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素书中领悟智慧(素书人生的祸患)

《素书》:人生的祸患,都藏在自己的得意之时。

从素书中领悟智慧(素书人生的祸患)(1)

01、

知足者富,自知者强。

一个人知道人生的限度,能满足于自身德行所匹配的地位与财富,他的人生就不会有过多的祸患。

《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一个人的祸患就源于自己的不知满足,而适可而止是避免祸患的根本。

而自知者强,就是具备自我察觉的意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了解别人并不算聪明,了解自己才是真正高深的智慧。

这两点是最常态和最根本的修身智慧,在生活中,大多数人常犯的错误就是自以为是,不能客观审视自己,就好像许多有才华的人,他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骄傲自满,认为自己的才能天下第一,无人不能及,最后因为自己的过度骄傲放纵了自己的人生。

从素书中领悟智慧(素书人生的祸患)(2)

三国的关羽就是如此,关羽秉性非常骄傲,喜欢别人对他溜须拍马。

当初马超来投降的时候,关羽特地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人品,诸葛亮也猜到了关羽心里面的想法,于是在信中先是把马超夸了一顿,最后再来一句说:“终不及你美髯公之超群绝伦。”

关羽读了信之后非常满意,还把这个信传下去,让手下的人传阅,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才能。

后来孙权想要和关羽结为亲家,关羽竟然对前来提亲的诸葛瑾大怒着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意思就是说:我们虎家之女怎么能给嫁给丧门家犬呢?

这一句话就丢掉了联手东吴的大好机会,并因此与东吴结下了血海深仇,这件事情也为关羽的死亡埋下了伏笔。

《素书》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

在昏庸的界限里没有比贪婪卑鄙更昏庸的了,在孤家寡人的世界里没有比自负自满更大的孤家寡人了。

这都是人生悲剧的起源,贪财、贪酒、贪色,贪的结局都是让自己神志昏昏,无法无天,违背常理去达到自己的目的,最后自己也要为这些事情付出代价。

而总容易骄傲自满的人,在自己的世界里洋洋得意,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看不到别人的才华,也不接受别人的建议,遇到事情就是一意孤行,最后定然招致杀身之祸。

从素书中领悟智慧(素书人生的祸患)(3)

《菜根潭》之中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粒漫,便成恶境矣。履盈满者,宜思之。

鲜花在半开的时候欣赏最美,美酒要饮到微醉的时候最妙,这里面有很深的趣味。如果等到鲜花盛开,酒喝得烂醉如泥时,那么已经成了恶境了。就好像志得意满的人,都要仔细考虑这个道理。

02、

即便面对的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也不要过于贪得,一切适可而止就好。

如同对待人生的富贵与名利,多了反而让自己混乱沉迷,倒不如适可而止。

即便你有能力驰骋在灯红酒绿之中,也不要让自己纸醉金迷,因为从人生的另一个角度来看,能够让你得意的风光的事情,往往都是你人生的坟墓,因为祸患就埋在人生的风光之中。

而且一个人在志满得意的时候,很难收敛自己的内心,更缺乏了一个反省自身的意识,就如《素书》之中说“孤莫孤于自恃”。

从素书中领悟智慧(素书人生的祸患)(4)

清朝首富胡雪岩被称为“红顶商人”,所谓“红顶”就是官员的意思,官员经商,而且还当上了清朝首富,这是何等的威武和荣耀,但是胡雪岩人生的下坡路,就是从他最骄傲的时候开始的。

因为他过度骄傲,轻视了与人的关系,所以得罪了身边的一些人,再加上他在人生得意之时,又拿曾经的成功经验来赌现在的市场,结果一败涂地,最后在多重打击之下一病不起。

人生有一大悲剧,就是年少得志,很多人初听这句话并不理解,因为年少得志正是人生的风光时刻,为什么说是悲剧呢?

就是因为年少的疯狂会让一个人沉迷,一个人陷入纸醉金迷之中自然缺乏了反省自身的意识,而狂妄是让一个人走向深渊的根本。

人生就是这样,在你看似得意的时候,下一刻或许就是人间地狱。

如果不能察觉其中的玄机变化,就会被命运摆布,对于深陷其中的人来说,当他看到了这个临界点时,或许还没有意识到是怎么一回事。

从素书中领悟智慧(素书人生的祸患)(5)

如《素书》之中所说,收敛自己骄傲自满,过分贪婪的习气,一切混同于尘世,用清醒和自知的状态去生活,这才是摆脱祸患,塑造良性人生的智慧。

文|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