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传说是啥(重阳节的传说你听过吗)
周代的《易经》以阳爻为九;重阳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屈原《楚辞》里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重阳节的起源,饮菊花酒的习俗形成于西汉初期,重阳的主题演变为祈寿;重阳表示节日的意蕴,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期时期;唐代将重阳节正式定为民间节日,由全民的避灾转变为文人、市民的登高娱乐;明代,开创了社会尊老养老的先河,明太祖经常于重阳佳节宴请老人,这个节日开始散发出浓浓的敬老意味;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喜欢把个位数上最大的数字“九"视为偶像。比如人们称皇帝为“九五至尊”,皇帝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九”,皇帝祭祀用九鼎,天子的朝堂有九间房室,天子的皇城有九个门,天子的祖庙有九个庙,天子设的官位有九品……在中国,“九”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
你知道九九重阳节的来历吗?原来,这个节日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著名经典(易经》中。古老的(易经》认为"九”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这个日子,两个九相遇,有两个阳,所以叫做重九或者重阳。此外,古人还认为“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九九重阳”还暗含着生命长长久久、健康长寿的意思。
另外,“九月九”重阳日还是一个丰收的节日和一些重要人物的生日,比如太上老君的生日、轩辕黄帝和妈祖的升仙日。因为这些原因,许多地方还流行着各种重阳祭天和祭秋的活动。
在医疗卫生条件很差,对疾病的认识和掌控能力有限的古代,人们寻求一种原始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生命健康长寿的愿望。
西晋时,周处所著的《风土记》记载着这样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
东汉的时候,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生活过得还不错。谁知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汝河边上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桓景的父母也病死了。桓景想起小时候听大人们说的:“汝河里住着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把瘟疫带到人间。"桓景决心为父母报仇,为民除害。于是前往东南山拜费长房大仙为师学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青龙剑让桓景苦练。转眼又是一年,费长房感觉时机已到,交代桓景:"今年九月九日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吧。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去吧。"
九月九日那天,桓景带领乡亲们登上附近的山顶,按费长房的交代分给每人一片茱萸叶随身带着,又让每人喝了一ロ菊花酒,防御瘟疫。安排好乡亲后,桓景带着他的青龙剑回家等待瘟魔的到来。不一会儿,瘟魔怒吼一声从汝河里走上岸来。瘟魔穿过村庄,不见一个人,想窜到山上,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靠近,于是又转身向村里走去。这时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不过他,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青龙剑抛出,只见一道青光跃出,把瘟魔扎倒在地。
从此以后,汝河两岸的老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人们把九月九那天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故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