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刘若英的后来感悟(导演刘若英后来的我们)

听完刘若英的后来感悟(导演刘若英后来的我们)(1)

只期待后来的你能快乐

那就是后来的我最想的

无论是后来故事怎么了

也要让后来人生精彩着

——五月天《后来的我们》

奶茶说:"在创作电影剧本时,一直想不出这部爱情电影该用什么名字,但当我们听到五月天的《后来的我们》,我听到属于这个故事最好的名字。 然后在继续创作电影的过程中,这首歌无数陪伴,谢谢五月天把名字送给了我们。只期待后来的你能快乐,那就是后来的我最想的。……"

仿佛眨眼间,那个唱着《很爱很爱你》《一辈子孤单》《亲爱的路人》无数经典歌曲的"少女小渔",就成为了妻子、母亲(结婚、生子,对她来是"最最不平凡,也最最具有挑战的事情"),在去年完成2年53场"我敢"世界巡回演唱会之后又带来了最新的爱情电影《后来的我们》。

无论是后来故事怎么了,奶茶一直在让自己的"后来人生"精彩着,正如同她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所说的一样,"我正走在陌生的旅途上,手中没有明确的地图,也不清楚将去往何处。我只能一步步地往前,没有任何停顿,不想有后悔的空间。"

步履不停,后来的我们,

是否真的,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

奶茶在书中说过,人生是一段无法回头的旅程,她充满好奇地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希望,不管是自处或相处,她都能找合适的角度与姿势欣赏眼前的风景,然后把遇到的故事告诉我们。

而这部电影,便是她走到了现在想讲的故事吧,片中的主角也是我们自己的影子

所以,后来的你,离开了谁,遇见了谁?

后来的你们,过得好吗?

关于我们×爱情×相处

我希望自己"结不结婚都不要后悔"

听完刘若英的后来感悟(导演刘若英后来的我们)(2)

刘若英×五月天玛莎

能"选择"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既然选择了"相处"这条路,即便我必须放弃一些独处习惯与模式,也是应该的。慢慢地,我也能感受到另一种生活的乐趣。还是那句话,既然单身不单身都会后悔,那么我希望自己"结不结婚都不要后悔"!

约玛莎访谈时,他还是单身。而我们进行访谈时,他已不再是一个人。我们彼此看着,有种相互观望的感觉。如此深爱"自处"的两个人,都突然地,又那么自然而然地走进承诺守候的关系。我想我们会比一般人更加珍惜"相处"的生活方式。

因为对被认为孤僻、不想将就,最终妥协的我们来说,选择、愿意走到这里,是那么地不容易。

我们的话题从青春开始

听完刘若英的后来感悟(导演刘若英后来的我们)(3)

刘若英×詹仁雄

他是詹仁雄,知名的电视制作人,《康熙来了》《大学生了没》《华人星光大道》……一大堆族繁不及备载的热门节目都是出自他手。他的另个身份是作家人二雄,平均每年出一本书,早年画漫画,近几年写旅行、设计、两性,他的脑袋闲不下来,很多产。

但回想我们认识之初,他还不是王牌制作人,我也只是唱片公司的小助理。那时每日午起晨归,生活过得汲汲营营。我们各自的小公寓,中间隔着一个小夜市。

那还是能抢到一个免费的停车位,就可以高兴一整天,觉得自己被神眷顾的青春时代。想起因为找到免钱的车位而面露开心笑容的自己,感觉似乎还活在昨天,却相去非常久远。这让我想起了张姐唱过的一首《短歌》:"青春它径自走了/也不管我多舍不得/其实我也晓得/它陪我够久了。"

"你不觉得有趣吗?有个跟你差不多时间来到地球的人,后来你们住隔壁,还变成朋友?"老詹问我。

我跟老詹就是这样的,生日只差一天,在同行里打混二十年的朋友。

面对过往的青春,我们能够承认时间逝去,但无法接受"人生就这样了"的心态。

我们从青春相伴走来,经历了多少风雨波折,但至少在我们这个年纪,都还学会微笑着自嘲,还能在面对面时,狠狠地攻击对方。

less is more,少就是多

听完刘若英的后来感悟(导演刘若英后来的我们)(4)

刘若英×詹仁雄

我一直记得张姐跟我说过:"演员一生拍过几部片不重要,但被人记得住几部片很重要。" 我说:"一生遇见几个人不重要,深刻的有几个比较重要。"

对于这种心情,老詹有个很传神的比喻:"德国有位建筑师凡德罗说过一句名言,less is more,少就是多,其实放诸四海皆准。"是啊,电影如此,爱情如此,人生亦如此

美好相处是可以练习的

听完刘若英的后来感悟(导演刘若英后来的我们)(5)

刘若英×王浩威(心理医生、作家)

有些在相处上有问题的夫妻来向王医师问诊,他经常会建议他们暂时分开一段时间。

一段时间是多久?我第一时间发问。"嗯。通常会建议五到十天,最好能越长越好,也许就一个人找个地方展开一段小旅行。"他说。

听到"越长越好"四个字让我很惊讶!

因为必须借由暂时抽离原本的环境,才能够让纷乱的情绪沉淀下来,认真地思考那些不满情绪与想法的源头,唯有厘清源头,才有机会找到解决之道。

在日常生活的夫妻关系中,经常会不自觉地累积许多负面因子,时间一长,这些因子堆堆叠叠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累积成巨大而陌生的情绪怪兽,让人虽然觉得愤愤不满,却无法清楚说出造成不满的原因。只有暂时让自己独处,好好想一想,才有可能找出解决的办法。

"事实上,我到四十二岁才开始有固定一起生活的伴,在那之前,就算有女朋友处于恋爱状态中,关系也都很短暂。换句话说,与固定的伴侣相处,共同经营生活算是全新的体验,所以偶尔也会想暂时从固定的关系中抽离出来,好好想想这些年我到底有什么变化之类的。当我需要思考这类问题,我就会需要比较长的独处时间。"

对于"自处"与"相处",王医师分享了一个令我拍手叫好的说法:这是英国心理学家唐纳德· 温尼科特说的,他认为完美的相处关系是"窝在爱人怀里孤独"(Dare to be lonely in someone else's arms),这是说,刚开始恋爱的情人总有说不完的话,但时间长了之后,总会走到无话可说的片刻,有些人碰到这种状况就会感到紧张与不安全,生怕两个人的关系无法继续,但真正成熟美好的关系是——即使两人暂时无话可说也无所谓,相对无言,就暂时沉默,可以静静地躺在对方的怀里孤独,这是两人相处互相信任的极致表现,也是最高境界。

让"没关系"变成"根本没这个问题"

听完刘若英的后来感悟(导演刘若英后来的我们)(6)

刘若英×王浩威(心理医生、作家)

在两性关系上,你相信所谓的海誓山盟吗?

" 比起相不相信海誓山盟,我们应该要正视─人会不断地成长。" 他点出一个很棒的说法。

在现实的生活里面,人是不可能不改变的,眼前说出的誓言,也许只要当下是出于真心的,就应该开心地相信与接受,但不必要紧守着不放。如果承诺可以成真,当然很好,但若不,也许只是因为时光的改变,使得某些事情无以为继罢了。

海誓山盟这种事,也许只有刹那的赏味期限,只要在听到或说出的当下,是出于真心就值得了吧!也许比起紧守着曾经的誓言,在不断成长的动态人生里,不断寻找最佳相处模式,才是该努力的方向吧!这样不也让乏味的人生有趣多了?不过,比起"变心","成长"这种说法,真是太棒了!

在相处上,我们常会说"没关系",将就一下就过去了,但其实应该是让"没关系"变成"根本就没这个问题"才对。

他知道,你在,就够了。

听完刘若英的后来感悟(导演刘若英后来的我们)(7)

"有时候,纾解一个人的方式,不见得是你为他做了什么,而是他知道,你在,就够了。"

"相处就像是把两个独处放在一起。在一起的时候像黏土,可以形塑成两个人以外的第三种样貌;分开的时候像磁铁,彼此相吸却又各自独立。"

"有时候,勉强自己做的事,通常就是你害怕的事,而你越害怕的事情,越容易遇上。这就像墨菲定律,面包掉到地上或咖啡打翻的次数,会跟地毯的昂贵程度成正比。就像在爱情里,你会离开一个人的原因,往往也会是你爱上他的原因。"

听完刘若英的后来感悟(导演刘若英后来的我们)(8)

本文正文部分选摘自

《我敢在你怀里孤独》

刘若英著

听完刘若英的后来感悟(导演刘若英后来的我们)(9)

听完刘若英的后来感悟(导演刘若英后来的我们)(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