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投降将领(称雄一时而一事无成)

明朝末年,可以说是弊病众多,内有贪官污吏横行霸道,宗室子弟嚣张跋扈,世家大族高高在上,天灾人祸不断,而没有好的治理方法,外有女真蒙古虎视眈眈,接连丟城失地,最重要的是,朝廷的多年毫无作为,代表着民心已失,大明几百年凝聚的民心,已经所剩无几,毕竟一个不能让百姓吃饱饭,还不断加重赋税的朝廷,是会引起民众的反抗的,嘉靖一朝,家家穷的一干二净,尽管从高层来说,嘉靖是成功的,但是对于百姓来说,一个让敌军入侵北京城,让倭寇横行霸道而毫无作为的皇帝,不是他们所需要的好皇帝,之后的张居正改革又被迅速废除,随后是万历三大征,萨尔浒之战劳民伤财,直到崇祯皇帝时,已经需要裁撤驿站来维持朝廷正常的开支,这基本是杯水车薪,不知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去计较一些细枝末节,只能说崇祯不是治国之才。而因为裁撤驿站,有个人下岗了,吃不起饭,就只能和其他人一样造反了,不同的是,这个人经过十几年奋斗,创业成功了,他叫李自成,百姓喜欢叫他闯王。

明末的投降将领(称雄一时而一事无成)(1)

自古农民起义都很常见,毕竟古代通讯不发达,各地又有各地的传统和势力,有时候朝廷命令不符合当地实际或者说地方官擅自做主,为非作歹都容易引发民变,何况有的人就是世代土匪为生,所以说有人造反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人成规模,成建制且久久不能消灭,并且有百姓的支持,这就说明,朝廷失去了当地的民心,明朝末年就是这样,各地的藩王因为只有财政权,所以疯狂敛财,兼并土地,朱性宗师已经占据了国家将近十分之二的土地,还有数不尽的世家大族,可以说给百姓的土地已经很少,少到活不下去,只能起兵了。试想,谁愿意把脑袋栓到裤腰带上呢!都不愿意,但是陕西,河南这些地方,没办法了,众多的起义军风起云涌,其中比较成功的就是高迎祥的起义军。他是李自成的舅父,于是李自成就去投奔他,这时候的朝廷局势比较微妙,心腹大患是内部的起义军,但是外部的后金牵制了大量兵力,甚至崇祯自毁长城,杀死了袁崇焕,让辽东精锐人心惶惶,不得已又调动洪承畴等将领北上,导致围困农民军的包围圈出现了问题,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趁乱逃出,继续在外面创业。农民军最后一次合作是南下凤阳,攻克了中都凤阳后,挖掘皇陵,随后分道扬镳,李自成率军到达陕西,因为陕西流民多,结果遇上了卢象升和孙传庭两位名将,被多次围剿,最终张献忠投降,后来还是后金强大的压力让崇祯把主力调走,仅靠地方军马难以抵御农民军,李自成再一次休养生息。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农民起义军没有充足的战斗力,也没有纪律性,毕竟孙传庭等人带领的只是明朝的敌方军队,随后在和后金战斗中一败涂地,侧面反应出,农民起义军只能打顺风仗,无论是战斗力还是纪律,其实都无法和正规军相抗衡,还有李自成此人其实除了一身勇武,并不是一个合格的领袖人选。

休养生息后的李自成,在谋士建议下提出了“不纳粮”政策,迅速获得了大量民众支持,队伍极速扩张,加上明军中原兵马南下围剿张献忠,于是李自成在中原攻城掠地,三攻开封,再破洛阳,生擒朱常洵杀之,开仓放粮,吸引百姓无数。到这个时候,李自成大势已成,除非他自己作死,或者调回边军剿灭,不然几年之内,他裹挟中原几十万百姓民心,足够称霸一方,可惜朝廷以为他还是当年那个几万流民的起义军,最终的结果是孙传庭战死,中原无人可制约李自成。以后,李自成带兵从陕西绕道山西,进攻北京,一路上基本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崇祯派出的将领不是战死,就是见势不妙投降,而大学士(内阁重臣才能有大学士称号)李建泰在保定的投降代表着农民起义军和地主的首次合作,这时候的李建成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大顺政权,开始和明朝争雄。明君不断败退,甚至崇祯和朝臣借钱打仗都借不到钱,而辽东精锐还没来得及调回,李自成就攻克了北京,或者说,在带路党带领下,占领了北京城。这时候天下大势为三派,忠于明朝的南明一派,看好李自成的地方派和决心投降清朝的一些人。其实南明已经是苟延残喘,就看大顺和清兵了,这时候的李自成暴露出了农民起义军的局限性。或者说,他自己本来就是这样,攻陷北京后不是收买人心,也不是给百姓分粮,而是屠杀明朝的臣子和地主,搜刮了大量财富,然后在北京城开始抢夺财富,加上这几年所作所为,完全不是一个明主应该做的,和清朝的注意名声(此时在士大夫心中,更倾向清朝),有很大差距,而且农民起义军很仇视士大夫,和他们有很大的矛盾冲突,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他们更多看好清朝,这时候,驻守山海关,手握五万精锐的吴三桂就是关键人物了,在李自成昏招频频出现的情况下,吴三桂小妾陈圆圆被李自成大将刘宗敏抢夺,随后其父被鞭笞,李自成对他们这些明朝将领的态度一览无余,毫无疑问,吴三桂对李自成的印象是没有容人的雅量,不是明主,于是投奔了多尔衮。

明末的投降将领(称雄一时而一事无成)(2)

之后,这场农民起义军的下场极其惨烈,几十万大军被地主和清军联合吴三桂屠杀,几十万大顺军马,只能和吴三桂四万大军打个不相上下,最后被清兵迅速剿灭,只能说,农民起义军战斗力严重缺乏。最终这场起义以李自成的死画上了句号。总的来看,其实和朱元璋,刘邦,刘秀等人成功的起义相比,李自成输掉了民心而又不能得到士大夫的支持,然后军队缺乏严格的纪律而没有文人矫正,最终只能是昙花一现,如果不是后金压力火大让围剿军马多次被调走,想必这闯王最终只能是一个农民起义军,只能说太多的巧合造就了李自成的成功,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攻打洛阳的闯王来了不纳粮,一呼百应,可惜后来变了。

明末的投降将领(称雄一时而一事无成)(3)

李自成更多时候其实是个草莽英雄。过一时就好啦,不去规划大顺的未来,所以只能是这明末舞台的一个角色,而不能真正的逐鹿天下,因为没有根基而又不能稳固民心,闯王闯王,只能是一介草莽啊。不能审时度势,只能快意恩仇,我想,他更适合绿林吧,在没有权谋的地方大杯酒肉,快意恩仇,才是李自成的归宿吧,北京的繁华迷失了他的双眼,他也不再是当年那个为民而战的闯王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