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vin码讲解(车辆VIN深度解读)
车辆VIN深度解读
VIN,是英文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车辆识别码)的缩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车架号、大架号。总共由17位字符组成,是汽车唯一的身份识别信息,好比于汽车的“身份证号码”。
VIN码在1954年首次开始使用,1954年~1981年,由于对这些编码没有公认的标准,所以不同的汽车制造商各自使用不同的格式。
1981年,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制定了标准化格式。规定了所有上路行驶的汽车必须拥有17个字符的VIN,其中不包括字母I(i),O(O),或q(q)(以避免与数字1和0混淆)。
VIN码的常见位置:1、车辆前挡风玻璃的右下角、2、车辆防火墙上、3、B柱铭牌上。
第1位︰生产国家代码(产地)
第2位︰汽车制造商代码(品牌)
第3位︰汽车类型代码(车型)
第4-8位(VDS)是车辆特征代码(车辆特征:汽车种类,车身类型等)
第9位︰校验位(校验位通过一定的算法防止输入错误)
第10位︰车型年份(即厂家规定的型年(Model Year),不一定是实际生产的年份,但一般与实际生产的年份之差不超过1年。)
第11位︰装配厂
第12-17位︰汽车出厂序列号
国家代码:
车辆年编码:
VIN码的应用
- 车辆身份信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用以辨别自己的车辆。
- 车辆违章查询。需要输入VIN才能查违章。
- 车辆批次查询。比如确定车辆是否在召回范围。
- 购买配件精确查找。如不能确定要购买的配件编号,直接输入VIN便能精确定位。
- 购买二手车防忽悠技能。在没有查详细资料前,最起码生产国、车辆年款这些信息能够首先想到,如果VIN是L打头的(中国造)卖车的非说是进口车,那绝对是忽悠不了你的。
- 车辆的VIN码在出厂时是由机器敲上去的,一旦车辆发生重大事故,比如车头撞没了、B柱发生过严重侧撞,那势必会影响到该位置的VIN码信息和车辆铭牌,而目前二手车修复普遍采用的方式是人工敲回去,手法和品质必然比不了原厂机器敲的,如果你发生车辆VIN码摸起来有些凹凸不平,或者看起来有些褶皱,就要当心了。
VIN码的安全
VIN码就像我们的身份证一样,在很多时候都可以起到辨别真实车辆身份的作用,尤其是在选购二手车时,通过核对、检查VIN码的方法来确认车辆身份,以及判断是否有过大事故是非常可靠的方法。
但是,这么重要的东西,万一被泄露出去,后果将会非常严重!因此请大家在日常使用的时候尽可能的保护,比如在风挡前面的VIN码处放一些遮挡物。
举个例子,两台相同的车型车款,在外观辨别不出来的情况下,一台为具有合法手续上路的车(假设这台车为A车),另一台为没有任何手续的走私车(假设这台车为B车)。
若B车得知了A的牌照号和VIN码,便可以通过擅自改动车内VIN码的方式(包括钢印、铭牌和ECU),将B车近乎完全“复制”成为A车,再加之一些诸如复制假牌照和假行车本的手段,即便是公安联网检查这台B车,也是很难检查出存在“套牌”问题。这种手段,业内称之为:“大套手续”。
相比较简单挂着假牌照的“小套手续”车辆,“大套手续”车辆不仅能共享被套牌车的手续,连保险、车检等都可以共享。然而凡事都有双面性,当“大套手续”车辆出现了违章违法行为或者事故出险,那倒霉的就是被套牌的原车主了,小到保费无缘无故上浮,大到不仅要交“大套手续”车辆的违法违章罚款,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或涉嫌逃逸,原车主则可能要为其“顶包”承担法律责任。据内部人士介绍,这种以盗取VIN信息为主的套牌方式已经成为当前走私车套牌的主流方法。
VIN码的识别与解析
“机动车DNA信息系统”APP正是在“互联网 ”和“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的一个由大量机动车细节图片样本数据库支撑的“便携式智能车辆图像查验终端”。
- 系统内建庞大的国内机动车的外观细节、车架号等机动车身份标识、各省市号牌等图像样本的数据库。
- 专门针对一线单兵实战需求定制开发的移动互联网终端APP,可以作为便携式智能查验终端,用于查验现场机动车信息查询、查验数据录入等;
- 采用OpenCV技术,对机动车细节图像、车架号、发动机号等进行图像比对,大大提高比对几率和办案效率。
- 通过外接OBD设备,一键调取机动车信息数据和VIN,直接与数据库中车辆相关信息进行比对。
民警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快速查阅、与嫌疑机动车比对相关的出厂信息及外观细节、VIN标识、机动车号牌等文字和图片信息;通过逐步拓展功能,成为一个可用于反恐维稳、侦查破案、缉毒缉私、安保排查等工作中的移动终端、便携终端、单兵作战终端;最终通过全面的数据信息化应用来彻底改变一线民警对数量庞大、品种繁多的机动车识别与认定困难的局面,提高非法改装机动车被发现、被查获的几率,提高对伪造机动车号牌识别与认定的能力。
“机动车DNA信息系统”是以科技强警为核心,以公安实战一线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紧紧围绕提升公安机关实战能力这一目标,注重把握科学规律,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瞄准公安实战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科技攻关,研发而出的一线急需、实用的科技成果。旨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研究成果与实战对接,将最新、最好、最能满足实战需要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一线民警手中的实用技术装备,为打击犯罪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