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东岗岭拜访东山寺(宋进林拜谒东山寺)
宋进林
一个晴好的天气,我和几位文友去甘州悠久历史和文化中蜚声遐迩的千年古寺——东山寺。
东山寺是因东大山而得名,去东山寺须经东山口。从城区到碱滩镇野水地村后,车子像蜗牛一样又前行了几十里颠簸曲折的山坡路,才到达东山口。站在东山脚下,抬头仰望,东大山高大巍峨,纵有观华山之俊美,览泰山之险峻,品祁连之苍莽,含衡山之磅礴。俯首凝望,山下行进的车如豆、人如沙,幻化成一个个蠕动的黑点。俯仰之间,不禁感慨:在自然伟力面前,天地间一切都那么渺小而苍茫。
这是我第二次前往东山寺。生活在甘州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我,从小就对东山口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敬畏感!这不仅源于它的伟岸高大,更源于它的神秘悠远。说它神秘,是因为我从小就听惯了祖辈们流传着的与东大山有关的许多神秘传说。其中有“老子骑青牛入流沙”、“山丹破肚子娘娘庙与东山口”、“老子开黑河引水”的神话传说,也有“锯截龙头山”、“渡仙峡”、“棋盘山”等民间传说的故事,这些源远流长的传说故事给东山口披上了一件斑斓而婉约的梦幻之纱,平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当你跋涉的脚步踏上这块神秘而热情的土地,你能不为它的厚重悠远而折服?
初入山口,两峰耸立,顺着流水踪迹,我们行走在雨水流淌过的小径,穿梭在乱石横卧的峡谷。徒步两小时左右渐入佳境,山谷来风轻轻拂面,感到周身舒服,随风飘来淡淡药香沁人心脾,让人十分惬意。峡谷间流淌出一股碗口粗细的泉水,这便是这座大山的灵魂,也是这个神奇峡谷的血液。谁也不知道这泉水究竟流淌了多少年多少代,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我的爷爷的爷爷从小就讲述着这股清泠泠的泉水,因有了这股神奇的泉水,给东山寺,乃至这座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雾纱,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有千年底蕴的文化殿堂。
又徒步五六里,眼前豁然开朗,泉水欢快流淌,鸟儿当空翱翔,树木一簇一簇,水流声更加清脆悦耳,榆树柳树胡杨树处处可见,那些树木有的横卧在河道上,有的生长在山崖上,有的从石缝里站出来,裸露的树根盘根错节,展示着生命的奇迹。站在高处,那欢快的流水声如一曲生命的赞歌,举目远眺,峡谷底部流淌着绿色,诉说着千年的神话故事……这里便是东晋著名学者郭荷当年隐居过的地方——东山寺。
东山寺是一座张掖城东的古寺。据史书记载,东山寺有南寺和北寺。北寺最高处是真武阁,殿堂建筑玲珑剔透,画栋雕梁,飞檐耸背,傍山而筑,层层递升,雄伟壮观。寺内塑有道教教主李老君的巨型造像,慈眉善眼,神态安详。南寺楼阁层迭,多在山间。它也是嵌在东大山中的璀璨明珠,《新修甘州县志·古迹》中在记述东大山时写到:“(东大山)每日初上,掩映烟雾,望若蓬瀛。相传老子曾在山巅结庐修炼”。这里每逢雨后清晨总是烟笼雾绕,加之山间葱茏的松柏,极目远观,蔚为壮美,因此“东山烟雾”也就成为 “甘州八景”之一。遗憾的是我们没有遇到阴雨天,更没有看到“东山烟雾”奇观,但我们在这里至少看到了东山寺的过去和现在。这里有别致优美的人文景观,更有万籁俱静的自然环境,难怪民间传说老子眷恋于这里远离尘嚣、仙气缭绕的风景,便隐居于此,不再出山,后来在山中化作巨石,永伫于山巅凝视着甘州这片热土。
多年前,我曾到过东山寺。在南寺“观音殿”门上张贴着一副楹联:“庙内无僧风扫地,寺中少灯月照明”。现在的东山寺有门、有院、有殿,却没看到修行的高僧。到这里,仿佛到了世外桃源,能听到叽叽鸟语,看到烂漫的山花,闻到隐约的药香,听到清澈的山泉水欢快地唱歌,空气中弥漫着芬芳,寺庙里游客举香膜拜,那份虔诚随着微微的山风,袅袅飘上湛蓝湛蓝的天空。在这里,你可以超凡脱俗,不去想那些因工作和生活压力带来的烦心事,你可以尽情地发泄,你也可以无尽地憧憬,无尽地神游,一切烦恼早随着袅袅香烟抛到九霄云外。
早在明清时,东山寺南北两寺共有大小庙宇数十座,其中北寺就有涧水缠绕的灵武殿和傍山而筑的真武阁,阁内端坐着太上老君的塑像。清代诗人任万年在游历东山寺时,曾题诗《东山古寺》:多年古寺创山隈,松柏葱茏傍雪开。挂壁晴霞遮梵刹,漫天晓露湿苍苔。流泉滚滚穿花径,野树离离护石台。老子谈经洞在顶,四时唯见瑞云来。这是古人对东山寺奇观异景的真实写照。东山寺“南寺”和“北寺”也曾经是东晋著名学者郭荷的隐居之处。据史书记载,郭荷,东晋略阳人(今甘肃秦安县东北陇城镇)。东晋前凉和平元年(公元354年),前凉王张祚十分赏识郭荷的才能和人品,便派出钦差大臣“安车束帛”(安车:征召有重望的人时,所用的四匹马拉的车子。束帛:古代聘礼,丝织品),征召郭荷为博士祭酒(相当于教育部长),郭荷不愿意担任博士祭酒,张祚又改任郭荷为太子友(太子的家庭教师)。不久,郭荷又以年老多病为由,上书回家静养,张祚答应了他的请求,又以“安车蒲轮”(用蒲草裹轮,使车子不大颠簸,古代征聘贤士所用),将郭荷送至平山湖东山寺。从此,郭荷便在青龙山老君洞和东山寺两地轮回隐居,并招募弟子讲经说道。郭荷一世清高,一生传道授业,成为一名后人仰慕的著名学者,八十四岁驾鹤西去。郭荷一生有许多高徒,最著名的高徒名叫郭瑀。据史书记载,郭瑀(生卒年不详),字元瑜,东晋十六国时期甘肃敦煌人,少时好学,节操超人。青年时游学到张掖,拜隐居在张掖东山的著名学者郭荷为师,潜心攻读,精通经义。郭荷死后,郭瑀为师守孝三年,继承师业,到临松薤谷(今马蹄寺)开凿石窟,设馆讲学,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弟子多达千余人,著有《春秋墨说》《孝经综纬》等。前凉王张天锡听说郭踽精通经义,品行高洁,便派使持谕前往临松山,请郭瑀出山为官。郭瑀婉言谢绝后,继续过着隐居生活。前秦皇帝苻坚久慕郭瑀大名,也派使请郭瑀出山为官,郭瑀借口为父守孝,拒绝前往。东晋太元元年(376年)王穆在酒泉起兵,对抗前秦,派使联络郭瑀与索嘏在张掖起兵策应,封郭瑀为府太左长史、军师将军,后来王穆与索嘏不和,要杀索嘏,郭瑀极力劝阻,王穆不听,杀了索嘏。郭瑀万分悲痛,绝食七天而死。郭荷师徒淡泊名利,潜心著书立说,传道授业,乃大德大儒之贤人,在张掖历史上彪炳千古。
拜谒东山寺,就是要追寻郭荷郭瑀在东山寺讲学的足迹,传承弘扬中华古典文化;拜谒东山寺,我们寻访逝去千年的时光记忆,回味博大精深的丝路文化。我被这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东山寺自然风光所折服,随即吟诗一首:东山藏古寺,残殿映穹苍。老子修行奇迹,郭荷讲学芳。清晨风扫地,暮夜月临堂。最是烟云沐,沾濡赋雅章。
(作者简介:宋进林,笔名芳草,生于1964年8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乡村作家、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甘肃诗词学会理事、《诗词月刊》甘肃张掖工作站副站长、甘州区新闻协会副主席、甘州区诗词学会副会长、张掖市诗词学会会员、甘州区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民间故事、新闻通讯、文史随笔、散文、诗词、摄影散见于《党的建设》《驼铃》《丝绸之路》《中华辞赋》《诗词百家》《甘肃诗词》《南京诗词》《巴彦淖尔诗词》《长白山诗词》《甘肃日报》《农民日报》等杂志、报刊。主编出版了河西宝卷丛书《甘州宝卷》《悦读甘州·故事》《乌江镇志》,《甘州区志》副主编,参与编纂了《张掖市宣传志》《张掖民政史话》等书,著有《父子文集》《系列丛书·芳草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