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故宫运用到的技术(虚拟现实数字交互)

4月8日,单霁翔从“北京最大的四合院”里退休了。

在他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七年里,故宫不再是人们印象中那座600岁高龄的“皇城”,他让故宫文化活了起来,“故宫文创”也吸睛无数。这位“50后”院长像年轻人一样马不停蹄地学习新知识,誓要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数字故宫”成果丰硕,互联网上的故宫博物院也永不“打烊”……

对于故宫的这种变化,每一项举措的背后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心血。

那么单霁翔又是如何考虑?为何要做出这些创新?现在走进由舍得酒业与凤凰网联合推出的时代人物思维对话节目《舍得智慧讲堂》,听单霁翔讲述他的理念与思考。

数字化故宫运用到的技术(虚拟现实数字交互)(1)

本期嘉宾: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万无一失 一失万无

守护故宫安全是我们的生命线

2018年9月,拥有200年历史的巴西国家博物馆陷入火海,大约90%的文物被烧毁。巴西总统特梅尔痛惜道:“两百年来的努力、调查和知识毁于一旦,这对所有巴西人来说都是悲伤的一天。”七个月后,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整座建筑损毁严重。火灾发生后,数百人在巴黎圣母院附近跪地祷告。

每当这些承载着文明与历史的建筑物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时,这些危机所带来的不仅是物质意义上的损失,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种创伤。

而故宫博物院作为世界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最丰富的中国文物藏品收藏宝库,它的一举一动,所有人都在看着,损失不得。因此,故宫的安全,也就成了所有故宫人的“生命线”。

当单霁翔回忆起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时的心情,他说,“我们每天都是担惊受怕的状态,如履薄冰。但是我们要积极地保护,不能坐以待毙。要针对存在的隐患,持之以恒地,哪怕用三年、五年也要把它们坚决地解决掉。”

为了预防突发情况的发生,故宫定期举行消防运动会、消防演习,进行义务消防队的训练,检测避雷设施的灵敏度等。除此之外,故宫还设置了5个中控室、65面大屏幕,连接3000多个摄像头,对故宫进行严密的监控,这也是许多博物馆都做不到的配置。

数字化故宫运用到的技术(虚拟现实数字交互)(2)

单霁翔接受凤凰网《舍得智慧讲堂》采访

想要真正“守好”故宫的门,单霁翔却选择了“开门”。为了让“博物馆不能是封闭的孤岛”,他让故宫的开放区域从过去的30%,增加到今天的80%。开放,意味着风险,意味着责任。但单霁翔看到了自己的风险与责任外,这一举动带给这座博物馆与所有观众的意义。

在强大的安防系统和每天严格的安检下,故宫的许多区域变成开放的空间,观众在参观过程中相互监督。因而,抽烟、丢垃圾、乱刻乱画等现象再难出现,故宫变得更安全了。

对于文物保护事业,他的思路也是一以贯之。他说:“文物保护不是我们的专利。只有把保护文物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交给民众,大家共同保护,文物才会更安全。”

“50后”的 科技追求

让过去与现在未来相遇

当恢宏的故宫角楼结合前沿的虚拟现实技术,昔日建筑的肌理在眼前重现,人们得以感受中华建筑的博大精深;当《清明上河图》遇上数字互动技术,观众成为画中人物,乘着小船看遍汴河边的北宋繁华;当故宫里1862690件文物藏品都进入互联网的数据库,来不了故宫的人们也可以通过网络和手机赏画、品诗、鉴宝……这些新技术背后,少不了单霁翔的推动与支持。

作为一个50后,单霁翔对新技术的接纳与应用不逊色于现在的年轻人。每当出现一个新名词,他总是保持旺盛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对他来说,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考察这些新东西能否在故宫中得到应用。

数字化故宫运用到的技术(虚拟现实数字交互)(3)

单霁翔接受凤凰网《舍得智慧讲堂》采访

随着许多新科技出现,人们信息接收方式发生改变。为了让文化能够真正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让博物馆能够在新时代“适者生存”,单霁翔是最早推动数字故宫建设的人之一。他希望,在永不打烊的线上展览里,用“超链接”的方式辐射更多的年轻人,文化遗产的传播也能拓展出更丰富的新方法。

目前,故宫已推出10个系列APP,例如“故宫展览”、“每日故宫”、“故宫社区”等,几乎每个都获了奖。网友们对它们高度评价:故宫出品,必属精品。

数字化故宫运用到的技术(虚拟现实数字交互)(4)

故宫的系列APP

数字化故宫运用到的技术(虚拟现实数字交互)(5)

故宫里的数字多宝阁

为了让观众的参观更便利、更有尊严,如今,故宫还推进网络建设,让科技无处不在。打开“寻花图”,观众就可知道此花为何花,彼花开何处;通过手机,观众就可查看最近的洗手间和展厅位置……

不久前,苹果公0司CEO库克参观故宫,并体验故宫的相关APP后,他在微博上对此盛赞: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故宫博物院出品的这些app令人拍案叫绝!这些app继往开来,成为帮助全世界的人们了解中国的绝佳方式。

在故宫,厚重的历史与丰盈的文化相互交融,创意与科技则让它们与未来相逢,文明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得以延伸。

赤子之心 专业以待

把工作当学问做 把问题当课题解

回忆起童年,单霁翔总爱坐在一个小马扎上,听四合院里的大人们从山南海北的世界形势讲到柴米油盐的家长里短。在不大不小的四合院里,人们能望星空,能接地气。浓浓的“亲情”二字,弥漫在四合院里,温暖着每一个居住其间的人。

在单霁翔心中,在北京存在已800年之久的四合院非常适应当地的风土人情,应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居住形式。但随着现代化进程,许多北京的老建筑开始显露出跟不上时代节奏的“疲态”,一些四合院被称作“危旧房屋”,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最后逐渐消失。

在四合院长大的经历,让单霁翔对这些历史建筑充满情感。1980年,单霁翔通过高考,成为国家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赴日本学习建筑学,并选了当时一个较为冷门的研究课题:城市规划里的历史地段保护。从此,单霁翔正式进入文化遗产保护专业。

数字化故宫运用到的技术(虚拟现实数字交互)(6)

单霁翔接受凤凰网《舍得智慧讲堂》采访

学成归国后,单霁翔开始从事文物保护工作。1994年,他出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大部分工作都围绕着北京四合院、筒子河、明城墙等文化遗址的保护和整治,这也让单霁翔更清晰地看到了这些历史建筑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

“不能固化地说我们就是要保护当年”,单霁翔希望在“改造”与“保护”之间寻得一个平衡点。为了更专业地解决问题,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决定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读博士,师从吴良镛先生。

那时已四十多岁的单霁翔每天和一群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教室里一起上课,“我知道会很苦,读博士会扒一层皮的。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还得写作业、写论文。但我又在想,这会改变我的人生”。通过这四年半的学习,单霁翔写出了三本专业著作。

数字化故宫运用到的技术(虚拟现实数字交互)(7)

单霁翔接受凤凰网《舍得智慧讲堂》采访

“把工作当学问做、把问题当课题解”,这是单霁翔的座右铭。在对15178座四合院进行深入研究,认真分析每个院子的特点、历史、结构与存在的问题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修补与改造计划。于是,故宫周围这片大面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得以保存,宏伟辉煌的壮丽与人间烟火的素朴在这里交织成画。

童年对人的一生有着巨大影响。这个被四合院呵护着长大的孩子,最后也成了这些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即使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后,他的忙忙碌碌不变,他的赤子之心不变。这颗守护文物的匠心,在年深月久里,也已成为单霁翔生命的一部分,再难割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