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群演也入戏(想去剧组应聘语文老师)

知否群演也入戏(想去剧组应聘语文老师)(1)

知否群演也入戏(想去剧组应聘语文老师)(2)

文/易米三升

晋江超级IP、赵丽颖婚前最后一部剧、夫妻档在线撒糖、新晋流量大咖朱一龙加持、《琅琊榜》黄金制作团队……

可以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下文简称《知否》)这部剧,是顶着现象级剧王的期待播出的。

但除了等待已久的原著粉和演员粉之外,大部分路人对《知否》的第一个深刻印象,居然是病句。

话题阅读量已超过2亿,网友吐槽这是《高考语文错题集》。

《知否》的语病到底多难忍?

《知否》台词的语病,多到令人发指。

“招待不周”说成“款待不周”,是为了立体呈现大娘的二愣子人设吗?

男一把“继承家业”说成“继承大统”竟然没被皇家治罪,主角光环护体也太成功了。

女主母亲对女主说“你大姐姐娘家势大”,大姐姐娘家跟女主娘家不是同一个吗?

还有什么“手上的掌上明珠”“侍宠不骄”“满城文武”“五十万两余嫁妆”“听过一些耳闻”,这到底是让人看电视呢,还是大家一起改语病呢?

知否群演也入戏(想去剧组应聘语文老师)(3)

意思是手掌上还有一只拿着明珠的手掌?不能细想。

诗词典故也用得一塌糊涂。

在一场戏中,男二想起女主,深情款款地吟诗:“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这两句出自《白头吟》,的确是说爱情或者美人高洁无瑕的句子,可问题在于,这诗的后两句是“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啊!

人家卓文君写给司马相如的分手信,竟然拿来表相思意,真是活该你娶不到女主了。

知否群演也入戏(想去剧组应聘语文老师)(4)

这里应该是“你大姐姐外祖家势大”。

知否群演也入戏(想去剧组应聘语文老师)(5)

盛老夫人,就算不是您亲生的,叫“官人”也不好吧?

不难看出,编剧想要在台词上尽可能贴近宋朝的用语习惯,营造复古的文化气质,无奈成果却一言难尽。这部剧的制作团队以严谨认真闻名,号称影视界的“处女座”,但这些气死语文老师的台词,不见严谨,反显沙雕。

在粉丝心中,这部剧是对标《红楼梦》的,是影视版《清明上河图》。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粉丝们可能还是需要先冷静一点。

知否群演也入戏(想去剧组应聘语文老师)(6)

独个儿一个人,是什么沙雕文法?

出现这么多台词问题,也许是编剧能力有不足,也许是演员临场发挥忽视了细节,但总的来说,制作方没有及时审核修正,是对观众的不尊重。

剧组那么多人,怎么会没人意识到这些初中语文级别的台词谬误?拍摄制作的时候不上心,非要等到上热搜了才改,也许是本届网友的文化程度超出制作团队的预期吧。

爆出热搜之后,该剧导演表示承认错误并改正。但有了污点的口碑,想要修复怕是没那么容易。

知否群演也入戏(想去剧组应聘语文老师)(7)

“小女”是称呼自己女儿的,称呼别人女儿请用“令爱”“令千金”。

从目前播出的剧集来看,《知否》当然也有闪光点,比如剧情吸引人,对原著中穿越元素的处理也较为合理,没有IP改编剧普遍存在的生搬硬套的问题。

此外,剧中服化道等细节也很用心,宅院、家具、衣衫都比较贴近宋朝审美特征,做旧感也使得生活细节更为饱满,还有对点茶等宋代生活习惯的还原等,都算是在目前影视剧中难得一见的优点。对此观众也很买账,怎奈时不时出现的尴尬台词,把一手好牌打乱了。

知否群演也入戏(想去剧组应聘语文老师)(8)

演员朱一龙在剧中微微一笑,粉丝都愿意冲到豆瓣打一百颗星。

古装剧最缺的,是语文老师

《知否》并不是唯一一部因为台词陷入群嘲窘境的电视剧,相比其它更蹩脚的错误,《知否》的表现还算不错的。

香港人说话喜欢中英文夹杂,演古装剧的时候,居然也讲起了英文。在TVB古装剧《十兄弟》中就有一句神台词:“赏月喝糖水,那么迟才call我们?”

TVB经典剧《帝女花》中,陈豪饰演的崇祯皇帝也对手下说:“帮朕再check下各地各省有无人欠税。”成为全城笑谈。

知否群演也入戏(想去剧组应聘语文老师)(9)

《帝女花》剧照。

内地的古装剧,同样漏洞百出。《精忠岳飞》一剧中,蜈蚣山二当家说道:“难道岳飞还会什么隐身术,像孙猴子一样变没了?”

在岳飞的时代,写《西游记》的吴承恩还没出生,二当家竟然就文体两开花,预先知道了七十二变。

这部剧里还有一句台词是“拿五两银子去买只鸡吃”,而据考证,宋朝一两银子可买到四到八石大米,一石相当于66公斤,这么一算,要五两银子的鸡怕得是个仙鸡。

知否群演也入戏(想去剧组应聘语文老师)(10)

《精忠岳飞》出现四野战区地图。

除了台词,这两年的影视剧名称也备受诟病。

拿《知否》来说,名称来自李清照的《如梦令》,据说作者是看中了李清照早年悠闲生活的状态,用来表达女主的人生理想。

但是,剧中的女主是庶出,生活艰难,费神费力才逆袭成了宅斗冠军,竟然还有空闲时间用来培养这般伤春悲秋的文艺气质,总感觉哪里不对。

知否群演也入戏(想去剧组应聘语文老师)(11)

李清照都不同意。

此外,还有《寂寞空庭春欲晚》《花谢花飞花满天》《海棠经雨胭脂透》,这一类直接用诗词原句的,算是名人名言派;以《香蜜沉沉烬如霜》、《人间至味是清欢》为代表的,算是创作派和再创作派。

不管跟剧情有没有关系,不管语义有没有问题,仿佛只要剧名凑够七个字,格调立马上升几个档次。

可观众们表示,很感谢剧方有一颗弘扬诗词文化的拳拳之心,但你们是不是对诗词文化有什么误会?

忍不住想起音乐平台上红极一时的"不够古风曹雪芹,病句连篇宋红楼",与影视剧的诗词党倒是异曲同工呢。

知否群演也入戏(想去剧组应聘语文老师)(12)

到底是拍片人的水准低了,还是观众的要求低了?

也有粉丝力争,说这些小毛病无伤大雅,是杠精太较真。

可是,一部流量大剧,必然有着收割不同年龄段观众的野心。这些“看起来很有文化”的剧,传播得越广,就越有可能被当成“真的很有文化“。

《知否》的优点应该承认,但规避硬伤只讲硬核,只能叫尬吹。一部被粉丝夸成“宋朝版红楼梦”的剧,总该有点超越底线的自觉。

知否群演也入戏(想去剧组应聘语文老师)(13)

《知否》能在豆瓣拿下7.6分,在国产剧中也算是口碑之作了。

其实,我们是能有好剧的

影视剧乱象令剧迷灰心,甚至对国产剧完全失去热情。但其实,我们也是能有好剧的。

与《知否》同样由正午阳光出品的《琅琊榜》,评分就高达9.2,至今仍出现在各种好剧盘点榜单上。

就拿台词来说,2000年《大明宫词》中,莎士比亚诗篇般的台词在恢弘的大唐背景中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2006年的《武林外传》,一直有经典台词的截图在江湖上流传。

《武林外传》剧照。

再怎么说,把剧本写好是编剧最基本的职业要求。从前,速度很慢,技术很烂,拍戏只能靠好本子好演员好导演。如今,投资很高,宣传很好,资源很多,可戏却没那么好看。

在《武林外传》里,郭芙蓉讲过一个段子:“我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明理,只要把理弄通了,这书读不读都无所谓的。”

对今天的编剧来说,他们完全有理由觉得:“读书是为了写好剧本赚钱,但如果不读书也可以写剧本赚钱,这书读不读都无所谓的。”很多编剧就是这么干的。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