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真的资质平庸吗 曾国藩大名

曾国藩真的资质平庸吗 曾国藩大名(1)

人生在世,有人希望有大名,有人希望有清名,而有人却徒有虚名,曾国藩似乎对这三个名都不太在意。

事实上,他又恰恰因为有“大名”和“清名”,而成为贤达之人,被后人称为半个圣人。

曾国藩真的资质平庸吗 曾国藩大名(2)

一、不居大位享“大名”

自古以来,地位和名望都是人们追逐的目标。这件事本身并没有对错,关键在于获得的地位和名声是否与实际相当。

曾国藩认为,名望和实际应该相互协调,就像形状和影子一样。也就是说,外在的名声应该与实际情况相统一。

如果一个人有美德和善行,就应该获得好的声望;如果一个人品行不端,就应该获得坏的名声。

所以,追逐名望本没有错,但追逐的必须是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名望,而不能追求大名和虚名。

自古以来,那些一味追求大名和虚名的人,往往不会有太好的下场,甚至会招致大的灾祸。

所谓“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一旦拥有了极大的名望,往往就会招致他人的嫉恨,灾祸就随着来了。

曾国藩虽然已经享有大名,但却仍然时刻保持小心谨慎,就是这个道理。

在《谕纪泽·不居大位享大名》中,曾国藩就告诫儿子曾纪泽:“余决计此后不复作官,亦不作回籍安逸之想,但在营中照料杂事,维系军心。不居大位享大名,或可免于大祸大谤。若小小凶咎,则亦听之而已。”

从中,可以看出曾国藩的淡泊名利,也可以感受到他的小心谨慎。

曾国藩真的资质平庸吗 曾国藩大名(3)

二、“虚名”要不得

至于“虚名”更是要不得,追求虚名往往会招致实祸。

曾国藩多次在家书和日记中讲到虚名的害处,他说:“古之得虚名,而时值艰者,往往不克保其终”。可见,他深知浪得虚名之害。

“家中兴衰,全系乎内政之整散。尔母率二妇诸女,于酒食纺绩二事,断不可不常常勤习。目下官虽无恙,须时时作罢官衰替之想。”

做人就是要居安思危,即使现在官场上还算顺利,但要时时刻刻做好被罢官的准备。可见曾国藩时刻保持着小心翼翼的状态。

曾国藩之所以能够善始善终,与他这种小心谨慎、不享大名虚名的为官准则是分不开的。

曾国藩真的资质平庸吗 曾国藩大名(4)

三、居官不可有“清名”

自古以来,人们都对清官大加赞赏,并把清官称为青天大老爷,意欲奉为神灵。

曾国藩一生坚持清廉俭朴,但却提出“居官不可有清名”,让人很是费解。

曾国藩在《谕纪泽·居官不可有清名》中,就因为曾家修理房屋花钱太多一事发过脾气。

“富圫修理旧屋,何以花钱至七千串之多?即新造一屋,亦不应费钱许多。”

曾家在湘乡的老房子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非常破旧。在曾氏兄弟发达之后,登门拜访的人越来越多,老房子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于是,同治四年,九弟曾国荃出钱将曾家的老房子进行了翻修,老四也参与其中。曾国藩知道后非常生气,认为他们过于奢靡浪费。

“余生平以大官之家买田起屋为可愧之事,不料我家竟尔行之。澄叔诸事皆能体我之心,独用财太奢与我意大不相合。”

曾国藩认为子孙后代一旦习惯了奢侈的生活,就不能再接受俭朴的生活,几位弟弟的做法会使后辈们养成奢侈的恶习。所以他因此而不满。

曾国藩愤怒之下,发誓有生之年不再踏入新宅半步,最终他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从此之后,每次回乡他都住在旧宅中,直到去世也没有踏进新宅半步。

“凡居官不可有清名,若名清而实不清,尤为造物所怒。”

因为这件事,曾国藩提出了“不可有清名”之说,他认为如果有一个人徒有“清名”,但做不到清正廉洁,那是非常可怕的事。

曾国藩真的资质平庸吗 曾国藩大名(5)

四、为何“不可有清名”

为什么曾国藩一方面追求清廉俭朴,另一方面又说“不可有清名”呢?据分析,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其一,人身在官场,很难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成为真正的“清官”。

虽然曾国藩自己可以做到洁身自好,但在很多情况下也要遵守官场的“潜规则”,否则就会被别人挤兑,甚至视为另类。所以,平时他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好自己,顺其自然。

而对于其他人,就更能做到这一点。大多数人只会随波逐流,最终随了大流。

其二,人这一辈子,很难做到名副其实。当时的官员如果只靠俸禄,很难维持生计,更谈不上过富裕的生活。所以绝大多数官员都有很多“灰色收入”,有人甚至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贪财敛财。有句话叫“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说得就是这个事实和道理。

其三,曾国藩虽然自己能够做到勤俭节约,但却没办法让家人和自己一样厉行节约。曾国藩的几个弟弟都没有戒除追求奢侈、贪图享受的不良心态,纷纷在家盖房造屋,这也是曾国藩不敢享有清名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曾国藩虽然不希望享有“清名”,但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身的清廉,他的清廉并不是虚伪的表面功夫,而是实打实地从骨子里做到了这一点。

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不要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要做到名副其实。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