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在什么时候写完的(一首词可以写尽整个石器时代)

文/桓大司马

这是大司马早上填的一首词,已发在文史宴上:

永遇樂·避疫窮讀石器時代,呈許宏老師三徑成荒【1】,空廬對影【2】,無朝無暮。負日龍輿【3】,摶星獅座【4】,導引華胥路【5】。媧皇以降,羲皇以上【6】,次第幾番離黍【7】。憑圖問、粗陶磨石,穴處有無風雨【8】。巢居掩卷,夏都請益【9】,猶記溫言鼓舞。卻歎重黎,隔天絕地【10】,授受巫堯禹【11】。神王一體,印加埃及【12】,俱遜兩河豐裕【13】。睹雞窗【14】,今夕何夕【15】,不如睡去。

其中包含多文明石器时代的考古、神话等元素,大司马拟用笺注的形式,给大家一一介绍。因为这不是一篇正式的文章,所以只介绍内容,原因就且不细讲了,具体的清大家期待大司马谈石器时代的书吧。

【1】三径:晋·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蒋詡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2】空庐:晋·左思《咏史八首》其八:“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就是比较差且没有人造访的房屋。

【3】负日龙舆(重点来了,与埃及有关):

语出《易经·乾》:“时乘六龙以御天。”也就是说,太阳神坐着六条龙拉的车,在天上巡行。

《淮南子》进一步阐发说:“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也就是说,太阳神坐着羲和驾驶、六龙拉动的车,从东面的扶桑走到西面的虞渊(又称羽渊),这就是白天;到了虞渊以后,六龙又掉转头从地下到达扶桑,这就是夜晚。第二天六龙再从扶桑走回虞渊,循环往复。

司马迁史记在什么时候写完的(一首词可以写尽整个石器时代)(1)

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

“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被李白化用到《蜀道难》中:“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也就是说,蜀山高到给太阳神驾车的六龙都过不去,用来形容蜀山的高峻。

与此相比,有一个应该更古老的说法——鸱龟曳衔。语出《楚辞·天问》:“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鸱鸮与龟,都是与太阳神有关联的动物:

司马迁史记在什么时候写完的(一首词可以写尽整个石器时代)(2)

殷墟玉鸮

注意腿上的太阳涡轮

司马迁史记在什么时候写完的(一首词可以写尽整个石器时代)(3)

龟甲上的太阳

可能经过古代氏族的综合,发展出了“鸱龟曳衔”的概念,下图是辛追墓马王堆帛画下部的“地下世界”部分。左右两侧,各有鸱龟一组,右侧的可能是浸泡在羽渊中休息,左测的可能是正要爬出羽渊,从扶桑爬出来。

司马迁史记在什么时候写完的(一首词可以写尽整个石器时代)(4)

马王堆帛画下部的地下世界

这鸱和龟真是驮的太阳吗?真是。有河南新郑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为证,大家看下面那张,龟和龟背上的鸱周边真的有十个太阳(背后追的那个人应该是鲧,具体不展开)。

司马迁史记在什么时候写完的(一首词可以写尽整个石器时代)(5)

河南新郑出土的汉代画像砖

在埃及,同样有类似的神话。太阳神拉神乘着船,每天从努特女神(覆盖天幕的女神,跟承载土地的男神盖布是夫妻)的阴门出发,由生命之神伊西斯和战斗之神塞特保护着他,乘着太阳之船巡行天空,向西行进。

司马迁史记在什么时候写完的(一首词可以写尽整个石器时代)(6)

覆盖天空,身上缀着星辰的努特女神

一路上,塞特要跟混沌之蛇阿波斐斯搏杀,避免它干扰太阳运行,当拉神快要到达西边时,一天的旅程已经让他精疲力尽,拉神变成古老神明阿图姆,进入努特女神的嘴里,然后在努特女神的子宫里与冥府之神奥西里斯合二为一,给自己充能,准备第二天继续巡行天空。

司马迁史记在什么时候写完的(一首词可以写尽整个石器时代)(7)

太阳之船

我们看到,可能因为埃及与尼罗河的关系,他们的太阳神坐的是船而不是车,不过原理是一样的。其实这个不仅是中国与埃及文明共有的神话模式,其他文明的神话也有,应该是属于史前萨满教共有的一种意识,如今有一门学科专门比对各文明相似的神话,称为《结构主义神话学》,文末大司马会推荐一本结构主义神话学的著作。

有些卖狗皮膏药的根据这一点,以及其他若干相似点,就说埃及文明是华夏过去的,或者华夏文明是埃及过来的,其实智人走出非洲之时已经拥有一套意识形态,到达各地后根据环境有所变化,但共同点仍然很多,任何两个文明之间都可以找出三五个明显的共同点,用这个来当成两个文明是一家的理由是完全不能成立的。

本来是可以用“负日鸱龟”的,不过跟下句的“狮座”不够对仗,所以改用龙舆了。

【4】抟星狮座:十二生肖的由来说法不止一种,但最有可能的还是来自巴比伦的十二星座。印度以西版本的十二星座或者十二生肖更中国有一个差别,就是其中的猛兽是狮而非虎,就是来源于狮子座。此句用白天黑夜空中常见的景象,将作者的思绪导向远古文明之路。

司马迁史记在什么时候写完的(一首词可以写尽整个石器时代)(8)

印度以西的十二生肖有狮无虎

【5】华胥:指梦。《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於华胥氏之国。”

【6】娲皇以降,羲皇以上:娲皇即女娲,根据《淮南子》中“天柱折,地维绝”的描写,或者可对应距今8000~14000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甚或新石器时代前夜;羲皇即伏羲,根据伏羲制网等描写,或者可以对应距今7000~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这句话是指新石器时代前期。

【7】离黍:即黍离,《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是西周士大夫悲叹故都镐京成为田地的诗歌,意谓亡国。此句是追思上古时代部落兴亡。黍离可用为离黍,见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词:“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8】粗陶磨石,穴处有无风雨:粗陶、磨制石器、穴居、地穴或半地穴房屋,都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景象。

【9】夏都:指二里头,虽然该处不能确认是夏朝都城,但是使用“夏都”比“二里头”要雅驯,故用之。大司马在二里头向许宏老师请教了许多问题,回来以后也经常就书中看得不够明了的地方求教,许老师不以大司马为非科班的野狐而热心指点,对大司马试图比较世界各文明石器时代的想法也予以支持,大司马感激不尽。

【10】却叹重黎,隔天绝地:《国语·楚语下》:“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烝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很长,不用全看,意思就是由巫师垄断通天的权力,此后人民不能通天了,只能供养巫师通天,给自己赐福免祸。

【11】巫尧禹(另一个重点):

尧和禹应该都是萨满巫师。

近年来被指为对应帝尧陶唐氏的陶寺遗址,观测日影的圭表位置相当突出,《尚书·尧典》里面尧也把“正天文”当成头等大事,还在治水之前,所以尧应是通天的萨满巫师兼职首领,即所谓神王一体、君师一体。《尚书·泰誓》: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司马迁史记在什么时候写完的(一首词可以写尽整个石器时代)(9)

陶寺遗址中,观测日影的圭尺位置很突出

至于禹,萨满巫师的证据更多。

道教有一种常用步法“禹步”,扬雄《法言》卷七《重黎》云:“巫步多禹”。李轨注曰:“姒氏禹也,治水土,涉山川,病足,故行跛也。……而俗巫多效禹步。”其实这个注跟儒家把神话理性化的玩法是一样的。

实情可能跟道藏的描述相似。《洞神八帝元变经·禹步致灵》说:“禹步者,盖是夏禹所为术,召役神灵之行步,以为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昔大禹治水,……届南海之滨,见鸟禁咒,能令大石翻动。此鸟禁时,常作是步。禹遂模写其行,令之入术。自兹以还,术无不验。因禹制作,故曰禹步。”模仿鸟类的姿态,正是萨满巫师的本色当行。

禹的儿子启也是萨满巫师。见《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夏后开就是夏启,借助两青蛇、两龙作为神使通天,到天上取得音乐回到人间。

所以,尧舜禹汤都是萨满巫师,以萨满巫师而兼军事首领,是为神王。重、黎绝地天通就是把政权垄断到萨满巫师手上。这种政体就是早期的政教合一,凡是这种政体,古典时代一定会糜烂掉,没有生机。

【12】神王一体,印加埃及:美洲印第安文明和埃及文明,也都是神王合一的政体。

【13】两河丰裕:两河流域是主要文明区中唯一不是神王政体的。一开始是萨满巫师掌权,但是随即商人就通过雇用军队作战而当上了国王,呈现出神、王两分的格局。同时,整个两河流域也没有一个大巫师主导的唯一的宗教中心,所以没有形成统一文明,而是诸多城邦的列国体系。这种国内和国外都是多头的体制,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来看是非常独特的,其平民也是生活水平最高的,日后的希腊、罗马文明的形成虽然主要是印欧部族的传统,但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滋养也不可忽视。

【14】鸡窗:《幽明录》:“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言巧大进。”后以鸡窗指书斋。

【15】今夕何夕:语出《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但要特别指出的是,也有爱情之外的其他用法,如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词中之意大家懂的。

笺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喜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