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矿产资源成矿理论研究(秦岭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及优势矿产成矿规律)
夹持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的秦岭成矿带,位于中央造山带的核心地段,自太古宙以来,先后经历了南华纪以前的大陆地壳早期演化、新元古代以来到中泥盆世的超大陆裂解及洋陆演化、中泥盆世到中三叠世的海陆演化(或称碰撞期后板内伸展)以及中-新生代的陆内叠覆造山等阶段,发育了自前寒武纪至新生代不同时代的沉积建造和岩浆活动。秦岭造山带的复杂性使其成为争论最多的地区,更由于其“非经典性”而成为中外地质学者所关注的构造单元之一。
▲ 秦岭成矿带主要构造单元划分
秦岭成矿带西起甘青交界,向东绵延,穿甘、陕,抵豫、渝,北自甘肃临夏-天水、陕西宝鸡-西安-潼关一线起,向南止于甘肃玛曲-文县-康县、陕西宁强-镇巴-镇坪一线,范围包括秦岭东段的陕西南部地区和秦岭西段的甘肃南部地区,地理坐标:东经101°20'00''~111°00'00'',北纬31°40'00''~35°45'00''。全区东西长约600 km,南北宽200~300 km,总面积约16万 km²。该区崇山峻岭逶迤,盆地平原棋布,渭水洮河注黄,白龙嘉汉奔长,不仅是我国南北天然的地质、地理、生态、气候、环境,乃至人文的自然分界线,而且具有长期、复杂的地质演化和成矿作用形成的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区内已发现各类型矿产地近千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百余处,成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目前金、钼(钨)、铅锌、铜、汞锑、铁等已成为区内的优势矿产资源。
近年来,为了满足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国家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先期地质大调查(1999~2009年)工作的基础上,为全面提高秦岭成矿带整体研究水平,进一步深化研究该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更好地指导区域地质找矿勘查工作,设立了“秦岭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计划项目(2010~2015年),并先后设立了39个工作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在各承担单位和项目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自的目标任务,取得了丰硕的地质找矿成果,发现了大量新的找矿线索,圈定出一批新的成矿远景区和重点勘查区,在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突破,为今后秦岭成矿带的找矿工作开辟了新的思路,注入了新的活力。
▲ 秦岭成矿带泥盆系地层分布及含矿层成矿元素组合特征
成矿作用是地球动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促使成矿元素高度富集的复杂演化过程,矿床的形成无不受到含矿地层(矿源)、岩浆作用(热源)、构造环境(储矿空间)、成矿作用过程(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以及成矿后的改造作用等诸多因素制约。大量的地质及找矿成果显示,对于秦岭成矿带金、钼(钨)、铅锌、铜、汞锑、铁等优势矿产的成矿作用而言,其同样也受到以上因素的制约。
《秦岭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及优势矿产成矿规律》(赵东宏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1)一书在秦岭成矿带以往地、物、化、遥矿产勘查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地质大调查以来最新取得的地质、找矿、资源评价及各类科研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综合分析研究、集成,更新了区内1∶50万秦岭成矿带地质图、地质矿产图及其相关图件,并以区内优势金属矿产为目标,应用构造-成岩-成矿研究思路,主抓主导成矿控制的基础地质因素,以成矿带区域地质要素(矿源层、热源和赋矿空间等)为研究目标,针对区内铅、锌、金、钼、钨、铜等主攻矿种找矿突破所存在的基础地质问题,选择关键地区进行解剖性1∶5万地质调查,重点开展了印支-燕山期中酸性岩体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构造属性研究,探讨岩浆作用与钨钼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并针对震旦系、志留系和泥盆系重要含矿层岩相、岩石学及含矿性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综合调查和区域对比,对区内北东向构造的成生、发展及其控岩控矿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 一、详细研究了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其成因、构造属性,深入探讨了其成矿控制效应
▋ 二、古生代秦岭成矿带铅、锌、金、汞锑、锰等主要成矿元素的主要成矿蕴积期,含矿层具有多时代、多层位性、成矿元素多样化、矿质聚集多成因以及矿质来源多源性等特征,为本区中新生代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三、厘定和划分出5个中新生代的北东向构造带、5个北东向叠加成矿带
▋ 四、胭脂坝岩体、月河坪岩枝及四海坪岩株为来源于下地壳物质熔融为主的同源花岗岩类
▋ 五、获得一批高精度的测年数据,为重建区域岩浆-构造-成矿作用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 六、厘定了主攻矿种的矿床类型,深化了矿床的成因认识,提出斑岩型金矿新类型
▋ 七、提出秦岭成矿带金、铅锌、钨钼、铜等矿产控矿条件、富集规律新认识
▋ 八、圈定了优势矿产重要成矿远景区和重点勘查区,为找矿突破指明方向
▋ 九、对优选出的整装勘查区提出地质调查评价具体部署建议,部分得到了后续工作的跟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秦岭成矿带成矿区划-成矿远景区-重点勘查区分布图
1.中酸性侵入岩;2.中基性侵入岩;3.成矿区划边界;4. 成矿远景区及其编号;.重点勘查区及其编号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典型矿床调研、室内综合研究和工作项目跟踪、交流研讨,在秦岭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区域矿产及优势矿种成矿规律、控矿条件、资源潜力、部署选区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新认识;在“秦岭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计划项目顺利实施、秦岭成矿带地质找矿工作统一规划部署以及推进整装勘查和促进找矿重大突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本书是迄今为止秦岭成矿带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成果集成、综合研究的系统总结。
本文摘编自《秦岭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及优势矿产成矿规律》(赵东宏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1)一书“前言”“第九章 结语”,有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