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著名散文(林语堂曾说道读一部历史教科书)
超级课堂数学教学视频 2019-04-26 09:48:12
谈到历史类必读经典,中国第一部正史、“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注定无法被略过。
古往今来,无数知识分子、社会精英都对《史记》推崇备至: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林语堂论读书时说道:“读一部历史教科书,不如读《史记》。”
民国时期如陈寅恪、周一良这样的大学者,都能将《史记》倒背如流……
为什么要读《史记》?
因为《史记》够“长”,它所记录的是跨越最大的时代,上至上古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时期,足足3000多年;
因为作者够“惨”,司马迁是一位悲情又传奇的思考者与记录者,身陷囹圄,遭受切肤之痛,依旧发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因为故事够“劲”,既有“胜者为王”的汉高祖刘邦,也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陈胜、吴广,既有先苦后甜“卧薪尝胆”的勾践,也有先甜后苦“腰斩于市”的李斯。
在实际发生的案例中,在每个人都会到抉择困境:
六国纷争远离了,但哪个领域不存在“秦王扫六合”的梦想?
卫青霍去病的时代不存在了,但谁人没有“封狼居胥”的雄心?
大漠上的驼铃久未听到了,但“一带一路”的故事消失了吗?
想知道归想知道,囿于文言文的深奥晦涩,许多人难以开启自己的史书学习之路,只能捶胸顿足于没有好好学习。
图片来源 | 摄图网
如何打开正确解读《史记》的大门
自然是请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分享。中读特别邀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韩昇开讲。
韩昇
韩昇老师说“我要把《史记》里的历史故事变成道具,让你真正读懂中国,尤其是中国历史的根基与发展脉络。”
韩昇老师出身史学世家,父亲韩国磐是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奠基者之一,被誉为“一代宗师,史学泰斗”。从小,小韩昇就看着父亲在堆满史学书籍的书房里,整理史籍、与同行讨论史学话题。父亲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使韩昇教授对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从小学开始读《史记》,从此开始了研究《史记》几十年的漫漫路程。
这个路程,不是稳坐书斋式的研究,而是有多年多地的历史现场实地考察经历作支撑的。韩昇老师认为做学问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历史发生的实际空间里感知人文地理环境。这样他才敢说“我讲历史的信心在于,我讲的地方,都曾经去过。我闭着眼睛就可以感受到千年前战争发生的现场感,这种场景感,我也可以传达给你。”
更值得期待的是,韩昇教授还参与了基因技术与历史的跨界研究,这一全新的角度也会贯穿课程的始终,让我们时不时跳脱出历史框架看问题,得到更多启迪。
课程介绍
课程由3大主题构成,下设6个版块,共分120小节来讲解。
读史先懂史——为什么只有司马迁才能写出《史记》?
司马家族几代人一直从事着历史记载、为帝王将相充当智囊团的工作,天文占卜、祭祀规制、外交策略、管理方针……所以司马迁才有能力和勇气“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才能将《史记》写成“成一家之言”的大著作。
在第一版块“前言”里,韩昇教授为你揭秘司马家族掌握了什么天机,才能跨越朝代占据史官重要位置?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就《史记》是家族使命?还是史学发展的必然?在以上问题的思考中,韩昇老师将带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司马迁,不一样的《史记》诞生过程。
司马迁像
读史要懂根——为什么我们文化的根基是宗族制度文化?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尤其发达,那为什么我们的始祖不是由神创造的,我们过年祭祀的是祖宗呢?上古黄帝、尧舜禹时代,在奠定中国宗族制度文化上,有哪些充分必要条件呢?宗族文化对我们现在会被花式催婚有什么深层次关系呢?韩昇教授第二版块“传说的黄金时代”,将给我们讲述《史记》为何记载这些华夏祖先,司马迁的史学建构隐藏着什么样的深意。
读史要抓线——为什么我们在“青铜时代”建立了礼仪文明?
说到礼仪文明,古今中外对中华传统礼仪文明都赞赏有加,但奇怪的这种礼仪文明却在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时代建立起来了。冷兵器超越世界其余各地的中国为何会出现影响至今的为人处事准则、国际交往礼仪?韩昇教授,在第三版块里为我们解答此类疑惑。
商父乙觥,商代晚期的青铜器
读史要懂制——为什么封建帝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必然?
政治经济制度是一个文明文化的根基所在,几乎决定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读懂中国古代文化,绕不开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而《史记》3000多年的记载长度,描述了从禅让制到封建制,最终走向帝制的全过程。第四版块以“崛起的帝国时代”秦汉前后的各种社会因素分析,来讲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0到1必然建立封建帝制的过程。
读史会用史——读史书的目的是为了解答我们现在的疑惑。
读懂《史记》不难,难就难在如何用。为此,在第五个版块“专题一”中,用空间轴的立体视角,审视千百年来中国地理与阶层的发展变化。在起伏差异的区域环境里中,读懂国与国之间的合并、分裂,山川在其中的地理作用;读懂养客、任侠、刺客这些传奇人物在历史关键点上的斡旋作用。
反思就此形成的社会阶层,看清中国社会动态的继承发展。为我们现代人在面临人生选择、命运变化时,提供参考。
《秦三十六郡并越四郡》
载清末民初彩色石印《历代地舆图》
用史要复盘——读史书、用史书的目的是提升认知格局。
只有以上的读懂和借鉴,格局还不够,韩昇老师特设第六版块来复盘《史记》解读过程中的思考。从一个组织、社会、机构如何诞生的角度,讲述在中国社会里,“一个帝国是如何产生的”。
思考古代狭小区域内的国际关系处理、权力制衡,小到人与人,家与家、公司与公司的关系,大到看清现在国际关系的纷争与纠葛,为我们提供思考的角度和方法。
对大多数人来说,读历史不只是为了明白过去怎么样,最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过去的轨迹来给今天进行定位,我们才知道:我们在哪里,我们在什么样的时代,我们继承了什么?沿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我们将走向何方?我们要探索的是我们今后的方向,从这个过程我们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