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老板生产线(矿通记忆一)

文/朱文泽

说起“矿通”,估计现在五十来岁的长沙人都略知一二,六十来岁在长沙厂矿企业工作过的那就会比较熟悉了。

“矿通”就是原来长沙矿山通用机器厂的简称,后来改名为长沙重型机器厂,又简称“长重”,但是长沙人习惯和喜欢叫“矿通”。

每次遇见“矿通”老同事,在一起就是回忆厂里往事,有的还动员我写写“矿通”,于是,我就把他们和自己的记忆书写编辑起来形成下面的文字,谨以此表达对“矿通”那一段岁月的纪念!

解放前,长沙城从南门到北门只有七里三分,一小时就可以由南门走到北门。解放初期,长沙城区也不大,只是修了韶山路和五一路后,城区才扩大了点。

1996年以前,长沙市城区划分为东、南、西、北、郊五个区。东区是商业区,以五一路中心;南区是工业区,以树木岭一带的“矿通”“正圆”“鼓风”为中心;西区是文化教育区,以湖南大学、师范学院为中心;北区是化工区,以新河长沙化工厂、四方坪的湖南日用化工厂(丽臣)为中心;郊区以各区周边的菜农户为主,东边过五里牌,南边过井湾子,西边过溁湾镇,北边过伍家岭,就是郊区了,过郊区就属于长沙县的范围。

矿老板生产线(矿通记忆一)(1)

1986年长沙行政区域一览表 图源/《长沙地名录》

那时,到“矿通”上班,不是坐公共汽车,就是骑单车。当年老劳动东路沿线厂矿企业多,上下班坐公共汽车拥挤不堪,有时挤得连汽车车门都关不上,售票员经常要下车使劲把人往车门里推,才能把车门关上。

我不想挤车,所以,经常是骑单车来往厂里。从省展览馆骑到厂里,要踩五、六个长坡(烈士公园南大门坡、窑岭、长岭、野坡、赤岗冲、茶园坡),开始感觉有点累,骑的次数一多,也就不觉累了。

四十多年前,劳动中路至劳动东路沿线兴建的厂矿比南区其他地方要多,在细说“矿通”前说说东塘往树木岭方向路两边的工厂,即先做个铺垫。

矿老板生产线(矿通记忆一)(2)

东塘至野坡:设计院扎堆

东塘东北角有一个非常大气的五层高的设计院大楼。典型的苏式风格建筑和大楼前坪长长的黑色铁艺围栏,显得庄重,引人注目,所以知道东塘设计院的人多。但能说出设计院标准全称的人却不多。

最近我在小区和一位业主孙姐聊天时,得知她以前是东塘设计院的职工,且是1976年到设计院工作的老同志,她告诉我:

“设计院的全称是‘冶金工业部长沙黑色冶金矿山设计研究院’,旁边的火宫殿都是设计院的房子,设计院旁边有一家湖南省规划设计院,斜对面是第八设计院。以前设计院的南边是一片田,现在是潇影和友阿。如今设计院迁河西了,叫‘中冶长天’,原大楼变成了图兰朵KTV和图兰朵花园酒店。”

设计院往东有一个坡,公共汽车站名叫“野坡”。野坡顶上左边有家省生物药厂,专生产兽药,2000年后变成了亚华-香舍花都。该厂对面是人汽公司,我有一个姓段的初中女同学曾在这里工作。

矿老板生产线(矿通记忆一)(3)

1986年地图

矿老板生产线(矿通记忆一)(4)

赤岗冲至茶园坡:卷烟厂令人“仰慕”

野坡下坡就到了赤岗冲,此处是劳动中路、曙光中路交会点。斜着的十字路口,红绿灯都不管用,只好由交警叔叔人工指挥。

斜十字路口的左角坡上是长沙锻压机床厂,厂名威武地沿着斜坡刻在护坡上,字大醒目好看,羊定国(“矿通”厂里原冷焊车间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后在厂里科工贸总公司任总支书记)告诉我:“那几个字是湖南有名的女书法家周昭怡所题。”

当年,长沙城许多企业、商店、宾馆都喜欢请周昭怡、颜家龙、史穆这几位书法家题写招牌,以提升其单位的品位和形象,遗憾的是“锻压”已变成了“丽星景园”小区,那几个字早已不见踪影。

矿老板生产线(矿通记忆一)(5)

1990年地图中标记有长沙锻压机床厂

“锻压”北边有家运输公司,在坡上里面不显眼,后来变成了名都花园楼盘。再往左是红花坡,口子上是长沙阀门厂,里面有一家标准件厂。两个工厂规模不大,曾经是刘厂长、周厂长管理。

现在的阀门厂外迁后未建楼盘,它保留了原始面貌,利用原来的车间,改造成了红花坡文体品质生活园,里面有游泳馆、儿童游乐馆、兰球训练馆,幼儿园等,而且成为了网红。标准件厂成了楼盘。

往北上坡是曙光中路,坡上有“探矿厂”,我有一个特别要好的长沙市二十五中的同学曾在这里工作过。

劳动中路和曙光中路的交汇点路口右边,进去到新建东路路口,附近有长沙锅炉厂、长沙锁厂、长沙拖拉机配件厂(拖配)、长沙电机厂(长电)

矿老板生产线(矿通记忆一)(6)

1986年地图

沿劳动中路往茶园坡上走,右边是电缆附件厂,该厂规模不大。坡顶右边的长沙卷烟厂大名鼎鼎,该厂在肖寿松厂长任期内,推出了新产品“白沙烟”,使工厂效益和名气让人“仰慕”,电视广告“鹤舞白沙,我心飞翔”家喻户晓。长沙“三白(白沙烟、白沙液、白沙啤)”成为当时的名牌产品和政府的税收大户。

矿老板生产线(矿通记忆一)(7)

长沙卷烟厂厂区夜景 图源/《长沙年鉴1996》

烟厂马路对面有条小马路,里面有两家工厂一所学校。

一家是长沙汽车配件厂,属国家中二型企业,主要生产汽车方向机等汽车配件。1990年前后,该厂的张厂长每逢过年都要组织一支厂舞龙舞狮队到市区某些地段进行表演,庆贺新春。“汽配”也是令不少长沙人向往的工厂,后来有位卢厂长接任厂长继续管理企业。

矿老板生产线(矿通记忆一)(8)

长沙汽车配件厂厂区 图源/《长沙年鉴1988》

“汽配”正对面是长沙建材机械厂,紧挨着“建材”的是省大型建筑机械厂。“汽配”“建材”和“大型”的子弟都是在一所子弟学校读书,现在叫“劳动东路小学”,这些工厂后来相继破产改制都变成了楼盘。

茶园坡往东下坡是长沙自行车厂,生产“鲲鹏”牌28型自行车,后来变成摩托车厂,生产“南方”牌125摩托车。我有一个姓李的战友在这个工厂的电镀车间工作,我找他把我生锈的自行车后衣架镀过铬。“矿通”老同事贺捷的父亲贺桑轩1983年任“矿通”的副厂长,1986年调到长沙自行车厂任党委书记、厂长。后来长沙摩托车厂和“锅炉厂”的厂区先后并入了烟厂。

矿老板生产线(矿通记忆一)(9)

长沙摩托车车 图源/《长沙年鉴1992》

自行车厂下面有一家“变压器厂”,还有一家省送变电车队。大马路边有茶园坡子弟学校,旁边有一家“刘家铺子”,四面八方的人慕名过来吃猪脚。

矿老板生产线(矿通记忆一)(10)

长沙变压器厂车间 图源/《长沙年鉴1987》

再往右进去是“省纺机”,这个厂在里面静悄悄的存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最近我小学同学“巧巧”告诉我,她是“省纺机”的,我才知道茶园坡里面有家“省纺机”。

玻璃纤维厂在茶园坡下坡的左边,他们生产的玻璃纤维瓦,我都买过,玻璃纤维刺到手上好麻烦的,像针扎一样难受,还看不见。

“玻纤”斜对面有一条小路进去,里面有一家长沙量具刃具厂,不起眼,“四人帮”倒台后的1977年,我厂里借该厂的办公室办了一个原厂革委会部分负责人的“学习班”,我是工作人员人之一。

这个厂里有一位女青工,喜欢唱歌,上晚班时边开刨床边唱歌,她父母是老知识分子,我们相识后,一起复习,互相帮助,准备参加1977年的高考。当年她考上了,学声乐,我是第二年考上的,学机械制造,之后,我们各自求学失联了。往事依稀好似梦,这个厂现在也建楼盘了。

好像“玻纤”附近还有一个“拉丝制钉厂”。

矿老板生产线(矿通记忆一)(11)

1987年地图

矿老板生产线(矿通记忆一)(12)

京广铁路至树木岭:“白云”、“洞庭”、“正圆”

京广铁路线经过“矿通”,另铺了一条专线直接进到厂区,便于厂里生产的内燃机车等轨道产品发货。这条专线,曾让职工引以为豪,后来为“矿通”做钢材市场副业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京广铁路从劳动东路的“矿山桥(跨线桥)”下通过,过桥的左边是省医疗器械厂,后改名为“白云电冰箱厂”,生产的“白云”牌冰柜因其质量好而出名,一时供不应求,拖货的车经常排队到马路上。

矿老板生产线(矿通记忆一)(13)

湖南省医疗器械厂 图源/《长沙年鉴1988》

过桥下坡完的右边有一家“华云设备厂”,是军转民工厂,生产过26型“松鹤”牌自行车。过桥下坡完左拐就是“矿通”了(后述)。

再往东,右拐进去就是自然岭村,里面有长沙湘江无线电厂(湘无)、钢木家具厂和长沙汽车制造厂(其前身是长沙农药机械厂、汽车底盘、汽车车身厂)。“汽制”生产的“洞庭”牌小货车(后来叫长沙130)和大富豪牌中巴车畅销省内外,有一段时间要找关系才能买得到车。该厂有两任厂长我认识,一个是徐厂长,一个是刘厂长。

以前,6路公交车的终点设在长沙红旗内燃机配件厂(后改名长沙正圆动力配件厂)。“正圆”厂区在路左边,厂大门对面是生活区,里面有一座高大的毛主席站立的麻石雕像,老老少少喜欢在此留影。“矿通”党委书记柳协春还到 “正圆”任过党委书记。“正圆”的活塞和活塞环等产品,质量好,是名牌产品,“鼓风”的罗茨鼓风机也是那时的紧俏产品。

矿老板生产线(矿通记忆一)(14)

长沙正圆动力配件厂厂区 图源/《长沙年鉴1987》

长沙鼓风机厂在“正圆”前面几百米的右山坡上。

矿老板生产线(矿通记忆一)(15)

长沙鼓风机厂产品 图源/《长沙年鉴1987》

矿老板生产线(矿通记忆一)(16)

圭塘附近厂矿企业

过了鼓风机厂向东,圭塘一带及其附近,原有长沙万发客车厂、长沙汽车沙发厂、长沙星港床垫厂等。当年的“万发”中巴车外形时尚,质量也好,单位和个体户都喜欢。

中巴车曾经在长沙城是四处穿梭,收票的人站在车门边上,半边身子悬在车外,把手臂伸出来沿途拉客,口里喊“中巴!中巴!”,感觉车在行走就想把人拉上车来。中巴招手即停,随喊随下,非常方便,杨志淳脍炙人口的单口相声《搭中巴》里有一句:“踩一脚!”把肚子笑痛。

矿老板生产线(矿通记忆一)(17)

我小学同学曾镇海的朋友“三毛哥(陈桂林)”,看我在写圭塘附近的工厂,他说:“你漏写了几个工厂。”我请他补漏,第二天他写了这段文字:

“我是老城区化龙池居民。1980年前后,我除星期天休假外,每天早上7点半要步行到南门囗乘2路或11路公共汽车至东塘下,然后改乘6路车至树木岭正圆动力配件厂终点站下,在‘正圆’生活区大门前路边等侯厂车前往圭塘厂区。

我是第二风机厂的,在这等厂车接送的还有圭塘附近厂矿的职工,如新华汽车配件厂、电动工具厂、互感器厂。我们基本上都是8点半上班4点半下班,午餐在食堂吃,每天坐车要消耗好多时间。‘正圆’至圭塘走的是一条约两车道的老油路,路面凹凸不平,年久失修。

我们厂在左面坡上,那是一条黄色泥石简易公路,车过之后尘土飞扬,临路围墙上布满了厚厚的泥灰。沿着坡继续前行可至互感器厂。厂的后面是一片很大的开阔地,那里是省野外摩托训练基地及赛场,与之毗邻是射击训练场,东面翻过山就是东山镇,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南勘探设计院的基建尚未完工。

现今原有厂矿不复存在,都被道路、商业大厦和居住小区取代。回忆故地感慨万千,世事如棋局局新,而我们已老啦!”

“三毛哥”补充得非常好。

矿老板生产线(矿通记忆一)(18)

1986年地图

矿老板生产线(矿通记忆一)(19)

由上可见,当年长沙市的工业体系比较健全,南区劳动路上厂矿企业尤为集中。那个年代,人们不管是在全民企业还是在集体企业,甚至在区办街办工厂上班,都各得其所,安居乐业。

过去那么多的工厂经过几十年的变迁几乎都变成了楼盘生长之地,真有:远古“沧海变桑田”,如今“工厂变楼盘”的感叹!

(系列文章,未完待续)

END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编辑 | 明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