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前因后果(滴滴摊上大事儿了)

上市2天,停止新用户注册;

上市5天,APP直接下架。

刚在美股低调上市的滴滴,连遭监管重击......再也没法低调了!

监管“两连击”!滴滴站上风口浪尖

7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滴滴前因后果(滴滴摊上大事儿了)(1)

就在3天前,滴滴刚刚被监管点名处置。

7月2日,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滴滴前因后果(滴滴摊上大事儿了)(2)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两次监管接连对滴滴重拳出击,这还是国内首次动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案件。由此可见,国家想要严惩滴滴的决心,可见一斑!

不声不响!滴滴登陆美股仅5天

短短 20 天走完" 递表 " 到 " 挂牌 " 的整套流程,也没有其他公司敲钟鸣锣的热闹仪式,深知树大招风道理的滴滴,就这样低调上市了。

美东时间6月30日,滴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DIDI”,发行定价为每股14美元。滴滴创造了今年以来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美募资的最高纪录,保密工作也十分到位,在递交招股书后,滴滴对内发了一封CEO程维和总裁柳青的联名信,内部员工这才确定公司上市的消息。

上市首日,滴滴股价高开低走,开盘后一度涨超28%,市值一度超过800亿美元,然而收盘涨幅却缩窄至1%;第二日股价大幅收涨16%,市值达到791亿美金,一举超越百度。

7月2日,受“停止新用户注册”影响,滴滴美股开盘大幅跳水达10.98%,市值一下子就蒸发了500亿人民币。不过随后跌幅有所收窄,最后滴滴以15.53美元收盘,跌逾5%。

滴滴前因后果(滴滴摊上大事儿了)(3)

烧钱多年!滴滴终于扭亏为盈

滴滴早已经成为网约车行业绝对的Top1。交通运输部2020年11月披露的全国各网约车平台的订单量数据显示,2020年10月,滴滴出行月订单量为5.62亿,其新推出的平台花小猪出行月订单量320万,两者订单量合计占总订单量的90.58%。易观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5月份,滴滴打车的月活用户数为5439.48万,市场占有率为88.71%。

招股书透露,滴滴出行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收入分别为1353亿元、1548亿元和1417亿元。截至今年前三个月,滴滴的营收已达到421.63亿元(64亿美元)。

在利润方面,连续亏损三年的滴滴,今年终于扭亏为盈。招股书显示,滴滴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净亏损分别为150亿元、人民币97亿元和人民币106亿元。今年第一季度,滴滴的盈利就已经达到54.83亿元。

滴滴前因后果(滴滴摊上大事儿了)(4)

在截至2021年3月底的12个月里,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其中,中国拥有3.77亿年活跃用户和1300万年活跃司机。

将数据打包给美国?滴滴饱受质疑

作为国安法的第一案,滴滴近来备受瞩目。

有网友发文称:滴滴为了在美国上市,未经国内监管部门允许,在七一前一天把中国道路数据打包给美国了。(已删除)

7月3日,滴滴出行副总裁李敏在微博发文辟谣:“看到网上有人恶意造谣说‘滴滴在海外上市,把数据打包交给美国’。和众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一样,滴滴国内用户的数据都存放在国内服务器,绝无可能把数据交给美国。另外,相关恶意造谣者虽然已经主动删帖,但我们坚决起诉维权。”

滴滴前因后果(滴滴摊上大事儿了)(5)

所有的互联网平台都不可避免地会留下公民个人信息。滴滴作为巨头级别的出行平台,除了个人信息之外,还掌握了中国所有城市的个人出行、通行及街景数据。这些地理数据经过分析和加工,可以用于军事用途。

因此,对于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的监管和隐私数据安全的保护,今后国家只会越来越重视,可谓是良苦用心。

回想起上次闹翻了天的顺风车案件,相信大家都还铭记于心,大众对于滴滴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也来源于此。三年前,在5到8月的短短3个月内,滴滴顺风车接连发生两起命案,将滴滴推向深渊。被约谈后,滴滴下线了顺风车业务,大力整改乘车安全保护措施。

三年之后,滴滴又因为大数据杀熟、平台抽成过高、占据行业垄断地位、侵害司机合法权益等多次被监管约谈。今年5月,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对滴滴出行等10家交通运输新平台公司进行联合约谈。主要是针对集中反映网约车平台公司抽成比例高、分配机制不公开透明、随意调整计价规则,以及互联网货运平台垄断货运信息、恶意压低运价、随意上涨会员费等问题,涉嫌侵害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企业除了扩张挣钱外,还要做到什么?要创造正直的企业文化,营造平等的竞争环境,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在争议中一路走来的滴滴,依然负面新闻缠身,不知道什么时候,滴滴才能上完这门企业必修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