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1.6发动机(成功入选34)

众所周知,发动机堪称汽车的"心脏",没有它,所谓汽车也不过是一个钢筋空壳,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对发动机的好坏进行专业评判,无疑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而如果能将优秀的发动机都列在一张榜单上,大多数人都会知道如何进行选择了。恰巧,今年发动机行业"奥斯卡"奖项就在近几天公布了结果,给出了一份最新的榜单,其中作为国内最早开始发动机研发的自主品牌之一,海马不负众望,1.6TGDI发动机成功入选了"中国心"2019年度十佳发动机。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这台发动机有何特殊,能够被称为"地表最强1.6TGDI发动机"。

海马1.6发动机(成功入选34)(1)

地表最强,动力性能不输合资

2019年7月8日,搭载海马1.6TGDI发动机的海马8S上市。其超强的动力性能和"超车起步,快人一路"的体验给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创造了百公里加速7.8秒的战绩,甚至超越一些1.8T和2.0T排量的车型。作为海马最新研发的发动机产品,1.6TGDI发动机最大马力195Ps,最大扭矩293N·m,在1500转时扭矩可以达到最大值。同时,这款发动机还加入了DLC涂层,可降低25%的摩擦损耗进而提升发动机性能;HI-HMS智能热管理系统,能够在发动机工作时保持最佳温度,有效提升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平顺性。众多"黑科技"加持为其带来强劲的动力体验。

海马1.6发动机(成功入选34)(2)

更值得一提的是,市场上常见的发动机热效率大多在30%-35%之间,而海马1.6TGDI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了37%,这意味着该机能量转化效率更高,用最低挡也可以轻松爬坡,用最高挡可以获得更高的行驶速度,体现了海马一直坚持节能减排和电动化的研发方向。有这样的硬核实力支撑,海马1.6TGDI发动机入选"中国心"2019年度十佳发动机,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海马1.6发动机(成功入选34)(3)

白了少年头,海马的发动机研发路

但或许有很多人并不知道海马汽车,其实作为车企中的"技术宅",海马是最早开始发动机研发的自主品牌之一。2001年5月,海马"自跳火坑",在国内汽车品牌"求稳妥外购发动机"的潮流中选择了自主研发。"开放是为了自主,如果老是引进,自己不干,那这个国家是没有希望的。"这是海马领导人景柱的想法,但这个听起来就让人感觉热血事情并不那么好做,人才紧缺,经验缺乏,项目负责人庄和生熬白了头发,直到2007年才完成了HM483Q发动机量产,标志着海马初步完成发动机产品技术、质量保证以及产品配套体系构建,成为当时为数不多具备年产15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的自主品牌。

海马1.6发动机(成功入选34)(4)

随后,海马2007年北上中原,克服了河南的汽车产业体系尚不完善,且不具备发动机研发和生产的能力等情况,建成郑州基地,并在2013年12月28日,啃下了涡轮增压发动机这块硬骨头,在2016年6月,提出"深蓝动力"战略构想,定位"强动力"。到了2019年,伴随着上海国际车展和海马8S的正式发布,海马终于揭开了"HAIMA BOOST BLUE 深蓝动力"战略的神秘面纱,其能够实现更强动力,更低排放,更低油耗,是兼顾驾驶乐趣和环保性能的未来动力总成技术路线。现在的海马汽车,已有着不输合资品牌的表现,在前不久刚刚过去的质量万里行活动中,搭载海马1.6TGDI发动机的海马8S凭借着过硬的品质,顺利闯过了地形复杂、路况坎坷、天气多变等驾驶大关,展现了强大质量体系能力。

海马1.6发动机(成功入选34)(5)

在荣光中前行,海马将继续领先

而正是因为海马十多年坚持自主研发,埋头苦干的精神,从起步开始就博采众长,和FEV等世界顶级研发机构合作,建立了一套先进开发标准体系以及务实创新、敢打硬仗的队伍共同努力,瞄准了电动化和节能减排的大方向,才有了今天海马发动机成功入选"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的荣誉。未来的海马将带着这样的荣誉与肯定继续前行,把深蓝动力打造成海马技术品牌,力争2025年在技术层面淘汰传统内燃机,插电混合动力(PHEV)和深度混合动力(HEV)将成为海马汽车电动化的重要战略方向,全新推出第三代混合动力总成平台,海马副总经理张会文表示,"升级后的下一代深蓝发动机热效率将达到42%,确保自主品牌领先"。

海马1.6发动机(成功入选34)(6)

从2001年到2019年,海马用18年时间在发动机研发之路上越走越远,终于成就"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的荣誉,拥有不输合资的实力,为中国汽车品牌的自主自信带来底气。小编相信,正是因为有着海马这样坚忍创新的企业,不断增强自己的研发实力,扔掉外来"拐棍",依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中国制造才能突破国门,得到世界的认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