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七十五首望洞庭(唐诗中的九曲黄河)

从今天开始,将分几期连续介绍唐诗中的九曲黄河,看看唐代大诗人是怎样用灵动的笔,描绘壮丽的母亲河?其中又有哪些优美动听的故事。好了,话不多说,让我们沿着唐代诗人的诗文之路,进行黄河之旅吧。

古诗七十五首望洞庭(唐诗中的九曲黄河)(1)

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等九省(区)。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的蓝田猿人化石证明,至少在80万年以前,在黄河流域就有了原始人的足迹。

黄河的河源在哪里?古代有着模糊的说法和优美的神话。从唐太宗李世民写的《黄河》诗句:“源发昆仑”得知,黄河的源头在昆仑山中,而昆仑山,则是泛指积石山更西面的大山,可见这是对黄河源头的一种模糊说法。

根据《史记》记述,西汉时的张骞出使西域回来后,在给汉武帝的奏章中谈到,当时西域地区的人们传说,塔里木河流入蒲昌海(今罗布泊),而蒲昌海的水渗入地下,到东面1000多公里之外的积石山,又重新流出地面,成为黄河。当然这种说法缺乏任何根据。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他写的一组九首《浪淘沙》诗中,就涉及到黄河的河源。

古诗七十五首望洞庭(唐诗中的九曲黄河)(2)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至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有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挟带着万里泥沙,在狂风巨浪的波涛中,自天边滚滚而来。现在我将沿河而上,直到银河去,一直去到牛郎织女的家中。

古诗七十五首望洞庭(唐诗中的九曲黄河)(3)

诗中记述了有关黄河河源的神话:传说汉武帝派张骞去探寻黄河河源,张骞乘船沿河而上,航行了一个多月,在迷茫之中到了一个地方,有城池建筑,在一所房子内见有女郎织绵,又见一青年男子牵牛到河边饮水。张问他们说:“这是什么地方?”织绵女郎拿出一块石头给张,说你回去问严君平就知道了。张骞回来后,找到在成都给人算命的严君平,严看见石头后非常惊奇,说:“这是上天织女的支机石,你从哪里得到的?”张骞把经过说了一遍,严说:“怪不得前些日子有一天我观察天象,看见克星犯牛斗,原来是你乘船顺着黄河进入了天上的银河,遇见牛郎织女,而使得造成了这样的天象。

古诗七十五首望洞庭(唐诗中的九曲黄河)(4)

1952年曾进行了详细的科学考察,认为青海省的约古宗列曲是黄河正源。1978年,再次对河源进行考察后,发现卡日曲比约古宗列曲长30公里,江水面积多700余平方公里,流速也大两倍以上,因此应以卡日曲为黄河正源。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恣各雅山,三脚下几个泉眼流出的清水,就是黄河的源头。

唐代河中府所管辖的范围,基本上是一片平原,仅在南端及东南,有着较大的山脉中条山,它的主峰雪花山位于今山西永济东南十余公里处,海拔1994米,从北面的平原上南望中条山,显得非常高峻。它与西面奔腾南流的黄河一起,构成河中一幅雄伟的山川图景。

唐代蒲州最有名的去处,要算是鹳雀楼了,而咏鹳雀楼最著名的诗篇,就是下面这一首:

古诗七十五首望洞庭(唐诗中的九曲黄河)(5)

◣登鹳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明亮的阳光照耀在中条山上,它一直延伸到目力所及的尽头;北来的黄河水滔滔不绝地流向大海。要想把这千里之内的壮丽山河景色,尽收眼底,那就请再上一层楼吧!

古诗七十五首望洞庭(唐诗中的九曲黄河)(6)

诗题中的鹳雀楼,为北周将军宇文护镇守蒲州时所造,楼位于浦州城西南的高岗上,高三层,因经常有鹳雀栖息其上,因而得名。在鹳雀楼东南,横亘着中条山,距楼不足十公里。在楼西面约十余公里处,就是奔腾南流的黄河。因此,登上鹳雀楼,高山大河的雄伟景色,可尽收眼底。

好了,本期唐诗中的九曲黄河,就先介绍到这儿,下期精彩继续。

本文由爱文化的小驹原创,头条号首发,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古诗七十五首望洞庭(唐诗中的九曲黄河)(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