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四十三回读书札记(悟仙缘是读者的一厢情愿)

《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贾宝玉在癞头和尚的引领下二次游历太虚幻境,再看到“薄命司”的“金陵十二钗正(副)册”,幡然领悟,看透了天机,从昏迷中醒来后彻底活明白了,活得洒脱、通透了,贾府的一切都成了“浮云”。

红楼梦第四十三回读书札记(悟仙缘是读者的一厢情愿)(1)

不少读者始终放不下黛玉的悲苦命运,对宝玉是 有些怨恨的。不过,当看到宝玉彻底斩断情缘,再不是“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浊臭逼人”,反而“不但厌弃功名仕进,竟把那儿女情缘也看淡了好些”,对宝钗、袭人、麝月等多事冷眼相待之时,读者内心有些释然了,宝玉“抛弃”了黛玉,最终也“抛弃”了宝钗、袭人等,大家都“殊途同归”了。

可是,恰恰因为这点,暴露出后四十回大概率不是作者的原意了。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前几回这几段文字,读者看得都心疼不已,何况亲历变迁的作者呢?虽然“瞒消息凤姐设奇谋,泄机关颦儿迷本性”、“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等几节,让读者捶胸顿足、悲痛欲绝,即使再加上贾府被抄、迎春归西、探春远嫁、湘云不幸,等等,但终究没有达到“一把辛酸泪”、“怀金悼玉”、“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那个悲剧程度,总是还差那么点儿劲儿。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十四首判词,加上引子、收尾共十四之曲子,作者借用《推背图》的方法,暗示了大观园中众女子命数运际。

甲戌眉批:世之好事者争传《推背图》之说,想前人断不肯煽惑愚迷,即有此说,亦非常人供谈之物。此回悉借其法,为众女子数运之机。无可以供茶酒之物,亦无干涉政事,真奇想奇笔。

——《脂砚斋评石头记》第五回

我觉得,读者之所以能够读懂第五回的判词和曲子,一方面有专家学者解读的原因,另一方面第一百一十六回的宝玉再续仙缘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这不正是作者草灰蛇线、伏笔千里的妙处所在吗?

我看倒未必。前八十回中,前后照应的地方已经不少,但作者从未用明笔点睛,都需要作者自己慢慢地琢磨,可后四十回中,出现了不少明笔,以照应前回的伏笔。乍一读来,确实是那么回事,可细细回味,就有些别扭了。

如果作者自问自答,何必还有“谁解其中味”呢?何必还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