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刘备早期谋士(三国此人谋略不亚诸葛亮)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三国中刘备早期谋士?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国中刘备早期谋士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东汉末年,马良投身刘备后,献出一条保守荆襄之策。马良的策略,平常无奇,没什么特别之处。换成任何有些见识的人,随便都能应对出来。实际未然,马良之计,却是平中显奇,奇中带刚,刚中带柔,值得慢慢回味。特别是马良的保守荆襄之策最精髓莫过于后半部的八字方针:南征四郡,积收钱粮。这条计策,一下子就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的前半部“先取荆州,站稳脚跟”的规划不谋而合,一下子就被刘备所采纳,一下子就跃入刘备阵营的核心,参与刘备集团一系列决策。
如果说《隆中对》是诸葛亮为刘备量身定做的一份总体性、纲领性的文件,不如说保守荆襄之策是马良为《隆中对》进行细化的一份分阶段、分步骤的规划。马良的保守荆襄之策虽是对诸葛亮《隆中对》里“先取荆州,站稳脚跟;再取益州,汉室中兴”中的“先取荆州,站稳脚跟”进行谋划及实施,但比《隆中对》更精确,更具可行性。
具体如下。
其一,天下形势改变。
赤壁之战后,曹操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由于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被迫退据北方,重新积蓄力量。由于失去荆州水军,直接导致了曹操在短时间内无法跨越长江作战,从而失去终其一生唯一一次扫平天下的机会。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胜极其强大的曹操。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抢占荆州、南郡和襄阳,占据立足之地。总而言之,赤壁之战后,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形,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基础。
其二,荆州势力变化。
荆州,从赤壁之战前,刘表刘琮一家基本独占九郡(孙权击败黄祖,占领江夏郡南部),变成曹操、孙权、刘备三家争夺及荆南四郡摇摆不定。曹操占据荆州北部的南阳郡、襄阳郡、南乡郡三郡再加长江北的江夏一部分;孙权占据江夏江南部分;刘备抢占荆州、南郡和襄阳三地;荆州南部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各自为战,左顾右盼。为此,赤壁之战后,荆州中北部五郡(南郡、江夏郡、南阳郡、襄阳郡、南乡郡)分别被曹操、孙权、刘备夺取。
其三,孙(权)刘(备)矛盾转移。
赤壁之战前,孙权刘备是抵抗曹操的盟友,只有共同利益(不被吃掉,保持现状),没有个人私利;只有共同的敌人,没有共同的朋友。所以孙权刘备联盟,没有内部矛盾,只有外部矛盾。共同利益是孙权刘备合作的基础。外部矛盾是孙权刘备同心敌忾的动力。赤壁之战后,曹操战败,退回北方。孙权刘备没有共同的敌人,缺少共同的利益,外部矛盾也消失,只剩下各自私利,并引发了内部矛盾:争夺荆州,利益不均。利益不均将是孙权刘备明争暗斗的导火索。内部矛盾是短期内孙权刘备面和心不和的隐患。因此,曹操孙权刘备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谁也吃不下谁。
马良的保守荆襄之策,与诸葛亮《隆中对》相比,不仅更具体,更细化;还更可行性,更可操作。至此,马良开始“学而优则仕”的人生之旅。
笔者按:务实,指致力于实在的或具体的事情,也指讲究实际。马良,荆襄贤士,一出道就为刘备提供一条更具体,更具可行性的阶段性规划,细化并精确了诸葛亮的《隆中对》,对刘备今后的称霸称帝起到推动作用。正所谓,要向别人传道,先要自己懂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