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防溺水这些安全知识要牢记(周一见谨防暑期)

夏季是学生溺水事故高发期,防溺水,一刻也不能放松!7月8日下午2时许,2名儿童在家人陪同下,在南宁邕江五通庙河段亲水平台附近戏水时不慎落水、溺亡;7月15日傍晚,在南宁市邕江北岸雅里新村水域,一名13岁男孩溺水失踪。一次次的溺水事故让人痛心,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政府、学校、社会坚持不懈在加大防溺水宣传,但仍有一些未成年人三五成群前往邕江野泳。

家长:防溺水警钟长鸣,增强安全意识

近年来,众多游泳爱好者以及孩子们喜欢到邕江游泳。每到傍晚6时许,常常看到很多人在邕江游泳。尤其每年暑假,前往邕江游泳的学生很多。

暑期防溺水这些安全知识要牢记(周一见谨防暑期)(1)

傍晚在邕江边有大量市民游泳

7月15日晚上7时20分左右,带着孩子前往邕江大桥南岸亲水区域戏水消暑的人们渐渐增多。记者在亲水区域看到,市民梁先生与孩子完成下水前的热身运动后,再仔细检查救生衣是否穿戴好。他说:“每年暑假都能看到好多小孩溺水的新闻,现在我带小孩来游泳肯定要做好防护保证安全。”

暑期防溺水这些安全知识要牢记(周一见谨防暑期)(2)

小朋友在家长的看护下游泳

晚上7时50分左右,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即使邕江两岸灯光通明,也难以将宽阔的江面照亮,为了安全,家长们呼喊着孩子离岸边近一些不要再向江心游去。与此同时,在江面划着小船的救生员加大了巡逻力度,若发现溺水情况第一时间进行救援。

在走访的过程中记者看到,大部分市民在游泳消暑时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能够做好下水前的准备活动,对孩子进行约束,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但仍有个别市民安全意识薄弱,给自己的生命安全埋下隐患。

晚上8时10分左右,3名青少年来到亲水区域,身上未穿戴救生衣等防护用品,脱下上衣后直接扎进江中游泳。

8时20分左右,2名市民不顾江面昏暗,径直向江心区域游去,他们在江心停留的时间里先后有几艘船只经过他们的身旁,距离之近让人看着心惊肉跳。

8时40分左右,3名儿童来到亲水区域,迫不及待地想要下水游泳,令记者惊讶的是这3名儿童仅有一位家长看管。

“我在邕江游泳这么多年了,这种情况在放暑假的时候经常见到。”在邕江游泳40多年的余老伯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他在游泳时总能看到有些人因为安全意识薄弱,不做准备活动就下水,或是家长管束不到位等原因发生了溺水事故。他对记者说:“年轻的时候我还能帮救人,现在老了只能大声提醒。”

救援队:每天坚持到江边劝解、告诫

根据《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2010年—2015年,溺水已经成为0~19岁青少年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1~1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溺水造成死亡的占比最高。每年7—9月是溺水、道路、坠落高发期。青少年儿童伤害事件多发生于7月和8月,两个月发生0~18岁青少年儿童溺水事件约占全年的32%。其中8月份溺水案例占比最高,占全年溺水案例的17.49%。

《2018中国儿童发展指标图集》显示,溺水已成我国0~17岁青少年儿童伤害致死的首要原因,占儿童伤害死亡的32.5%。相关统计显示,溺水已成我国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死因,全国每年约有5.7万人溺亡,其中14岁以下的占比高达56.58%。

为了预防溺水事件的发生,每天,邕江边总能看到南宁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水上分队队员的身影。南宁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水上分队队长郭慧仁告诉记者,每天傍晚6时至晚上10时是游泳高峰期,他们每天安排人员在这个时间段向江边的市民宣传防溺水,分发防溺水安全手册,并劝导没有大人陪伴的孩子不能下江游泳,提醒游泳的人要注意安全,带齐救护装备,以及江面哪些位置有危险,应该注意什么事项等。队员每天还要划着带有救生圈等装备的桨板在邕江上来回巡逻。如果游泳的市民有需要,他们就提供帮助。

郭慧仁在日常的巡逻中发现,有的大人带着小孩来游泳,但自己在岸边坐着看手机。孩子的妈妈说带孩子来游泳,但问起孩子在哪里的时候,对方才注意孩子不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或者有的妈妈带着几岁的孩子在下水玩耍,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郭慧仁建议,带着孩子去游泳,首先必须备齐救生装备,采取安全的措施。此外,不能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带着孩子下水玩耍时,一定要用绳子圈住孩子,还需要穿上救生衣、带上救生圈。有不少家长都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暑期防溺水这些安全知识要牢记(周一见谨防暑期)(3)

郭慧仁向市民普及游泳安全知识

今年以来,南宁市红十字搜救救援队已经进入20个学校进行防溺水宣传。令郭慧仁感到痛心的是,目前仍有一些孩子防溺水意识不强,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自己到邕江游泳或者玩水。5月份以来,在清川大桥至仙葫大道下洲村江段,南宁市红十字搜救救援队发现溺水事件就超过20例,玩水、游泳而溺亡的占大多数,溺水者几乎都是学生。“放暑假了,我们更加不能松懈,必须每天坚持到江边劝解、告诫。”

多方联动:防溺水,多措并举保安全

中小学生防溺水工作年年抓、持续抓。近期,南宁市各级各相关部门认真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持续加强辖区水域水面隐患排查整治和巡查检查,确保防溺水各项措施落实落细。比如,完善警示标志、防护设施,配置游泳圈、长绳、长杆、口哨等应急救护设施和报警呼喊设备等。针对关键区域,落实防溺水县区、乡镇街道、村屯社区三级巡防队伍。结合本地水域水面实际情况分类精准施策,发挥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平台作用,将防溺水工作纳入河长湖长巡河巡湖工作内容,检查应急救护设施,及时劝阻中小学生危险涉水活动。同时,指导村委(社区)网格员常态化开展水域巡查,织密织牢巡防网络,及时完善汛期、降雨之后形成危险水域的防护措施,确保重点时段、重点水域有人巡、人有防、有人管。重点盯防特殊学生群体,对父母或监护人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少年,要求当地政府、村委逐个落实安全监护责任人,降低学生外出私自下水游泳风险。

暑期防溺水这些安全知识要牢记(周一见谨防暑期)(4)

暑期防溺水这些安全知识要牢记(周一见谨防暑期)(5)

邕江边设置了多处防溺水安全提醒告知牌

南宁市还要求县区、开发区组织宣传、气象、教育等部门,通过防溺水宣传视频以及气象大喇叭、移动宣传车等媒介载体,大力宣传防溺水工作。村委(社区)网格员要进村入户宣传。各县区在主要交通路口、人员密集场所悬挂防溺水标语,通过电子屏播放防溺水宣传短片等。学校通过警示教育片、班会、体验式教学等加强防溺水“六不一会”纪律教育,并结合本地水情实际和活动习惯进行风险宣教和警示教育,真正让学生懂险、识险、避险、救险。

6月30日,南宁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南宁市中小学校暑假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切实加强以防溺水为重点的安全宣传教育。各学校特别要持续做好暑假期间学生防溺水教育提醒工作,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教师每周至少两次通过网络等方式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防溺水提醒,督促家长履行好孩子的监护教育责任,做到孩子“四知”:知去向、知活动、知同伴、知归时。各学校在放假前要落实通过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发短信及网络信息等方式,确保覆盖所有家长并回收签名回执。

暑假前夕,南宁市教育局还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家长开展了2021年“珍爱生命,远离溺水”防溺水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增强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散学典礼上,各中小学对即将离校的孩子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此外,全市各学校加强校园管理,建立防溺水事故提醒教育警示制度。

温馨提醒

防溺水重点做到“六不”:

1. 不私自下水游泳。

2.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每一起溺水事故的发生,都会给一个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和损失。正值“三伏天”的高温天气,很多孩子都想去游泳、玩水,以此来消暑降温。

我们呼吁家长,在假期里,就算您再忙,也要记得看好孩子,千万别让孩子处在无监管状态!如果您因工作无法陪伴孩子,一定要和委托监护人做好沟通,提醒他们看好孩子;同时也要多通过电话、语音视频等方式,叮嘱孩子远离危险水域!

我们呼吁市民朋友,当您经过水库、池塘、河流等危险水域时,看到有孩子在水边,请您停下脚步,劝说孩子离开,您的这一善举,或许在无形中救了孩子的性命、挽救某个家庭的幸福。

发现有人溺水时的救护方法:

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贸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救人也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

岸上急救溺水者方法:

1. 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2. 将溺水者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为呛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

3. 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并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去医院。

来源:南宁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