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学渣的英语学习方法(曾带出上百清北生)

众所周知,四川省是第五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之一,将从今年秋季入学的这一批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在这个背景下,高中英语学科仍然是必考科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学生进入高一究竟该怎么学习?怎样去规划英语学习?又如何应对新高考?

为了给这些问题找到一个答案,小编借机请教了一位经验丰富、功勋满满的资深英语教师。退休之前的十七年间,她就职于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并担任英语学科主任,带出了一届届优秀的学子。

适合学渣的英语学习方法(曾带出上百清北生)(1)

杨静竹,高级教师,原绵阳东辰国际学校英语学科主任。从教三十五年来,从青年骨干教师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再到名特优教师;连续多年获省、市、校高考特殊贡献奖、高考英语学科特等奖、多次获省、市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四川省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高考成绩尤为突出,所教班级中高手倍出。多人(次)获国内外各种奖项;数百人被北大、清华及国内外其他著名高校录取,还有多名学生获得国际奥赛金牌、省、市状元等。

本文将分为上、下两部分,杨老师会在两篇文章中进行归纳总结,她认为2022级学生在新高考背景下重点应该怎样学习英语,并针对具体和现实的问题,给大家带来她的经验之谈。

首先我们要明白,英语是一种语言工具,从教这么多年,杨老师表示见识了太多学习数年英语但完全无法开口交流、将英语投入到实际应用的学生,这是应试体制下许多孩子都面临的问题。

而“新高考”正在努力改变这种现状,从今年的命题趋势来看,英语等学科大都选材于社会及当下的热点事件,更贴近时代。虽然目前我们还无从得知三年后四川高考英语试卷各版块的分值占比,但纵观全局,杨老师结合当下实际,针对这届高一学生给出了如下建议。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最终找寻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培养对英语的兴趣

兴趣才是学习的动力。

作为交流手段,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进入高中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强迫自己去功利性地学习、刷题,这样不快乐的学习方式一般都会事倍功半、适得其反,引起对英语的厌恶情绪,而是应循序渐进,逐渐培养自己对英语的兴趣。

具体怎么做?

做题时,可以把试题看作一本薄薄的杂志,把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当做一篇篇美文去欣赏,从中寻找人生哲理、世界风情、文化碰撞......

如果老师允许的话,可以在集体学习英语的时候,选择阅读一些有自己感兴趣内容的杂志或书籍,在领略英语语言魅力的同时,follow your heart。

2.巩固基本功

改革一直都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考试内容的基本体系不会改变。从新高考整体上来看,最大的变化除了选科之外,就是到2025年,我省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将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新机制,简称“两依据一参考”。

“合格考”的出现,意味着打好基础成为了重中之重。毕竟基础好,综合能力就高,那么无论怎么改,无论是合格考还是统一高考,学生都能从容应对任何形式的考试。

具体怎么做?

一定要跟随老师的节奏把课本吃透!

其实在平时学习的时候,老师已经帮你把课本上的重点难点区分开了,而课本上的知识其实就是最基础的东西,把握住这些就能把握住当前阶段的侧重点,从而达到效率最大化。

3.扩大词汇量

到了高中,与初中的英语学习差别其实很大。初中英语词汇量小、语篇篇幅小、生词相对少、知识点少、重复率高、再现率高。但高中英语完全不一样,需要学生动脑,靠学生的思维吃饭。并且外研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内容先进,形式新颖,也对同学们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一是词汇量大,记忆单词的负担较重。二是阅读量大,体裁丰富。

词汇就好比建楼的砖头,没有砖头再好的设计也实现不了。

高考英语阅读对词汇量的要求一直是逐年加大的,2022年英语新课标就新增了368个单词。可以看出来,对词汇数量的掌握、意义的理解、词汇的灵活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适合学渣的英语学习方法(曾带出上百清北生)(2)

△2022年新课标新增A、B开头的单词

适合学渣的英语学习方法(曾带出上百清北生)(3)

△2022年新课标新增的部分传统文化、外国文化专有名词

对于词汇的学习和记忆,同学们不用觉得特别枯燥,我们要善于从学习中发掘快乐。

例如大家会在新教材中会读到我们在海上晕船(seasick at sea),在飞机上晕机(airsick in the air),但在家却不会晕家(homesick, 意为“想家的”)。这些都在说明要学习词汇要灵活,从构词法、文化内涵、词汇串记、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学习和运用。

具体怎么做?

备好一本英语词典,没事可以翻一翻。如果觉得这样子学习过于机械生硬,还可以通过主动阅读文章来找出生词,综合全篇对词义进行深度加工,这样还能提高在语境下学习生词的效果。

4.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不管在考试中面对什么样的题目,或是在生活中面对任何实操情景,都不能否认词汇量是让一切顺利展开的关键。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英语难学就难在记单词。

其实大量有效的记忆单词,不仅需要一种疯狂的态度,更需要行之有效的单词记忆方法。

具体怎么做?

▶循环记忆:一次大量,多次反复。这是学习所有技能最基本的方法,但这也需要足够的专注和毅力。因为一个完全陌生的单词需要你重复50次左右才能熟练记牢,然后再在语境中加以应用和熟练化。

▶围绕话题记忆:把单词根据话题进行分类,并按类别开始记忆。如环保话题的单词有:eco-friendly(环保)、sustainable(可持续发展的)、solar panels(太阳能电池板)、reused/recycled materials(回收材料)......

▶积累记忆法:在阅读英语短文或做练习题时,对任何有价值的词汇进行收集和及时整理,再凭借当时的语境去理解并记忆,这种通过实用句子背单词的方法,可以让你更快地与单词“建立感情”。

▶派生词记忆法:80%的英语单词是由词根 前缀或词根 后缀组成的,记住了前缀、后缀后,就可以派生出大量词汇。这样看来,英语的词根就犹如汉语的偏旁部首,且多数词根都有其简单含义,如re-,就是“再一次”的意思,所以有redo(重做)、regain(重新获得)、reunite(重聚)、renewal(更新、重建);同时它还有“回、向后”的含义,如return(返回)、retract(使...缩回、收回)、recall(回忆起、召回)......

▶一定要巩固复习:记忆单词的办法实在很多,还有形象比较法、交换字母法、近义反义法、谐音联系法等。但无论何种方法,我们一定要记住在初次记忆后,还要不断通过汉译英英译汉和实际应用去反复巩固练习,这样才能长久地让单词停留在我们脑海中。

5.注重课外积累与实际应用

从率先开展新高考省份近几年使用的英语高考试题来看,在阅读和写作上,其选择的话题越来越宽泛、极具灵活性,且还体现了“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质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从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要求。

这样的试题想得高分的话,不仅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语言功底,充足的课外阅读量以及对社会热点信息的积累,不与社会需求脱节,更需要考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使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适合学渣的英语学习方法(曾带出上百清北生)(4)

△某年高考各考卷阅读题主题

具体怎么做?

听力方面,可以多接触TED演讲,英语新闻、名人演讲、名校公开课等,这对于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和提升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阅读练习方面,可以考虑经典小说阅读、新闻阅读、人物传记、时事评论等;

口语方面,可以多进行公共演讲、辩论、mini lecture、戏剧表演等方面的训练。

切记量力而行,不用强行去追求难度,尽可能去选择自己感兴趣、且符合自身水平的内容。

6.语法地位依旧稳定

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拥有本质区别,中文是意和语言(注重传达语意,语句内的逻辑是显性的,重点在品),英文是形合语言(注重逻辑标志,句与句之间的逻辑是显性的,直截了当)。

因此,我们可以把英语语法看作一种工具,有些部分可以单独理解,但更多的是它可以把不同且必要的部分组合到一起,形成我们需要的、正确的句子。

这也是虽然近年来英语教学对语法狂热的追求在淡化,但是语法的地位依旧还是很稳定的原因。毕竟学好语法能直接帮助学生在懂得词义的基础上,分析出句子结构,从而知道这篇文章或这段话总体在叙述什么(即增强阅读理解、描述叙述、写作输出的能力。),而不是仅仅让你成为语法精通的人。

原来我们的英语教学,单词/语法/句型一直是孤立着教的。所以孩子们学的时候也是孤立学,用的时候也揉不到一起,想想自己,是不是经常在开口说英语之前要掂量一下:用哪个词,用什么时态?

如今时代不同了,在新课标要求下,我们会更重视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与实际运用能力。所以反过来,我们现在更应该注重如何在语境中理解和使用语法。

具体怎么做?

就像前面说的,语法是一种工具。

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在保证不出错的基础上,可以学会直接根据其规则去使用就已经很不错了。而这些东西很难你自己去自学和理解,最好是紧跟老师。

现在的老师都很与时俱进,大多优秀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上都会结合实际去设计教案,在创设语境中进行语法教学。那么孩子需要做的,就是尽量跟上老师的节奏,听懂弄懂老师课上所讲的内容,大胆参与课堂互动,及时使用习题去巩固练习,在这之中找出难点错点,于课后趁热打铁向老师进一步请教,直到完全理解某个语法的基本用法。

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