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推动生态文化建设(培育生态文化推动绿色发展)
呼伦贝尔市委党校 李晓焕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脱胎于长期自然实践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实践价值培育挖掘生态文化理念,对推动一个地区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全方位推动生态文化建设?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全方位推动生态文化建设
呼伦贝尔市委党校 李晓焕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脱胎于长期自然实践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实践价值。培育挖掘生态文化理念,对推动一个地区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文化对绿色发展具有价值引导作用
生态文化是指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基本特征,能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文化包含丰富多彩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生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理念。比如:我国古代先哲有很多关于天人关系的思辨哲理。《中庸》提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普通百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爱护环境的生态观念、经验方法等,都承载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信息,充满着人们热爱自然的情怀。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在文化层面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的互动,越来越成为绿色发展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很多场合都强调:要保护生态环境,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同志反复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等等。这些重要思想理论、重要论断,是对中华优秀生态文化的提炼和升华,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发展的成果。生态文化中保护生态的价值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取向,既维护人类的利益,又维护自然的利益。通过培育挖掘生态文化中生态理念,可以引导人们正确看待自然和人的关系,对一个地区绿色发展起着价值引领作用。
曾指出:“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桥头堡。”
“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是内蒙古的重要战略定位,为内蒙古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职责使命。近年来,呼伦贝尔秉承绿色发展的理念,聚焦落实“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在发展实践中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定的步伐。文化底蕴深厚是呼伦贝尔的特点,三河牛科技文化、内蒙古垦区文化、草原文化、森林文化等生态文化与产业和谐共生,构筑起呼伦贝尔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新时代的呼伦贝尔更具魅力、更有潜力。呼伦贝尔有着丰富完整的生态系统,大自然赐予了呼伦贝尔丰富的草原森林、湿地湖泊等自然资源。这片沃土还孕育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五彩儿童合唱团、呼伦贝尔之恋冰舞秀、呼伦贝尔之夏舞台剧等靓丽的文化名片,充分彰显了呼伦贝尔的历史底蕴与现代内涵。呼伦贝尔的潜力在于青山绿水的辽阔,在于沃野千里的富饶。呼伦贝尔人与自然的和谐,赋予了推动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无限可能。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呼伦贝尔通过文旅和生态农牧业的结合,以“呼伦贝尔大草原”集体商标为基础,聚力打造全域全季全业特色旅游和生态文化优质高端农畜林产品,不断擦亮文旅和生态农牧业的“金字招牌”,必将有力推动优质绿色产品走向全区、全国和世界,持续助力呼伦贝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的和谐平衡,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提升。挖掘培育生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价值引领。
生态文化对绿色发展具有规范引领作用
培育生态文化推动绿色发展,重要的是引导和规范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使其遵循绿色发展的理念。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有些生产者为了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不断向自然界索取。比如:土地过度运转、在非耕种地区开荒种地、大批量使用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各种杀虫剂除草剂等,这些都破坏了土地自身的生态循环,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如果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能吸取生态文化的智慧,再把生态文化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一定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起到共赢作用。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碳达峰、碳中和”已经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塞罕坝造林”和“库布其治沙”已经升华为“塞罕坝精神”和“库布其精神”,生态文化已经展现出强大魅力。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生态文化,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也在不断深入推进。继承其中积极的生态智慧,对于民族地区探寻“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路径起着重要作用。比如:蒙古包模仿穹庐制作成圆顶圆围形状,其实就是蒙古族为适应草原上的自然环境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驯鹿文化、森林文化等盘活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因子,对于推进传统自然生态伦理向现代科学生态观的转换,实现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接轨具有重要价值。呼伦贝尔大草原、呼伦湖、贝尔湖、中国冷极、大森林等自然景观,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可以说,生态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土壤,积极推进生态文化建设,不仅有助于解决人们生存家园的危机,对推动一个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生态文化从文化层面致力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绿色发展的动力。生态文化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体现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使生态文化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理念,需要我们每个人长期不懈地努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