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吞铁球的原理(吞铁球吞宝剑吞针纫线还毫发无损)
·志趣社第12期
导语:
人们经常用一句话:
“袖里乾坤藏日月,变幻莫测显神奇”
来形容中国古典戏法的奇妙
出神入化的奇妙手法
从无到有,让看的人连连称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还记得前几年在春晚不断出现的魔术吗?这不仅让刘谦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也让“魔术热”彻底火了一把。然而,与魔术近年来的门庭若市相比,作为中国传统魔术的古典戏法却门庭冷落。
古典戏法是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西汉时期汉武帝百戏大宴。当时就记载有戏法,逃脱术等等表演;南宋时期,杭州的瓦舍、街头以及喜庆堂会都有演出。
国外的魔术,要论起根源来,还是来自于咱们传统的古典戏法
可是,为什么提起它来 ,现在的年轻人却格外陌生呢?
本期志趣社,我们找到了古典戏法的传承人杨凯老师,就让他来带我们一起了解下真正的古典戏法。
杨凯,“鬼手”戏法大师王宝和的弟子,曾受邀多个节目进行专访:中央1套《津门记录片》、中央3套 《满堂彩》、中央4套《中华情》、中央7套《京津冀春节晚会》、河南卫视《魔亦有道》、云南卫视《了不起的你》、天津卫视《男人世界》。
在天津,擅长戏法的人不过十人
全国更是不会超过三十人
而像杨凯这么年轻还在坚持做戏法的
在天津估计只能找到三四个人
多么惊人的数字
一个传承了近2千年的手艺
放眼全国,却找不到多少人在坚持!
就算已经把它列为国家级非遗
但仍旧阻止不了这门手艺正在一点点流逝的脚步
别看杨凯年龄不大,刚刚30岁,但他在戏法这条路上可以算是“老师傅”了。13岁的时候,他开始接触戏法。他的第一位真正意义的老师,是吴桥的戏法大师王宝和。外号“鬼手”,当年名震京城的“天桥八大怪”之一的杂技师王玉林就是他的曾祖父。
△“鬼手”王宝和
当然,想和这么一位知名的大师学习,这求学之路并不会这么简单。小小年纪的杨凯曾坚持三次拜访大师,在艰难的考验下仍然不放弃,这股子韧劲儿也打动了王宝和,最后收他入门。后来拜入天津魔术世家双彩堂传人邱景泉先生门下,深造津派戏法。
其实想想,一个13岁的小孩,放在现在可能还在家里淘气捣蛋呢,却能坚持不懈地选择走戏法这条路,一走还走了20年,可能真的是和戏法非常有缘分吧!
入门难,练成更是难上加难!每天日日夜夜无止境的练习就不用说了,尤其是练习武戏法的时候,吞铁球、吞宝剑这都是有危险性的!
不仅手速快,嘴上功夫也不能停
杨凯经常会给观众表演很多考验手速的文戏法,每次都是惊艳四座!文戏法讲究口彩相连,不仅手上要表演,这嘴上功夫也非常重要。观众不是单纯地在看表演,而是参与到整个表演中,非常有意思。
其中,三仙归洞是杨凯老师的金牌节目。三个球代表福禄寿,两个碗就是洞,筷子是仙人指路,非常好的寓意。把几个球放在一个碗中扣住,随意地把里面的球转移到其它的碗里,或者放入更多的球...手速之快让人震惊。三仙归洞里面,球的技巧占60%,而剩下全是现场应变能力和语言能力!
杨凯老师可不是只有使用专业的道具才能表演哦!把球换成鹅卵石、换成豆腐,只要是手里能攥的,碗里能扣住的,全都可以拿来表演!除了三仙归洞,杨凯擅长的文戏法也非常多,六连环、大变金钱、米酒三变、空碗来酒......
不知道吐了多少次才练成的吞铁球
除了文戏法,杨凯还擅长各种武戏法!训练的过程都是格外艰辛的,就拿吞铁球来说吧,不是一开始就真的吞铁球,是从代替品一步一步练起的。其实不管吞什么,都要先过吞咽这关。大家都知道,如果任何东西,不经过咀嚼,一过喉咙这个敏感区,就会感觉恶心。而杨凯要做的,就是经过反复的练习,麻痹吞咽的地方,让它慢慢习惯。想要练习这门手艺,不知道呕吐了多少次,这种艰辛,真的是难以想象的!
△吞铁球表演
你以为过了吞咽这关就完了吗?这才刚刚开始!铁球其实不是进到胃里,是从食道来到胃门,胃门是什么?一有东西到这里,它就自动打开,让东西进入胃里。杨凯要做的就是要掌控它,当铁球到这里的时候不让它打开!是不是特别神奇?这究竟需要多少个日日夜夜才能练成?这个中滋味怕是只有艺人自己知道了!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艺人真的非常聪明,在没有现代技术的时代,也能清楚了解自己身体内部结构,有哪些地方是可以调动、可以控制的,通过它们设计出精妙绝伦的戏法,真的很厉害!
在身体内把线穿过针孔,你见过吗?
△吞针纫线表演
杨凯谈到的另一个武戏法就是:吞针纫线。把一根针和棉线吞进去,再吐出来的时候针已经把线纫好了(线从针孔穿过)!平时用手都很难韧好,艺人竟然能在体内完成!
练习的过程也是你想象不到的艰辛,先是从吞咽牙签、火柴棍开始练习,到后来的鱼骨,最后到针。与铁球不同的是,这些东西都是非常轻的,几乎毫无感觉,更加不好操控!有的时候针带有细小的刺,肉眼发现不了,吞进去之后再吐出来,就会划破嗓子,带出血来。
如果表演的时候,一旦有一点小小的失误,或者道具有一点瑕疵,都可能会导致吞咽的过程中受伤,如果流血了,观众肯定就会害怕,不爱看了,前功尽弃。
台上10分钟,台下10年功,真的没错!
除了刚刚提到的两个,还有更多更难的戏法,铁尺排肋、刺喉、吞宝剑、七窍分丹......没有炫酷的道具、没有骗人的套路、没有你猜不到的障眼法,全是依靠艺人常年累月不断地练习才能造就的!
这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清代时候还有三百二十余套戏法流传
到如今只剩下几十套!
上网查询一番,全国有票房收入的从业者
只剩不到二十位了!
在现代化的新时代,各种娱乐丰富着我们的生活
属于戏法的时代,自然而然地悄悄退去
而以杨凯为代表的传承者们
依然面带笑容,默默承受传统遗失的痛苦
以欢声笑语完成自己传承与推广的使命
他们在入不敷出与坚守岗位的抉择中仍不放弃
这背后的压力与焦虑
又有几个人能真正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