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小哥的无奈和应对(小哥行业调查②)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马焱 制图/顾喆翡
为了更深入了解小哥群体的真实生活状态,小时新闻做了一次历时半月的线上调查。在这次调查中,共有2130名小哥提交了有效问卷,他们绝大多数都在浙江省内工作。
在回答“为什么选择小哥这份工作”这个问题时,37%的小哥选择了“工作自由度大”;“收入高”排在第二位,占22%。接受调查的小哥,年龄层在18~30岁的年轻人占到44%。而且我们在采访中发现,年纪越轻,因“工作自由”而选择当小哥的比例就越大。
为什么宁愿每天风雨奔波,也不愿朝九晚五进厂上班?对于这个人事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网友有句调侃似乎颇能代表这一代年轻人较为普遍的就业心态:“在工作中等待机会,挣着钱就把未来安排了。”
的确,对年轻人来说,小哥这份职业相对自由,也为国家鼓励的自由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
另外,在调查中,有9%的人只是把小哥当作临时过渡职业。近年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长期关注小哥的择业状况。大学生勤工俭学、本科毕业生准备考研、离职后求职期间,甚至有创业失败老板或在校的博士生,这些人加入小哥的行列,并不是将其作为终身的职业。先养活自己,经过沉淀和思考,等待一个一飞冲天的机会。
小哥行业调查显示,有52%的小哥认为自己没有上升的空间,认为有上升空间但较小的占35%,13%的小哥认为未来充满希望。
在现实中,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有的人离开这个行业,奔着自己的既定目标而去。也有小哥选择留下,并在这个行业深耕,做到了自己以前都未曾想过的位置。应该这么说,职业没有好坏,就看你想得到多少回报,并愿意为此付出多少努力。
当初误打误撞当小哥
如今靠送快递在杭州买房安家
“当初干快递,属于误打误撞。”80后快递小哥朱国斌说。朱国斌老家在富阳农村,2009年到杭州城里打工,学历不高的他并不太好找工作。
看到有快递公司在招聘,那时候连物流是什么都搞不太清楚的他,跟着别人去应聘,误打误撞干起了快递员,一干就是十多年。
2016年5月,朱国斌进入菜鸟旗下丹鸟物流做配送员,负责的区域是杭州和睦街道,区域覆盖了十多万居民,每天风雨无阻把包裹送上门,就算去年杭州疫情最严重那段时间也没有中断过。
丹鸟主要服务的是天猫超市,米面粮油等大件包裹居多,很是消耗体力,但这些年朱国斌都坚持下来了,“我记得很清楚,最开始干快递的时候,一个月挣不到2000块钱,还没老婆的工资高。”朱国斌说,入职菜鸟后收入也逐年递增,业务也慢慢熟练,到如今每个月也近万元收入。尤其是“618”、“双11”等大促期间,最高能挣到1.5万元。
他凭借自己这些年的努力,加上妻子的工资,夫妻俩在城里买房安了家。
朱国斌告诉小时记者,那是在4年前,当时房租一下子涨了不少。“租房子每个月要3000多块,还房贷每个月只要5000块,我们两口子一盘算,咬咬牙决定买房。”朱国斌说,房子在杭州三墩,面积不到50个平方,虽然不大,但是个边套,户型很让朱国斌满意。
在自己努力挣来的小家里,劳累一天喝口小酒,就很惬意了。照片由朱国斌本人提供。
“我们村一共两个人在杭州买了房,其中就有我。”朱国斌有些骄傲。
今年过完年,夫妻俩把原本在老家的二宝接到杭州上幼儿园,一家人总算在这套不惧风雨的小房子里团聚了。两个孩子睡上下铺,还挺喜欢,爬上爬下就像家里是游乐场一样。
朱国斌对现在的生活状态很满意,跟最初的肩挑手提相比,现在快递这活越来越好干了。“出库入库都是数字化操作,效率高了很多。”朱国斌说,公司还给交了五险,“工作起来踏踏实实的,跟坐办公室的程序员同事一样有保障。”
“我觉得一份工作,只要你喜欢,只要你肯上进好好干,就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错的生活。”最后,这个人到中年的富阳汉子朴实地说。
外卖小哥谢辉
备考中医资格证期间,他跑到杭州当小哥
“我想得很明白,这就是临时工”
“你看你能出来不?我给你送进去,我就甭想出来了……”去年夏天,杭州一名外卖小哥在短视频平台上走红了。视频中,大太阳底下,现场被围得水泄不通,顾客也挤在人海中,找不到顾客又挤不进去的外卖小哥,操着一口“自带包袱”的东北话,着急上火的模样,让不少网友觉得既心疼又有点想笑。
这位小哥,他叫谢辉,36岁了,是美团湖滨银泰站点的一名小哥。他2020年从东北来到杭州,备考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一名中医怎么干起了外卖?此事说来话长。
小谢说,自己来杭州就是为了挣钱还债,“这几年学艺欠下的钱。”
原来,小谢的舅舅是老家的一名老中医。前几年,小谢辞去工作,开始跟着舅舅学医。虽然吃住不花钱,但是没有经济来源,自己还要买书、课件等,几年下来,欠了一些债。
虽然年纪不小了,但小谢学医的信念十分坚定,并把中医作为自己新的人生方向。“现在有相关政策,类似于古代拜师学艺,只要跟着名医学习几年,上报资格,就能去参加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考试。”
拿到证书,就可以正式上岗行医了。不过,证书也很难考,需要准备的时间比较长。
“我有自己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以后当中医。所以,我想得很明白,外卖就是我的一份临时工作。”他对小时记者说。
上午11点左右打卡上线接单,骑上电瓶车,小谢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晚上9点50分下班,扣去傍晚的休息时间,一天工作八九个小时,能赚到200多块钱毛利。
在小谢看来,干一行有一行的门道,更重要的是,干每份工作都能学到相应知识。
“送了这么久的外卖,我现在沟通方面就很有进步,学会了照顾客人的情绪。毕竟,每个人在意的东西不一样,我要做的,就是把话说得婉转一些,大家伙现在的压力都挺大的。”小谢用东北小品腔说,语速快而清晰。对他来说,现在送外卖的这段经历,对以后和病人之间的交流肯定有帮助,“以前我脾气不太好,现在学会了控制情绪,到目前为止还没接到过投诉。送外卖改掉了我的急性子,对未来从医也有帮助。”
饿了么小哥牛明智。
因为喜欢骑自行车才当了骑手的他
从厨师到区域经理,用了5年
十四五岁开始学厨艺,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5年前从湖北黄冈老家来到杭州,成为一名饿了么小哥,如今已是区域经理……今年才27岁的牛明智,已经在职场打拼多年,择业、就业经验可以说是相当丰富。
“2017年3月,我辞职了。在此之前,我是一名厨师,在老家的饭店工作。”辞职后的牛明智,骑上自己心爱的自行车,一路骑行去了拉萨,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放空自己。而后,因为家人们希望他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牛明智又回到黄冈当厨师。然而这一次工作仅仅维持了几个月,他就再次辞职了。
牛明智觉得自己真的不喜欢那种按部就班的工作,再次决定“逃离”。
即使家里人并不看好,2017年10月底,他还是只身一人来到杭州。“来之前我就知道杭州有很多互联网大厂,工作机会比在老家多得多。”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牛明智被大街上来来往往的忙碌小哥们吸引了,“我特意去网上查了不少和外卖小哥相关的信息,工作自由、收入较高,而且我本来就很喜欢骑行,很好!”
很快,牛明智就成了一名饿了么骑手。
应该说,小哥这份职业的职业门槛很低,基本上谁都能干。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份工作没前途。
“那要看你肯不肯花心思。”牛明智说。
肯吃苦、愿意多跑,再加上有较强的沟通能力,2018年6月,牛明智晋升为站长,主要负责站点的运营。2020年,他获得了网约配送员职业技能等级初级证书。去年9月,牛明智再次因出色表现获得晋升,成为了饿了么的区域经理,负责杭州市拱墅区、上城区、滨江区等区域内多家饿了么站点的后台运营、数据管控、投诉解决等等。
“区域经理上面就是城市经理了,这是我接下来的目标。”小伙子对未来充满信心。
“我决定做外卖小哥,当初家人是不看好的,他们觉得厨师的工作更稳定。说实在的,当初我自己也是走一步算一步,根本没有什么长远的打算。”牛明智觉得,自己之所以能一路走到现在,无非就是两个字——坚持。
“我现在经常能遇到一些年轻人,送了几天外卖就不干了,理由无非就是太累了、天气太热了之类的。”虽然自己也是年轻人,但牛明智的口气完全是一个“过来人”,“据我所知,站长、区域经理中95%的人,都是干过一线小哥,都去送过外卖。所以,无论你只是把这份工作当作临时过渡,还是希望长久做下去并有所成就,坚持,都是第一位的。”
资料图片,视觉中国供图
新闻
年轻人为什么宁愿送快递外卖,也不愿意进工厂?
知乎上,类似的问题几乎隔两天就能刷到一个,而且每个都讨论热烈,其中被提到最多的一点,就是在工厂上班的工资低。但实际,似乎并不如此。
一个年轻网友的观点颇具有代表性——
如果是去工厂做普工的话,首先劳动强度较大,这一代没怎么吃过苦的年轻人多数是待不住的。重点是,生产线是很枯燥乏味的,碰上管理比较严格的工厂,有的要求工人站着上班,有的环境噪音太大,同工友说话都听不清,只能默默地重复同一套动作,像机器一般,完全靠脑子里演小剧场与无聊对抗。运气不好的话,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要面对同样的环境和同一批面孔。上下班也就两点一线,生活节奏很快,放短假也去不了太远,还是周围几十公里的圈子,感觉和社会脱节了,这一天天下来是很崩溃的。最重要的是,学不到东西看不到未来。哪怕福利再好,更追求个性的年轻人不愿意待,就拍屁股走人。
有人跟评说:在星巴克做服务员的收入,可能比不上一些工厂拧螺丝的。但是拧10年螺丝和做10年咖啡,哪个学到的东西更多,见识更广?这个选择并不难做吧?
央广中国之声曾做过一个调查,就全国范围来看,工厂工作的薪酬并不低,一线普工平均年薪达到7万元,技术工人年薪超过10万元。人事领域的专业人士认为,导致蓝领岗位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的原因,主要是流水线工作内容单一枯燥,管理严格,年轻人普遍受不了制度约束,愿意到自由一点的地方工作。此外,近年我国新经济发展较快,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更多模式的就业选择。
“新生代的劳动者期望值比较高,选择性更多,更愿意到工作时间比较灵活的自由度比较大、收益比较高的、门槛比较低的服务业就业,不太愿意再去从事高负荷的传统制造业。”南方某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夏义兵在接受采访时说。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