耀华,只是一个无人知晓的落魄青年。

早在16岁的时候,古龙就想做一个文艺青年。他曾写过短诗、散文,读高二时,他写了一篇《从北国到南国》,很快就在《晨光》杂志上发表。在淡江英专,他的全部心思不在英语上,而是千方百计去阅读武侠作品。

进入武侠,因为他喜欢当时名噪一时的武侠三剑客。也就是风行台湾文坛的,三位武侠小说作家,诸葛青云、卧龙生和司马翎。这是熊耀华青年时期,最为崇拜的武侠小说作家。

熊耀华为了学习武侠小说的写作技法,学业被严重落下了。入学一年便放弃了学业。他说,读书也不是唯一的出路,与其在这所学校里继续留级,倒不如从现在开始闯出一条生活之路来。

古龙浪子语录(我写过无数浪子)(3)

出了学校,熊耀华遇见歌女陈妮妮。这个姑娘那一颦一笑中,自然流露出来的温柔,悄悄打动着熊耀华孤寂的心。7岁那年,身为国民党军官的父亲,去台北做秘书,携家眷搬到台湾。过多年以后,每当熊耀华提到官场,他就会从心里升起一股怨恨。

在台北浦城街,他们租了一间民房作为暂时安居之所。此后熊耀华去美军驻台顾问团,做一个英语翻译。几个月的翻译生涯,非但没有让熊耀华产生好感,反而让他的心绪,变得更加浮躁起来。由于经常去参加武侠沙龙,熊耀华被解雇了。

从此隐居在台北郊区瑞芳镇,这时他已经更名为古龙。熊耀华之所以改笔名为古龙,是因为他的母亲姓古,而龙字,则是他多年自诩为龙的传人,故而用了母亲的姓,再加一个从小就喜欢的龙字。

从1956年春天开始,熊耀华的名字,被逐渐被古龙二字取代。喜欢武侠小说的读者们,就从那时起,熟悉了一个新的名字:古龙。并都好奇:古龙何许人?

也该他以此扬名天下,古龙二字,从此见诸于台湾各地的大小报刊,不久又遍及香港和东南亚。

隐居在台北郊区,古龙开始卖文生涯。他不仅要靠写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还要保证陈妮妮的衣食住行。由于生活窘迫,古龙在同居生活一开始,他就进入了忘我的写作。

只要写出一篇稿子来,古龙就会搭上汽车进台北,前往几家他熟悉的报刊社去兜售文稿。纵然他成了精神压力很重的撰稿人,可是,有标致漂亮的陈妮妮,与他每日厮守,古龙也会从中自得其乐。

他说,虽然古往今来都说穷秀才不会发大财,可是我古龙则不同了。因为我的才气超群,毅力过人。如果有一天,我也像金庸和梁羽生那样,成了天下名士。那么,我写的书稿就会一夜之间洛阳纸贵了。

1957年秋天,古龙接到司马翎信,来到仁爱路见司马翎。这一次,司马翎需要古龙代写一部书稿。古龙惊愕不已,担心自己粗劣的文笔,会坏了司马翎在文坛上的大名。司马翎极大的鼓励和信任,古龙开始替司马翎写小说。

古龙浪子语录(我写过无数浪子)(4)

从那天起,古龙就在瑞芳镇临时小家,煞费苦心的写起了武侠小说。由于平生第一次,撰写洋洋数十万言的大部头作品,同时又是替鼎鼎大名的司马翎撰稿,古龙十分紧张,提笔就进入忘我的境界。

夜里长夜寂然,古龙仍守在一盏孤灯下,一写直到天明。天亮时,勉强睡一觉。日上三竿,从床上起来扶案再写。就这样苦苦笔耕七个昼夜,终于写完了40万字的《神剑传》。

翻开书稿,司马翎大喜过望,拍案叫绝起来。小小年纪竟然练就如此娴熟老道笔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继续这样写下去,恐怕将来台湾文坛称雄的人,就非他莫属了。这以后,古龙接连为司马翎、诸葛青云等人充当枪手,先后写出几部长篇书稿,收入十分丰厚。

可是,陈妮妮对古龙当枪手的行为十分不满。她说:那些饱含智慧的作品,却永远只是别人的著作。像这样继续写下去,还会有什么出息呢?

古龙自有他为人处世的原则。古龙之所以屈尊给他人当枪用,一是,他自知目前以他古龙的名气和地位,台湾任何一家出版社,都绝对不会买下他的稿子,更不会有人出版古龙的书;

二是,他可以通过给司马翎捉刀代笔,身临其境的达到练笔的目的;三是可以利用给别人当枪手,换回一笔钱来,以解当前的燃眉之急。

对武侠的狂热和痴迷,为了实现多年前就萌发的寻根之梦。古龙决定亲自去香港,寻找梁羽生和金庸两位武侠大家,共同探讨武侠小说的前途。

在香港中环威灵顿街一家餐馆,梁羽生热情招待了古龙。古龙说,在很多人心目中,武侠小说非但不是文学,不是文艺,甚至也不能算是小说。

造成这种看法,固然是因为某些人的偏见,但我们自己也不能完全推卸责任。的确写的太荒唐无稽,太鲜血淋漓。却忘了只有人性,才是每部小说中不能缺少的灵魂。

古龙浪子语录(我写过无数浪子)(5)

如果我有一天也要写武侠小说,绝对不走台湾三剑客的老路,我要写出风格独特的武侠新作来。

古龙对武侠作品独到见解与渊博的学识,注定将来不鸣则已,一鸣必定震惊天下。

在给梁羽生的信里,古龙说,在许多人眼里,我古龙只是一个无作为的文痞,我的武侠小说永远也达不到出版发行的水准。我究竟能不能写出一部让先生满意的武侠作品呢?说真话,现在连我自己心里也没底。

我发现人生好像一片苦涩的海洋,弱小者可能不慎,就被一场大风卷进大海的波涛,所以,我在文学的苦海里究竟还能沉浮多久,我自己也说不清。

这时候的古龙像一个冥冥中,一个逆风爬行的人影,在昏暗的地平线上蠕动。无数次失败的打击,都没有让他屈服,摔倒以后,他再次爬起来,继续逆风而行……

1958年秋天,古龙终于完成自己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取名《苍穹神剑》。可是当他手托这部厚重的书稿,在台北求见很多出版社。只要这些人见了古龙,那其貌不扬,土头土恼的模样,便都摇头谢绝了。

谁也不想为一个无名的乡下撰稿人,担出版后无人问津的风险。

1960年春天,就在古龙一气之下想焚毁《苍穹神剑》时,他的生活忽然来了位贵人,文坛上的绰号是墨涂生。那时的古龙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索性把稿子交给墨涂生,任他替自己碰运气。

出乎意料的是,墨涂生竟然在一位书商面前游说成功,马上同意出版。

古龙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他手中积蓄不下钱财。只要得到一笔稿酬,古龙第一件事,就要请台北的朋友们,在酒馆里喝个一醉方休。

有时候古龙甚至会喝到破晓天明,才带着浑身酒气,回到他们临时的小窝。古龙这种放荡不羁的性格,是从小在社会上东游西逛时形成的。

古龙可以没有钱,可以没有妻子儿女,可是一天也离不开,可以让他陶醉其中的美酒。一个从小失去家庭温暖和父母的流浪游子,不会像陈妮妮希望的那样信守规矩。陈妮妮没有了从前惯有的柔情,没有温情的家庭让古龙感到窒息。

古龙浪子语录(我写过无数浪子)(6)

(图)电影《新流星蝴蝶剑》剧照

终于有一天,到了分崩离析的境地。陈妮妮和刚满三岁的幼子小龙,都离他而去。缘分悄悄的到来,与匆匆结束,竟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1960年夏天,《苍穹神剑》由台湾第一出版公司出版,一炮打响,刚上市就被一抢而光。那个以3000台币购得古龙书稿的出版商,吃了甜头,来到大屯山下,向古龙高价索求稿子。

古龙只用半个月就写成一部新书《月异星邪》,书上市后又是一抢而光。古龙的书与他的名气顿时大涨。

台湾《联合报》评论称,古龙是继梁羽生和金庸之后的新武侠小说新秀。

也许正应了司马翎厚积薄发的一句话,古龙从此挥起笔来竟一发不可收拾。稿纸上的文字,如同江河决口一般,源源不断向笔端涌来。他笔下的各色古今人物,也如同打开潘多拉的魔盒一样。

各种脸谱和各种性格的古代豪侠大师们,便一个个从古龙那硕大的脑袋里构思成熟,再通过他的笔流泻在纸上,从而变成了一本又一本引起追捧的新武侠著作。

就在1960年秋天那短短几个月里,古龙又接连出版三部新书,《剑气书香》《湘妃剑》和《剑毒梅香》,均由当时台北名气甚大的真善美出版社,先后隆重推出。新书上市,台岛立刻震撼。

不仅在台北、台中和高雄大城市读者如潮,即便在花莲、基隆这些距台北较远的城市,也掀起了从没有过的古龙热。

这年冬天,古龙一口气又挥笔写了两部武侠小说。一部是《孤星传》,一部是《失魂引》。这两部武侠新作,已经超出当时台湾三剑客,创下的武侠作品新纪录。古龙早已从幼稚习作的起跑线上,冲上一个全新的高峰。

笔下人物之刻画,情节描写之紧张,立意之深远,都已经可与香港两位如日中天的武侠大师媲美了。

一个从前只能在台湾杂志上,发表豆腐块的无名作者,一夜之间变成家喻户晓的武侠新星,这对从小得不到家庭温暖的古龙来说,简直是一步迈上天堂。

古龙浪子语录(我写过无数浪子)(7)

自从出版社接连推出古龙6部新书后,多家出版社纷至沓来,纷纷向古龙重金约稿。他本身就是一个地道的游侠。所以在写《游侠录》的时候,一个活脱脱的游侠,自然而然的活跃于他的笔端了。

20多万字的《游侠录》,一个从前无人知晓的古龙,一夜之间居然变成了,压到台湾的三侠客的武侠大家,像一个不可思议的神话,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元宵节那天,古龙在台北车站迎来了一位高雄的女读者,在高中中途辍学的萧雨。这位在高雄居住的妙龄女孩,对武侠的见解超出常人,她的身上隐含着普通民间女子,所没有的精明与成熟。

言谈中,古龙对她产生一种敬爱有加的复杂情愫。春雪消融的时节,台北城郊大屯山的小屋里,再不是古龙一人孤灯幽暗,昼夜伏案挥笔了。

从1960年冬天到1961年秋天,古龙又接连出版《失魂引》《护花铃》两部作品。也许是1960年一口气出版6部新书,古龙积郁多年的写作欲望,得到充分宣泄。

也许是生活从此再无捉襟见肘的困扰,让古龙忽视了写作。古龙和萧雨同居以后,他的写作忽然从高峰跌进了低谷。

《护花铃》是古龙最大的败笔。有读者激愤的对古龙提出警告:千万不要以为写作是儿戏,千万不要以为读者,都是可以愚弄的阿斗。我们劝你猛省,不然,你的小说就会像狗屎一样被我们扫进厕所!

而古龙做梦也没有想到,对他十分敬重的萧雨,如今也毫不客气的对他当面指责,古龙感到极大侮辱,离家去了台北。

在香港,金庸在影视上的成功,让古龙心里难以平静。《龙虎斗京华》以后,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等九部长篇接连面世。

前辈的不懈笔耕,让古龙更加激动和愧疚。萧雨给予的忠言逆耳,当头一击,终于让沉迷在酒色中的古龙默然惊起。

经过一番艰苦的思想洗礼之后,振作起来的古龙,写完了《彩环曲》、《流星蝴蝶剑》、《残金缺玉》等多部大作。他已经从不成功的《护花铃》写作误区中走出来了。

后起之秀,自当刮目相看。金庸评价说,古龙并不是在写历史,而是认真的写武侠。

1962年底到1965年春天,古龙先后在真善美出版公司、台湾清华出版公司,出版了《飘香剑气》《浣花洗剑录》《情人箭》《大旗英雄传》《剑玄录》5部长篇小说。这在台湾当时孤寂的文坛上,不啻是破天荒的奇迹。

赫赫成绩,就连从前让他当枪手的,司马翎和诸葛青云等人也望尘莫及。当年三剑客主持的武剑沙龙,已经失去了往昔的繁荣与喧嚣。老一代三剑客,因为古龙出山,他们不得不退让三舍。

这几部作品横空出世之时,一个有别于金庸的新武侠时代开始了。古龙笔下的那个江湖,充满了人世的无常、缥缈与苍凉,行走其间的主角,永远是浪子。而每个浪子身上,都有古龙的影子。

也许是因为骨子里,一直生长着太多的寂寞,所以古龙寻找着飞扬与热闹。朋友,要和热血的人交;恋爱,要和热血的人谈;酒,要和热血的人喝,死,要为热血的人死。

古龙浪子语录(我写过无数浪子)(8)

有一次与书商签订《名剑风流》的合作项目,出版商签约时给了全书稿酬。古龙初时倒也倾尽心力。后来不知什么缘故,《名剑风流》写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失去了继续写作的兴趣。

只将半部手稿交给出版商,就隐身台北一家豪华饭店,与昔日文友唱歌酗酒去了。

我不是圣贤豪士,只有一腔热血。酒、女人、朋友,这三样东西,是古龙在苍寂的人生幕布上,为自己绣出的一朵朵鲜血梅花。

生性放荡爱自由的古龙和萧雨分手后,怀着一腔痛楚和悲酸,古龙又一次从台湾来到香港。本来这次金庸预先准备了,要和神交多时的古龙见面,并一诉衷肠。

然而,由于鬼使神差的阴差阳错,古龙来香港后,竟然再次与他失之交臂。

这一次的失望让古龙大动肝火。他冲倪匡大吼:他金大侠有什么高傲,如此怠慢于人,说明他是一个,不值得我熊某敬重的人。既然他对我如此轻蔑,我又何必三番五次前来拜访这自视清高的无情之人呢?

好在第二天古龙见到梁羽生的时候,梁羽生的解释,让古龙从心里产生愧疚,知道自己错怪了金庸。

后来,在撰写《一个作家的成长与转变》时古龙说到,早期的作品,通常都比较富于幻想和冲动。等她思虑渐渐缜密成熟,下笔渐渐小心谨慎时,他早期的那股幻想和冲动,也许已经消失了……

1966年,台湾发生了禁印金庸《射雕英雄传》的突发事件。古龙拍案而起,对新闻局的无端禁止忍无可忍,不顾劝阻和对自己写作生涯的影响。

三天后,化名鸣不平,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文笔犀利、言辞辛辣的长文《禁书岂能遮盖金大侠的英明》。文章一出,舆论哗然,群起攻之,新闻主管机关顿时手足无措。

古龙浪子语录(我写过无数浪子)(9)

1967年冬天,春秋出版公司隆重推出,凝聚古龙心血的扛鼎之作《绝代双骄》。由于写于困难的环境里,古龙笔下的人物更加性格化。他从不追求武侠作品中人物武功本身,而把他的创作着眼点,放在人物和个性的描写上。

看到古龙的新书,金庸情不自禁洒下一掬动情之泪,他从心里深深体会到,古龙与自己的心原来早就是相通的。

在遭遇一场有惊无险的警方通缉之后,古龙变得越发成熟了。经过若干部长篇小说写作,他的技巧变得更加娴熟和超人一等。胸怀大志的古龙自信有一天,他一定能在金庸梁羽生两位大师的基础上飞跃。

在台湾成为标新立异的先锋。了却自己誓与两位比翼齐飞,大开中国武侠小说新纪元的雄心。

古龙准备写一部工程浩大的长篇巨制,着力塑造一个名叫楚留香的大侠。古龙赋予楚留香的,再也不是普通武侠小说中,常见的暴力武侠。这次古龙独出心裁的,给楚留香赋予文人雅士和风流侠客的性格。

就在就在古龙倾尽其心,精心打造楚留香系列的时候,1966年海光文艺杂志发表了一篇攻击、丑化金庸的文章。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古龙引为师长的梁羽生。

为了弄清缘由,不让两位如日中天的香港武侠大家的友谊付诸东流,古龙想亲自再去一次香港。然而古龙的申请遭到当局封杀。

这是古龙第三次想去香港,面见心仪多年的金庸,遗憾的是又不能如愿。在朋友的帮助下,事情弄清楚了。海光文艺为了要一篇叫得响的、轰动性的文章,把当下最瞩目的金庸和梁羽生作为话题。

由梁羽生亲笔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论。并没有像传言那样的唇枪舌战的一场笔战。听闻古龙为澄清原因,所耗费的心思,金庸不禁大为感动。

从前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历史故事,没想到今人之中,也有像古龙这样有情有义的人。

1968年,古龙写完楚留香系列中的《大沙漠》《画眉鸟》。在广州的梁羽生读完这些标志古龙作品新水平的系列作品之后,曾发出感叹,后起之秀,不可小视啊,如果我和金庸再不努力,恐怕就赶不上在台湾的古龙了。

古龙浪子语录(我写过无数浪子)(10)

1970年盛夏的时候,古龙遇上了来自日本的小林惠子。作为古龙迷,小林惠子拿着,被最多读者肯定的“古龙第一书”《多情剑客无情剑》,出现在古龙面前。古龙在书上留言:劝君勿信书中话,天下武侠本无情。

往后与古龙的接触中,这个来台湾求学的日本姑娘,隐隐体会到,古龙并不是像有人传说那样,是一个江湖中的浪荡公子。浪荡不羁,只是古龙性格的外露部分,他真正的理念是正统无私的。

小林惠子从心里深深爱上了古龙。不久古龙和小林惠子生活在一起。这也是古龙第三次,与相知相爱的女人共同生活在一起。

1973年,古龙36岁。和在小林惠子在一起生活4年后,古龙的武侠小说,又进入一个新的创作高潮。继他完成洋洋百万言的楚留香系列五部曲之后,又挥笔写出《铁血传奇》三部曲。

其一是《鬼侠恋情》,其二是《蝙蝠传奇》,其三是《桃花传奇》,春秋出版社出版后异常畅销。

随后出版商要他继续写《欢乐英雄》和《大人物》;而汉麟出版公司向古龙许以高价,敦促他推出一部《萧十一郎》的新作;桂冠出版社看出商机,盛情邀请古龙为他们写一部《流星•蝴蝶•剑》。

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古龙,如今在台湾终于有古大侠和金庸第二的美誉。如今的古龙有着十几部作品,在台湾声名鹊起,台湾文坛的摔摔打打,几经失败几经成功,他已经变得格外成熟了。两

座大山永远也碰不到一起,而两个人有一天是会碰面的。就在古龙处于武侠小说写作巅峰的时候,他没想到心仪多年的金庸亲自到了台湾。

虽然金庸和古龙一直没能见面,可他却感觉金庸似乎早已是熟人了。金庸抵达台湾第三天,在剑潭山下圆山大饭店,两位武侠界的大侠见面了。现在的古龙,无论是名气还是经济,都达到了普通小说家无法企及的地位。

古龙生性是浪子。寂寞,所以他便追求新奇,所以他的婚姻不能长久。古龙放浪形骸的性格,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只要他不改我行我素的风格,任何女人都不能,永远生在他的世界里。

古龙浪子语录(我写过无数浪子)(11)

小林惠子还是离开了古龙。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数十年形成的个性,他是无法改变的。

《天涯•明月•刀》《剑花•烟雨•江南》《陆小凤系列》的出版,让另一个对古龙崇敬的台北应届高中毕业生黄懿梅,走进了古龙的生活。一直向往自由洒脱,不愿意结婚的古龙,这一次,古龙同黄懿梅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在与黄懿梅结为伉俪的日子里,古龙在三福大厦,一部接一部写成出版了《圆月弯刀》《英雄无泪》《边城浪子》。

许多寻常眼里无文章可做的凡间小事,在古龙头脑里瞬息加工成生动、感人的武侠小说。

古龙毕竟是古龙,他的生活理念,就像他独来独往的生活习惯一样,永远不会轻易改变固有轨迹。古龙始终没有成为一个温文尔雅的好丈夫。1982年,黄懿梅和不安分的古龙办理了离婚手续。

1984年,古龙病重,住进医院。从前浑身充满活力,面带笑容的青年古龙,经过多年时间的人生演变,似已变成一个未老先衰的垂暮老者。

可以没有钱,没有老婆和孩子,甚至也可以放弃写作,但时却不能一天没有酒喝,酒就是他人生的唯一嗜好。

病床上他已经无力挥笔,曾经古龙想打造的精品《风铃中的刀声》。在自己无力执笔的情况下,古龙把他所有的构思告诉丁情,然后由丁情将他构思的人物、情节一一用文字写在纸上。

直到这时,古龙才感到自己的无能。当古龙想起自己的所作所为时,他恨不得杀死自己一了百了。

如他自己说的,歌女的歌,舞者的舞,剑客的剑,文人的笔,英雄的斗志,只要是不死,就不能放弃 。

古龙做梦也没有想到,他这一辈子即便临死之前,也会有漂亮女人光顾他。最后一个拿着玫瑰花走进古龙的,是台北高中学生俞雪雪。他忽然感到自己的人生当中,曾经有无数次的艳遇,无数多情女子都为他的才华和财富所倾倒。

然而在古龙的记忆中,这些为财而来又为财而去的女人,大多如过眼云烟一样消逝了。只有面前这位俞雪雪才是他今生最为理想的伴侣。

古龙浪子语录(我写过无数浪子)(12)

1985年9月21日18点零6分,一代武侠小说大师故事撒手人寰,在人世间古龙只活了48个短暂春秋。王羽、倪匡、林清玄等友人在他的棺材里放了48瓶XO陪葬。

陌上花开,可以缓缓解醉矣!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宁做醉中鬼,不做醒时人。死前仍要一醉方休。古龙的早逝是一个悲剧,一个中国文人的悲剧。

倪匡为了悼念亡友古龙,在《明报》上专为古龙写了一篇悼文:本名熊耀华的他,豪气干云,侠骨盖世,才华惊天,浪漫过人。他热爱朋友,酷嗜醇酒,爱恋美女,渴望快乐。

三十年来,以他丰富无比的创作力,写出了超过一百部精彩绝伦,风行天下的作品,开创武侠小说新路,是中国武侠小说的一代巨匠。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今摆脱一切羁绊,自此人欠欠人,一了百了,无拘无束。对于成熟的男人来说,惟有古大侠的武侠,才是真男人的武侠。几多英雄血,几多侠士魂,几多长相思,几多爱别离。

当纵酒放歌、仗剑拈花的侠客身影消逝在无穷碧空中时,还有多少读者依旧沉醉在古大侠的武侠世界里,做着与世隔绝的追梦人。

一生热爱美酒佳人的古龙,最终倒在了酒色之下。48岁便撒手尘寰的古大侠,本该用更为成熟更为壮观的作品,来回报热爱他的读者们。

然而,命运本身,就是一个任谁也无法战胜的对手,连大侠古龙也不例外。

古龙可以用笔创造出一个个身怀绝技、鲜衣怒马的大英雄,去挑战强大的对手和命运。但他自己在面对吟松阁那把有些生锈的小刀时,却无力去避开。

握紧刀锋,是古龙在自家客厅亲笔书下的字。古龙一生,正应了“握紧刀锋”。

第一把刀,是钱,为钱而写了武侠,而他千金散尽,来得快去得也快。

第二把刀,是酒,一壶又一壶烈酒,酿成他的文章,也酿成了他的悲剧。

第三把刀,是女人,一个接一个女人,是古龙一生握得最紧的那把刀。

明知自己有肝病,还要以酒为餐,以追逐女人为乐。最终的结果,纵是铁打的骨头,也只能走上不归路。

放荡的人生,不羁的脚步,却隐着一颗天真单纯的心灵。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道不尽的古龙,也许还要用若干个十年、百年甚至千年把酒重温。

只是,古龙之后,江湖再已无武侠。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天国里的古大侠,也许他不再寂寞。

作者:宁有余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