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美猴王唐僧赶走悟空(明知唐僧有难观音却不让悟空去救)

真假美猴王唐僧赶走悟空(明知唐僧有难观音却不让悟空去救)(1)

文/范泛记书

西游取经,表面上主角是唐僧师徒四人,但幕后还有一位重要人物,她就是观音菩萨。

观音可说是取经故事的总导演,从故事线索到人物设定再到剧情安排全由她一手操办。

她不仅是总导演,还是安保工作的总负责人。除了安排孙悟空等三个徒弟保护外,每当唐僧有难,菩萨往往会及时出现,帮助师徒化险为夷。

但有一次,也是西游记中唯一一次,观音明知唐僧将遭逢不测,却把猴子留在身边,不让他去搭救师父。这一节就出现在真假美猴王的故事里。

真假美猴王唐僧赶走悟空(明知唐僧有难观音却不让悟空去救)(2)

当时,孙悟空打杀了几个抢劫的亡命之徒,唐僧深怕拖累自己,再次断绝与猴子的师徒关系,又将他撵出了取经队伍。

气不下的孙悟空跑去南海哭诉自己的不公遭遇,央求菩萨念个松箍儿咒,好放他回花果山。

观音报以一个歉意的微笑,告诉猴子这紧箍儿是如来给的,只教了她紧箍儿咒,却不曾告诉松箍儿咒怎么念。

悟空便道:“既如此,我告辞菩萨去也。”

菩萨问:“你辞我往哪里去?”

猴子道:“我上西天,拜告如来,求念松箍儿咒去也。”

菩萨道:“你且住,我与你看看祥晦如何。”

谁知这菩萨并没帮猴子看吉凶,而是给唐僧瞧起了祸福。

她慧眼遥观,随即开口道:“悟空,你那师父顷刻之间,就有伤身之难,不久便来寻你。你只在此处,待我与唐僧说,教他还同你去取经,了成正果。”

菩萨如是说,孙悟空便不敢造次,规规矩矩侍立观音莲台之下。

耐心等待后,猴子终于见到了前来搬请救兵的沙和尚,也知道出现了一个假冒的美猴王。这之后,孙悟空为验明正身,与假猴子上天入地,四处找人辨别,一直闹到西天大雷音寺如来佛祖处才分出真伪,最终打杀了冒牌货六耳猕猴。

真假美猴王唐僧赶走悟空(明知唐僧有难观音却不让悟空去救)(3)

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家喻户晓,而六耳猕猴的出处也有公论。两只猴子打闹到雷音寺时,如来正在殿中讲经,他对大众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竟斗而来也。”所谓“二心”,既是善恶之念。六耳猕猴,正是悟空心中恶念所生,所以与他同象同音,身上的功夫,手上的兵器,乃至头上的紧箍儿都一般无二,只是更加邪恶、残暴。

这一节故事非常精彩,但我们往往把关注点放在孙悟空的真假上面,而忽视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本篇的题目,观音明知唐僧有难,却为何不让猴子赶快去救?仔细思考,这里面疑问重重,门道很深。

首先,观音预测出唐僧有难,肯定要对整个事态进行研判。在基于唐僧没有性命之忧的前提下,菩萨才不急于让猴子去救人,反倒是让他安心在南海待着,等着人家找上门来。

其次,如果知道唐僧并无性命之忧,那她肯定对六耳猕猴有所了解,否则绝不会如此放心。按照书中表述,真假美猴王闹到大雷音寺,观音也准时赶到。如来问观音是否知道真假?观音回答:“前日在弟子荒境,委不能辩。他又至天宫地府,亦俱难认,特来拜告如来,千万与他辨明辨明。”听了这话,如来笑了,评价起观音的法力来:“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然后娓娓道来六耳猕猴根源。由此看来,观音是不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

第三,沙和尚找上门,告诉观音出现了假冒孙悟空。菩萨便让猴子去看一看,还说:“是真难灭,是假易除,到那里自见分晓。”这一举动违反常理,本来真猴子在南海,假猴子在花果山,真假还是能分辨的。菩萨的做法却让真假混到了一起,彻底辨别不出来了。直接后果是闹出了极大的动静,上至天庭下至地府,五届三山、神魔鬼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成为一时的轰动事件。是不是有弄巧成拙的味道?

第四,打杀了六耳猕猴,如来让孙悟空快去保护唐僧取经,而那猴子却仍以唐僧不收他为由提出辞职申请,请如来收回紧箍儿放他还俗。如来道:“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听了此话,猴子还未来得及反应,观音在旁却急忙合掌谢恩,然后领着悟空去见唐僧。见了唐僧,她说明原委,并告诫道:“你今须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须得他保护你,才得到灵山,见佛取经,再修嗔怪。”这句话的最后四个字“再修嗔怪”可说是对唐僧提出的严肃批评了。

梳理一下上文,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以下脉络:

1.菩萨知道六耳猕猴的出现,但不会对唐僧下杀手。

2.她让孙悟空按兵不动,不去保护唐僧,从而使得六耳猕猴成功行凶,而她作为人证,又能证明孙悟空的清白。

3.案发之后让真假猴王见面,使得众人难以分辨,最终要闹到如来佛祖面前。期间虽然有人(如地藏菩萨的谛听)能辨别出真伪但也不敢说破。

4.见了如来,也除去了六耳猕猴,但事情并未结束,猴子还要辞职。

5.为安抚猴子,如来亲口说出“汝亦坐莲台”的许诺。这个“莲台”可非同一般,而是成佛的指标。取经结束后,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西游记》第一百回排出了佛教谱系,悟空虽是最有一位佛,但成佛者总共也只有四十九位。

6.为孙悟空争取到成佛指标还没完,观音又受如来委派,对唐僧提出了“再修嗔怪”的口头批评。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真假猴王故事的背后,观音菩萨竟有这么多小动作,她为了什么?目的其实很简单——扶助猴子、教训唐僧。唐僧是金蝉子转世,是如来的得意门生,观音帮助他取经是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两人之间是公对公的工作关系。孙悟空则不同,他是观音一手培养起来的后生力量,倾注了大量心血,感情也格外深厚,两人之间岁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情。事实上,没有观音也会有唐僧,但如果没有观音就绝没有孙悟空。所以,在真假美猴王的矛盾冲突中,观音借势用力帮助猴子是顺理成章的事。

观音又为何要教训唐僧呢?一则,唐僧有时的确令人厌恶,莫说普通人气愤,连慈悲为怀的菩萨也会反感。二则,唐僧一旦犯浑就会殃及猴子,这更会惹起观音心中的不快。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所以要借这个机会好好敲打一下不知趣的老和尚。

前往“蜗牛看西游”公号,可看到相关文章《谛听听出真假孙悟空为何不敢说出真相,它在怕什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