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的成语是什么(三国成语故事深沟高垒)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发生在潼关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曹洪和马超。原文如下:

三国故事的成语是什么(三国成语故事深沟高垒)(1)

左右将校见超赶来,各自逃命,只撤下曹操。超厉声大叫曰:“曹操休走!”操惊得马鞭坠地。看看赶上,马超从后使枪搠来。操绕树而走,超一枪搠在树上;急拔下时,操已走远。超纵马赶来,山坡边转过一将,大叫:“勿伤吾主!曹洪在此!”轮刀纵马,拦住马超。操得命走脱。洪与马超战到四五十合,渐渐刀法散乱,气力不加。夏侯渊引数十骑随到。马超独自一人,恐被所算,乃拨马而回,夏侯渊也不来赶。

三国故事的成语是什么(三国成语故事深沟高垒)(2)

曹操回寨,却得曹仁死据定了寨栅,因此不曾多折军马。操入帐叹曰:“吾若杀了曹洪,今日必死于马超之手也!”遂唤曹洪,重加赏赐。收拾败军,坚守寨栅,深沟高垒,不许出战。超每日引兵来寨前辱骂搦战。操传令教军士坚守,如乱动者斩。诸将曰:“西凉之兵,尽使长枪,当选弓弩迎之。”操曰:“战与不战,皆在于我,非在贼也。贼虽有长枪,安能便刺?诸公但坚壁观之,贼自退矣。”诸将皆私相议曰:“丞相自来征战,一身当先;今败于马超,何如此之弱也?”

三国故事的成语是什么(三国成语故事深沟高垒)(3)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关中之战爆发后,曹操下令由曹洪与徐晃镇守潼关,并严令二人必须守住十天,否则受军法处置。随之曹洪立功心切,中了马超的计策,在第九天被马超占据潼关。曹操大怒,下令将曹洪斩首示众。文武纷纷求情,曹洪这才免于一死。曹操大军来到潼关后,与马超爆发激战,结果被马超击溃。马超紧追不舍,曹操性命堪忧。危急时刻,曹洪挺身而出,挡住马超,令曹操脱离危险。

三国故事的成语是什么(三国成语故事深沟高垒)(4)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曹操口中的“深沟高垒”, 意为深挖壕沟,高筑壁垒,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韩非子·说林下》中的“将军怒,将深沟高垒;将军不怒,将懈怠。”

三国故事的成语是什么(三国成语故事深沟高垒)(5)

曹操与马超之间爆发的潼关之战,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但与小说中的描述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按照小说的描述,先是钟繇丢了长安,之后曹洪与徐晃又丢了潼关。而据《三国志·马超传》注引《典略》载:“建安十六年,超与关中诸将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韩遂等,凡十部,俱反,其众十万,同据河、潼,建列营陈。”这意味着在战争的开始阶段,马超等人就已经占据了潼关,而此时的曹洪与徐晃尚在中原集结。故此,小说中曹洪丢失潼关的情节仅仅是小说作者的虚构,并非历史的真实。

三国故事的成语是什么(三国成语故事深沟高垒)(6)

至于曹操在潼关遇险,最终被曹洪所救,也是子虚乌有之事。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曹操在潼关之战最为凶险的情况发生在济河。《三国志·许褚传》载:“(许褚)从讨韩遂、马超于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三国志·武帝纪》称:“公自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校尉丁斐因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在许褚与丁斐的掩护下,曹操这才脱险。

三国故事的成语是什么(三国成语故事深沟高垒)(7)

至于小说作者为何要需要这个故事情节,原因非常简单,一来是为了突出马超的神勇,二来是贬低曹操。从真实的历史来看,除了在济河遇险之外,在整个关中之战期间,曹操一直掌握战局的主动。尽管马超大军骁勇善战,且以骑兵为主,但曹操战术灵活,妙计迭出,令马超顾此失彼。短短几个月,马超主力被曹操歼灭。如果不是曹操过早撤回中原,马超将难逃灭亡的命运。

三国故事的成语是什么(三国成语故事深沟高垒)(8)

最后在附带说一句,在《三国演义》当中,曹洪尽管出场时间不多,在将星云集的曹军将领中也没有多大的名气,但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来是他曾经两次救过曹操的命,二来是此次在与马超的单挑中,虽然不敌马超,但在马超枪下能战至四五十回合,足见作者对他的武艺定位还是很高的。能与马超单挑四五十个回合的曹军将领,除了许褚、典韦、徐晃、张辽、张郃之外,再无他人。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