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为什么没有脚神话故事(蛇在上古的时候究竟有怎样的寓意)

在古代很多的神话故事当中,女娲也好,伏羲也好,他们都被形容为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蛇,为什么要以这种形象来展示,在古人的眼中,蛇会不会有什么特殊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到了冬天蛇会冬眠,身体长大的时候会蜕皮,这是它们的习性在冬眠的时候,蛇就像死去了一样,然而等到寒冬过去,蛇的复苏就如同重生一般,蜕皮的时候,蛇会用尽全身力气去挣脱原来的躯壳,经过了这个阶段就会长大一分,这点看来就像重生一样这样看来似乎是有着重生的寓意在其中,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蛇为什么没有脚神话故事?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蛇为什么没有脚神话故事(蛇在上古的时候究竟有怎样的寓意)

蛇为什么没有脚神话故事

在古代很多的神话故事当中,女娲也好,伏羲也好,他们都被形容为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蛇,为什么要以这种形象来展示,在古人的眼中,蛇会不会有什么特殊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到了冬天蛇会冬眠,身体长大的时候会蜕皮,这是它们的习性。在冬眠的时候,蛇就像死去了一样,然而等到寒冬过去,蛇的复苏就如同重生一般,蜕皮的时候,蛇会用尽全身力气去挣脱原来的躯壳,经过了这个阶段就会长大一分,这点看来就像重生一样。这样看来似乎是有着重生的寓意在其中。

女娲补天

可是这种特性不仅只有蛇才具备,像青蛙,或者蜥蜴都具有这种能力,但为什么偏偏是蛇呢?我们先来看一下神话故事中存在的神兽螣蛇,这种蛇具有飞行的能力,不过仅仅这一点是不足以让其成为神兽的,不妨来看一下它的原型动物。宋朝时候一本古籍《坤雅广要》中写道:“螣蛇一名神蛇,亦曰灵蛇。”这其中的“神”和“灵”都表达出了对螣蛇的崇敬,值得一提的是,螣蛇所具备的神通,就是重生这种强大的力量。

螣蛇

在《淮南子》中有记载:“神蛇自断其身,而自相续注,长三尺,色似金,熟视之,微黑,不毒。人触其怒,则自断若刀截,怒定,相就如故。”,其表达的意思就是这种蛇就算是被砍成几节也不会死亡,并且还能把自己被斩断的身躯重新接上,它还能自己断成几节,不过想让它这样做的话,就要先让它发怒,然后它就会自断身躯,断裂的地像刀切开的一般,等它不生气了,又会慢慢的组合在一起,跟之前一样。这段话把螣蛇所具有的重生的能力以一种极其生动的方式展现在了世人眼前,就仿佛这神奇的一幕刚才就在作者眼前发生过一般。

淮南子内页

而在晋朝的时候,傅休奕写了一首古诗名为《灵蛇铭》,“嘉兹灵蛇,断而能续。飞不须翼,行不假足,上腾云霄,下游山岳。逢此明珠,预身龙族。”,在他的眼里,螣蛇的神力和龙族相比也相差无几,从这一点足可以看到古人对于螣蛇及其崇拜了,螣蛇既能断体重生,又能腾云驾雾,所以很多人都将螣蛇和龙并提。而在《山海经》中,伏羲、女娲、烛阴等都有蛇的身躯,其实可以看出古人实际对于这些神话中的神明,寄托了重生以及神通广大的愿望。

烛阴

上面说的都是神话中的五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螣蛇的神话色彩渐渐褪去,越是知道其神话的本质,越是不会被其吸引。在清朝的时候有一本书叫做《古今怪异集成》,这本书中对待螣蛇不再敬畏,而是写了这么一个故事:在康熙年间,一个人在一座古塔中遇到了螣蛇,用刀把它切成了好几节,然后螣蛇再一次连接上了自己的身躯,再切开再连上,最后那人把螣蛇切开之后,将断躯丢在树上或者扔出墙外,它才没有将身体连接上。

山海异兽

到了1992年的时候,《北京晚报》登出了这么一则奇闻,大意是神农架有一种很奇怪的蛇,可以自己断成好几节,然后断开的每一节都会蠕动着向蛇头的方向移动,然后会再次变成一条 完整的蛇钻进草丛里,当地的人管这种蛇叫“碎蛇”,而且还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材。其实在古籍中,这种蛇早有记载,其实叫做脆蛇,顾名思义身体比较脆,容易断,但是断开之后还能自己接上,而且还能一跳几尺高,为了躲避追捕它的生物,它会故意弄断自己的身躯,然后再控制自己的身体不停跳跃,以此吸引捕猎者的目光,这时候头部便会趁机逃跑,过一段时间之后身体又会重新长出来。

山海异兽

其实想一下,这和壁虎的尾巴功能是不是很类似?不过脆蛇并不是蛇,而是一种没有脚的蜥蜴,属于蛇蜥科,整个身体有2/3都是尾巴,而且是像壁虎那样可以断裂重生的尾巴,但是我国境内目前为止仅仅还存在两种脆蛇蜥,并且还濒临灭绝,很难再看到了。所以,古人们所描绘的螣蛇,也许不仅仅是想象,很可能他们亲眼见到过这种神奇的生物,而其重生的能力更是让得古人无比渴望。

蛇蜥科

长生不死是一个梦想,于是古人们把螣蛇神话,想拥有它们一样的身躯,伏羲女娲或者烛阴半人半蛇的形象,想来也不是完全靠想象且没有道理的,对于此,屏幕前的你又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