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最终为什么被车裂而死(商鞅功劳那么大还是被处死了)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汉族, 战国时期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一带)人,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卫氏,名卫鞅。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受到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其在秦执政二十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并使秦国长期凌驾于六国之上,但最后还是死于自己的法。
生平
少好刑名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他见卫国势弱,就到魏国,求事于魏相国公叔痤,并做了公叔痤的家臣。公叔痤见他是个贤才,推举他为中庶子,一有大事,公叔痤总要与商鞅一起谋划,并总是成功,痤很器重他,欲引荐他做更大的官。只可惜痤不久得了重病,但痤还是告诉魏惠王“卫鞅虽然年轻,但他是当世奇才,他若做了相国,比我强十倍。你如果不用他,就把他杀了,千万不要让他出境,以免后患。”公叔痤又对商鞅说:“我先公后私,如果魏王不用你,你赶快逃走,我已建议杀你。”商鞅想,既然魏王不听痤的话用我,那他也不会听痤的话杀我,于是不走。果然,惠王认为商鞅没什么作为,这是公叔痤病重在说糊涂话,因而没有用商鞅,也没有杀他。
投名秦国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当时黄河和肴山以东的战国六雄已经形成,淮河、泗水之间有10多个小国。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间用武力相互征伐吞并。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的盟会,被诸侯们疏远,像夷狄一样对待。秦孝公继位后以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为己任,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命国人大臣献富国强兵之策。
商鞅听说秦孝公四下招贤,欲收复秦之失地,于是便携带着李悝的《法经》来到秦国,求见秦孝公,向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种君主之策。孝公第一次见商鞅,认为商鞅高谈阔论、泛泛而语、不着边际,听了一会儿就睡觉了。后来一连三次皆如此。商鞅没有气馁,最后以“伯术”为题展开话题,正中孝公下怀,两人交谈三天三夜,孝公尤不过瘾。孝公大喜,前359年封商鞅为左庶长。于是,商鞅酝酿实施变法。
秦孝公打算进行变法,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商鞅劝秦孝公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会被世俗非议;有独到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弄不明白,聪明的人事先就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
商鞅还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发展就能不仿效过去的法度。商汤、周武王不沿袭过去的法度能够得天下,夏朝、商朝因遵循旧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议,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秦孝公十分赞同商鞅的观点。
徙木立信
变法之初,商鞅想测试一下民众对变法的态度,更为了取信于民,以便新法能顺利地贯彻、实施下去。于是,商鞅派人把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放在闹市中,下令说:
“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去,就奖赏十金。”老百姓纷纷来看,但都抱怀疑的态度,无人去搬。商鞅把赏金加到五十金,大家更加猜疑:秦国可是从来没有出这么重的奖赏的。有一人不信邪,心想虽然没有这么多的奖金,但总有一些吧。他扛起木头,搬到北门,跟随的观众很多。商鞅如数地兑现了奖金,大家这才相信:商鞅出令必行!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徙木立信”。
第二天,商鞅颁布新法,并使新法顺利地实施了下去。
商鞅变法
秦孝公三年(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秦孝公九年(周显公十九年、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第一次实施变法,一是颁布法津,制定连坐法;二是奖励军功,鼓励秦人作战勇猛;三是重农抑末,发展农业生产,巩固和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四是建立郡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
第二次变法,一是废井田,开阡陌(阡陌就是田间的大路);二是建立县的组织,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组织成县,由国家派官吏直接管理;三是迁都咸阳,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前350年,秦孝公根据商鞅的建议在咸阳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从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迁至咸阳。
大规模的改革必然引起激烈的斗争。许多贵族、大臣都反对新法。秦孝公十六年,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头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
结果,商鞅把太子的两个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都办了罪,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上字。这一来,一些贵族、大臣都不敢触犯新法了。
这样过了10年,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周天子打发使者送祭肉来给秦孝公,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首领),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把国都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受封商君
收复河西失地、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
业是秦献公、秦孝公两代国君的愿望。秦孝公继位后,更是将收复河西失地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之一。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盟国卫国,夺取了漆及富丘两地(均在今河南省长垣县),此举招致了魏国的干涉,魏国派兵包围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秦孝公趁魏军主力出击之机,派军队偷袭魏国,进攻魏河西长城重要据点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南),大败魏军,歼灭守军7000人并占领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西南),此战为秦孝公时期收复河西失地的序幕。经过两次变法后的秦国国力强大,而商鞅作为收复河西的主将,在战争中显示了他的军事及外交才能。
前351年,商鞅又率兵包围并占领固阳(即定阳,今陕西省延安市东)。
前340年,商鞅奉秦孝公命令攻打魏国,魏将公子昂原是商鞅在魏国时的朋友,商鞅就请公子昂和谈,公子昂顾及友情毫不怀疑,结果商鞅在会谈后生擒魏将公子昂,趁机大破魏军,迫使魏国交还过去夺走的西河地。魏惠王说:“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商鞅因此大功,受封于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商洛镇)15个邑,号为商君。
作法自毙
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尤其是军功爵制度,造成秦国贵族多怨。秦国公族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宜“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商鞅不听。
公元前339年的一天,赵良去见商鞅,商鞅对他说:“当初秦国的习俗和戎狄一样,父子不分开,男女老少同居一室。如今我改变了秦国的教化,使他们男女有别,分居而住。我征调士卒大造宫廷城阙,把秦国营建得像鲁国、卫国一样。您看我治理秦国,与五大夫百里奚比,谁更有才干?”赵良说:“五大夫出任秦相,劳累不坐车,酷暑炎热不打伞,走遍国中,不用随从的车辆,不带武装防卫,他的功名永载史册,他的德行施教于后代……您又在封地南面称君,天天用新法来逼迫秦国的贵族子弟。公子虔闭门不出已经8年了,您又杀死祝欢,用黥刑处罚公孙贾。这几件事,都不是得人心的。您一出门,后边跟着数以十计的战车,车上都是顶盔贯甲、身强力壮、持矛操戟的贴身警卫,离开这些警卫,您肯定不敢自己出门。您的处境就好比早晨的露水,面临很快消亡的危险。您还打算要延长自己的寿命吗?那为什么不把封地交还给秦国,到偏僻荒远的地方浇园自耕;劝秦王重用那些隐居山林的贤才,赡养老人,抚育孤儿,使父兄相互敬重;依功序爵,尊崇有德之士,这样才可以稍保平安。您还要贪图封地的富有,以独揽秦国的国政为宠幸,聚集百姓的怨恨,秦王一旦舍弃宾客而不能当朝,秦国想要拘捕您的人还能少吗?您丧身的日子就会像抬起脚来那样迅速地到来。”但商鞅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依然我行我素。
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想传位于商鞅,商鞅推辞不接受。同年,秦孝公去世,其子惠文王嬴驷即位,即秦惠王。这时,商鞅想要告老退休,有人向 秦惠王说:“大臣功高盖主就会危害国家社稷,对身边的人过于亲近就会惹来杀身之祸。现如今秦国的男女老幼只知道商鞅的新法,而不知道君上您。况且君上您与商鞅有仇,愿君上早下决断。”
正在这时,公子虔等人借机告发商鞅谋反,秦惠文君于是派人捉拿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任何凭证,便告诉他说“商君之法”(即商鞅之法)规定,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连坐”治罪的。商鞅感叹“制定的新法竟然遗害到了这种地步”,这就是成语“作法自毙”的来历。
商鞅想逃到魏国去避难,但魏国因他曾经背信攻破魏帅,并生擒公子昂,拒绝他入境。无奈,商鞅便潜回到他的封地商邑,立即组织邑兵北出击郑国(今陕西省华县)。秦国遂发兵讨之,商鞅兵败,被杀于郑国黾池(今河南渑池)。其尸身被带回咸阳,秦惠王又下令处以“车裂之刑”,商鞅的家族人员也被杀害。商鞅虽死,他所推行的新法并没有被废除,而是一直影响着秦国乃至以后的秦朝。
由于独尊儒术和严刑峻法的缘故,历史上对于使用暴力手段进行快速改革的商鞅的评价并不是很好,以至于千百年后的人们公认秦国为虎狼之国。
司马迁在《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中对商鞅评价不高,他认为商鞅用肤浅的帝王之术取悦秦孝公、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走门路这些不光彩手段获得重用后,在秦国国内采用近乎“暴力”的手段进行快速改革、处罚公子虔、欺骗公子、不听赵良的劝告,这些足以证明他是个刻薄少恩的人。班固认为商鞅变法造成百姓贫富悬殊加剧以及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他还批评商鞅鼓励发动战争,致使横尸遍野、生灵涂炭。
商鞅严格执法、滥用酷刑的行为招致普遍的怨恨,西汉的儒生也认为商鞅的严酷刑法是造成秦朝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旧唐书》甚至将商鞅评价为酷吏。
但是,也有人肯定商鞅,比如王安石:“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这是在肯定商鞅的治国方略。而《资治通鉴》中说:“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虽说商鞅刻薄,所谓“乱世用重典”本也无可厚非,反而说明商鞅之诚信品质。
在现代,尽管有少数不同声音,但大多数人承认商鞅是一个敢于触动旧势力、敢于改革的英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