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民间传说(清明上河图的传说故事)
汴京(今河南开封)是北宋最繁华的都市。商贾云集,人物荟萃,热闹非凡,每逢清明,宫人车马朝陵,民间祭扫,几乎倾城而出,甚是喧嚣。翰林画史张择端,用他的神来之笔生动描绘了这一盛况。
这轴细穷毫发,巧夺天工的艺术佳作,当即作为国宝收入宫内,宋徽宗兴致勃勃的用瘦金体在卷面上提《清明上河图》五字。
金兵攻入汴京,《清明上河图》也蒙难遭劫,被大金国抢走,后来蒙古灭金,这轴画便进入了元朝密府。
时隔未久,宫中装裱匠人便用伪本偷换出《清明上河图》真迹,并以高价售给某高官,不料为高官负责收藏画的人,却又将此画偷卖给了武林高手姓陈的。
那位姓陈的后因经济拮据,急于将《清明上河图》脱手,元朝学者杨准深知这幅这是绘画中的神品,于是毫不迟疑地倾囊将此画购来。
到了明朝,这轴画又几易其主,据说正当巡抚王杼得到此画时,却被奸相严嵩获悉,老奸臣凭仗权势,立即派人去向王杼索取。
王杼不愿媚附权奸,便觅请高手临摹一副,送至相府,严嵩不知是赝品,欣然收藏了起来。
一日严嵩跟当时的著名文学家唐顺之谈及此事,并得意洋洋的命书童将书画取出,那支唐顺之展开画轴细细观看后,断然指出此乃摹本。
严嵩这才发觉受骗,不禁恼羞成怒,随即唆使党羽捏造事实,弹劾王杼贻误军机将王杼逮捕押到京城,判处死罪。
王、唐两家素有恩怨,这次又因唐顺之的一句话,这是王杼丧命,所以,王杼之子王世贞(当时文坛领袖之一)更是恨得咬牙切齿,决心要报杀父之仇。
一个风雨之夜,唐顺之正在挑灯夜读,冷不防有个人从背后抓住他的头发,把刀架在脖子上。
唐顺之猛然一惊,一身冷汗,随即镇静的对刺客说:“我不逃,但求你让我写一纸遗嘱。”刺客料他也逃遁不了,就站在椅子后看他写遗书。
唐顺之方写几句,忽然笔头脱落,于是将笔杆靠近灯火假装修笔。
刺客做梦也没想到这支笔是毒弩,弩机遇热突发,“嗖”的一声射出一支毒弩,正中刺客咽喉,当场毙命。
王世贞见刺客行刺未成,只得另图别法。恰巧有一日,唐、王,两者在朝房相遇。唐问王近来有何著作,王想起刚才案桌上的金瓶插着梅花,灵机一动,以诳语漫应道:“《金瓶梅》。”唐表示希望一睹为快。
其实当时王世贞并没有写什么《金瓶梅》,现在索性将计就计,以水浒中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为蓝本,敷衍起小说来。
王士贞一面撰写,一面雇来工人刻板,另以毒液 濡墨印刷,随写随印,随时送给唐顺之观看。
唐顺之看了上篇,急着想看下篇,墨浓纸念,就频频用手指蘸口水润纸翻书。
书读完了,毒也发作了,唐顺之猝然而死。
类似故事很多,王、唐故事只是其中之一罢了,但是《清明上河图》在当时几经辗转,确实落到了严嵩府中,公元一五六二年严嵩家被抄,此画也归入明朝皇宫。
明朝灭亡后,《清明上河图》入了深宫,藏于延春阁,末代皇帝溥仪,曾将此图带往长春伪皇宫,日寇投降后,此画在兵火劫余,又流入民间,直到解放后这幅画,才真正回到人民的手中,安然藏于首都故宫博物院。
喜欢的请点赞,收藏,转发,不想错过更新的朋友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