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岁数学思维(象思维90譬称型式)

现在谈比喻,根据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外在结构元素出现的情况,把比喻分为三类:明喻、暗喻、借喻。由这三种基本格式扩展,比喻还有很多变式:博喻、扩喻、连喻、引喻、曲喻、倒喻、对喻、回喻、互喻、反喻、逆喻、较喻、提喻、进喻、缩喻……等,说明比喻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对这些进行深入研究,该是修辞学的兴趣所在,顺着论证视角,还是先从明喻、暗喻、借喻三类入手,考察其基本情况,然后再看看其他特殊情况。

01

明喻

明喻,本体和喻体共同出现,而且两者之间由比喻词加以连接,三元素齐全构成的比喻,叫做明喻。比喻词有“像、好像、像……一样、似的、如、如同、好比、仿佛、犹如……”等,比喻词相当于明白告诉你,这是在打比方,是谓明喻之“明”。

例如,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论语·子张》)。“犹”是比喻词,这是明喻的语言标志。喻体是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子贡拿它来说明本体:孔子高不可及。本体和喻体构成了论证关系。如果说孔子高,高,实在是高!除了情感态度,没说明什么,一打比方效果就不一样了。

3-10岁数学思维(象思维90譬称型式)(1)

摄影 骆善新

02

暗喻

明喻是用比喻词明言以告,这是在打比方。暗喻则相反,不把比喻当作比喻,而是当作实有其事来陈述,于是把比喻词换成了“是、做、成、为、成为、变成、等于、当作是”等,直接构成本体和喻体的比喻关系。

例如,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道德经52》)。老子把天下之“始”比喻成“母”,直接用“以为”把始当成母,生养万物。

暗喻或者干脆直接省去比喻词,让本体和喻体无缝对接,读者可以领会两者之间的相似点。

例如,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得(李斯《谏逐客书》)。太山与江河是喻体,王者是本体,没有连接词,两个喻体连用,本体的出现很自然,增添了一定的说服力

又如,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史记·淮阴侯传》)。

狡兔-高鸟-敌国

走狗-良弓-谋臣

死-尽-破

烹-藏-亡

一一对应,构成了细致的论证关系。这类暗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几乎可以视同一体。

3-10岁数学思维(象思维90譬称型式)(2)

作画 刘贯道 元世祖出猎图(局部)

03

借喻

借喻,指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两者的比喻关系不是很明显。

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鸿鹄,天鹅,飞得很高,翱翔万里;燕雀,小鸟,飞得不高,视野不宽。这里显然不是在比较两种鸟,“志”字一出,说明是在讲人的志向,因为借喻隐去了本体,所以理解的时候需要把本体还原出来。引文略去了话语背景,陈涉与佣者对话,谈及志向,话不投机,陈涉遂发此感慨。

直接的语义是,目光短浅的佣者你怎能知道我陈涉的伟大志向!陈涉意在天下的踌躇满志,跃然纸上!这个借喻的复杂性在于两个本体同时消失,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也正因为本体隐去,燕雀与鸿鹄的巨大反差,反而可以超越具体对象获得更普泛意义上的的理解,特别适合激发年轻人或奋斗者的豪情有为。

04

喻之辩

以上是根据比喻的本体、喻体、比喻词三要素是否出现的情况,区分为三种型式;从比喻的功能看,还可以区分为描写之喻跟论述之喻。在记叙类文章特别是文学作品中,比喻是为了描写的形象生动。例如《诗经·燕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而在议论过程中使用比喻,则有论证的功能。

《潜夫论·释难》庚子首先发难:尧和舜有各自不同的道德水平,不可能两全其美,实际上不就如同韩非子的矛盾之说吗?庚子显然是对尧舜禅让之事有异议,不便直说,引入了矛盾这个比喻试图说明尧舜是不能两全的。面对这样的诘难,该怎么办呢?

潜夫反驳说:矛是攻击性武器,其特性是为害,盾是防御性武器,其特性是护利,它们互相对立不能两全,这本来是器材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尧舜之间,是人事问题,完全可以相互成全,并不是矛与盾的关系,两者不属于同类。这样就点中了庚子的穴道:既不知道疑难的症结在哪里,又不知道他们属于不同类。如此则把矛盾之譬推出了门外,尧舜俱贤,非矛盾之说。

3-10岁数学思维(象思维90譬称型式)(3)

摄影 杨柳青

为了进一步说明尧舜俱贤,潜夫也用譬称来讲道理。尧舜之德,好比成对的蜡烛先后点燃照亮了幽暗的室内,先点的蜡烛已经照遍了所有地方,而后的蜡烛点起来则更加明亮了。这并非是先点的蜡烛暗昧而后点的蜡烛亮堂啊,恰恰是两支蜡烛互为照耀而大放光明,两位圣人相得益彰,从而共创天下太平的丰功伟绩。

由此得出结论:是故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这两个比喻很有意思,预设着自明的结论:要靠双翼齐飞,要靠四足合力。不挑明,留下了想象空间,成为警句流传。结论的表达方式先用譬称,转而揭示意义,众多贤良美德相彰,齐心合力可达无极之境。尧舜两美,就是最好的榜样。

又有一位伯叔插话表示反对。韩非采用矛盾的比喻,其意就是不可两立,正可用来诘难尧舜不能并立之势。而潜夫却大论矛与盾本性的利与害,不也丧失譬喻的本意了吗?这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发难。

潜夫说:夫譬喻也者,生于直告之不明,故假物之然否以彰之。物之有然否也,非以其文也,必以其真也。譬喻所假之物就是喻体,这里讨论喻体的是与否,文与真,涉及非同类不可推的问题,如前所述,技术与人事不同类,不可推类。后文接着说:问阴对阳,谓之强说;论西诘东,谓之强难。在讨论过程当中,自觉地反思方法论,这是一个难得的案例。

譬称在议论运用中,还有更复杂的情形。请看《博喻》。

为您链接

象思维(89)相似性

象思维(88)譬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