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不会武功为什么排第一(宋江的武功到底如何)

宋江不会武功为什么排第一(宋江的武功到底如何)(1)

《水浒传》里面的男一号宋江是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仅仅就他的忠义思想论,就可以写出许许多多关于他的学术论文。甚至于他所倡议的“道义”行径,他所代言的种种,更是可以涉及他所处阶层的方方面面,无不可以挖掘出来做深刻的研究。不过,本文不打算从深奥处着手,只简单地来谈论一个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宋江到底会不会武功,如果会,他的武功大概处于哪个档次。

宋江第一次亮相时,书中是这样介绍他的:“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显然,是一个文武双全的济世大材。

的确,就因为宋江是一个“学得武艺多般”的人物,才得与各路黑道人物打得火热,又因为能视钱财如粪土,急公好义、仗义疏财,得到了各路英雄人物的爱戴。

且看,当他无意中从何涛处截获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的事已经暴露后,身手表现得相当不凡,先是“离了茶坊,飞也似跑到下处”,接着,“却自槽上了马”,“出得东门,打上两鞭,那马拨喇喇的望东溪村撺将去”,骑术精湛,很有几分战国名将廉颇那种“拽得强弓、骑得劣马”气派。

……

从这些情节看,宋江应该算得上是个武林高手。

然而,让人大倒胃口的是,在宋江准备与穆春单挑的同一回书里,因为穆春的哥哥穆弘来了,宋江六神无主,赶紧和两个公差鼠窜逃命,逃上了张横的贼船,遭到了张横的勒索。而在面对张横勒索时,他吓得体若筛糠,一个劲地苦苦哀求,说什么“我们都把包裹内金银财帛衣服等项,尽数与你。只饶了我三人性命”,被张横喝令他们跳水自尽时,也真的和那两个公着抱做一团,准备跳江了。

这,还是之前那个身怀绝技、胸有韬略的江湖人士宋三郞吗?分明就是个《西游记》里面那个手无缚鸡之力、任人宰割的唐僧的角色嘛。

而且,象这样跪地求饶的情节,还不是一次两次,在揭阳岭、在清风寨等等地方,宋江都曾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混江龙”李俊、“锦毛虎”燕顺这些人求饶过。这种人,说他是“好汉”那简直是对“好汉”二字的亵渎。

甚至,即使他已经成了领袖群雄的豪杰,还改不了稍遇险情就跪倒求饶的习惯,连最起码的挣扎自卫都没有。

你看,上梁山后,宋江为了表现自己,积极提议打祝家庄,豪情万丈地“亲自要去做先锋,攻打头阵”,而当扈三娘杀来时,赶紧的“拍马望东而走”,让人失望。

再有,在江州劫法场、智取无为军后,宋江和晁盖一起,带领着花荣、李逵等人雄赳赳、气昂昂地返还梁山,路经黄门山,遇上了欧鹏、蒋敬、马麟、陶宗旺四人带领三五百喽罗出来劫道。宋江二话不说,立刻跪在地下,申诉说:“小可宋江被人陷害,冤屈无伸,今得四方豪杰救了性命,小可不知在何处触犯了四位英雄,万望高抬贵手,饶恕残生。”真不知宋江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有考虑过身边花荣、李逵、晁盖等人的感受没有——你自己丢人丢到家就算了,但不要把我们这些把你看成生死之交的人当成空气不存在啊!

真是的,宋江到底会不会武功啊?到底是一个英雄好汉还是一个鼻涕虫啊?

其实,在《水浒传》里面,这种现象也不仅仅出现在宋江身上,象鲁智深、史进、武松这些一等一的英雄好汉也会不可思议地出现这种掉链子现象。

比如说,鲁智深从第二回书走出,就一路风风火火,遇强则打、遇弱则扶,打镇关西、闹五台山、打周通,至威至猛、至刚至强。然而,在途经瓦官寺时,却被丘小乙、崔道成这两个无名鼠辈打得狼狈不堪,让人大失所望,最后,是史进的及时出现,才合力一雪前耻,料理了丘、崔两个杂碎。又比如说武松,景阳冈暴打吊睛白额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是何等威风、何等煞气?!可是,竟然为追杀一条小黄狗摔倒在雪后的河边,被二三流小角色孔明孔亮兄弟绑起来吊打,小命几乎丧送。你说你在景阳冈连喝了十八碗烈酒还能干翻一只大老虎,怎么至于被一条小黄狗弄翻到阴沟里了?你醉打蒋门神时,沿途酒店,一路喝将过去,酒量吞天,称得上是酒中之仙、拳中之圣,怎么就演出了这令人丧气的这一幕。再看史进,战斗力也相当惊人,却和鲁智深双双在大名府内被几个公差捉住了!郁闷,太郁闷了!

总之,偌大一部书,这一类反常的表现比比皆是。

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得从《水浒传》的成书过程说起了。

《水浒传》故事主要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传说。《东都事略.侯蒙传》中载有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条;《宋史.徽宗本纪》中也有“淮南盗宋江”等字样;象《十朝纲要》、《九朝编年备要》、《三朝北盟会编》等史料也闪现有宋江等人的身影。而宋代说书伎艺兴盛,宋江等人的事迹就成为了说书人创作话本的素材,《石头孙立》可能就是有关该类故事的话本。南宋末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中就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此外,南宋罗烨《醉翁谈录》也记录有当时流行的《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说书篇目。从记载上看,这些话本尚都是些各自独立的英雄故事。到了元朝初年出现的《大宋宣和遗事》,才把晁盖、吴加亮(吴用)等三十六人的故事做了一个串联,初步具有了《水浒传》的故事梗概。后来的元朝杂剧才出现许许多多的水浒故事剧本。

也就是说,《水浒传》并不出自同一个作者,而是民间集体智慧的结晶;《水浒传》原先的格局也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是由一个个单个故事或单个人物传记连缀而成的。

宋江不会武功为什么排第一(宋江的武功到底如何)(2)

以单个人物传记论,即人们常说的《鲁十回》、《宋十回》、《武十回》,经过历代说书人的反复加工焠火锤炼,不但故事精彩、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的描画出相当成功,所谓“一百零八人,有一百零八人面目”。可是,在将这些独立的故事焊接成一个长篇时,如果要保持原有故事的精彩性,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个硬伤:人物的表现会出现反常、性格会出现大异。

这样,就出现了上面提到的鲁智深、武松等人武艺时好进坏,甚至宋江那谜一样的武功问题。

不难看出,鲁智深之所以会被丘小乙、崔道成欺负,那是编撰者为了让他和史进相会;武松之所以会落在孔明孔亮手里,那是编撰者为了引出宋江上梁山的重头大戏……由此,也不但推想,从全书编撰者的内心出发,宋江本应是一个不会武功的文人,这样才可以尽情表现出他风霜江湖时的种种狼狈,以及后来让贤给卢俊义时,那由衷的“宋江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一句是名负其实。可是,象“宋江杀惜”的桥段已深植民间,无法舍弃,书中就离奇地出现了两个面目迴乎的宋江形象。

为了引出下一段故事,在上下转承的行文过程中,出现人物前后行为不一致现象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扭曲了人物的性格,对全书的整体思想产生出致命的影响。

比如说,林冲这个人物,狠忍兼具,遇事精细,做事顾虑重重,从大相国寺露脸后,所有关于他的描写都极其精心、细致。可是,火烧草料场后,败笔出现了——经过柴进的庄园时,林冲竟然一副无赖嘴脸,用武力去抢庄客的酒肉!

编撰者这么写的目的,无非是想引出柴进荐林冲上梁山情节,可是,这么做,明显地以文害意了,彻底破坏了林冲性格的完整构成。

最离谱的还不是这,而是下面这个:

宋江不会武功为什么排第一(宋江的武功到底如何)(3)

《水浒传》一书的初衷,绝对是想把宋江当成一个完美英雄来刻画的。可是,为了让最后一个在江湖上并无多少英雄事迹的大豪杰卢俊义上山,编撰者竟然硬生生地编造出一个攻打曾头市的情节,毫无理由地让晁盖死去,更加毫无理由地让晁盖对着宋江说了一句:“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就是这句话的出现,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就把此前处心积虑起来的宋江形象一点点摧毁,到头来,宋江形象被演变成为一个极具城府、富于运用权术和心术的奸雄形象,这是让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