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全部及年代(鲁迅87年前的花边文学)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鲁迅《热风》

1934年是中国的杂志年,小品文年,53岁的鲁迅写了散文短评《花边文学》。文字的长度像互联网时代的一篇头条,目测平均500字左右。内容包罗万象,有时代的现象也有时代的担忧。可能是太出名太得罪人,鲁迅为了顺利投稿《动向》和《太白》杂志,自主研发了27个分身投稿,让人不能细辩。这些有男有女的笔名看上去像真实世界的人,也像武侠小说中的人:

张承禄,赵令仪,倪朔尔,栾廷石,越客,邓当世,宓子章,翁隼,孟弧,韦士繇,黄凯音,崇巽,黄棘,白道,曼雪,梦文,公汗,常庚,莫联,史贲,康伯度,焉于,越侨,张沛,仲度,苗挺,阿法。

鲁迅作品全部及年代(鲁迅87年前的花边文学)(1)

他的笔名有大咖大侠和不得志的人,他设计的话题有名人,电影,名人与名人间的思想碰撞,有探讨未来,也有分析趋势,几乎像电视媒体覆盖了所有的人群,从“女人未必多说谎”、“北人与南人”、“小童挡道”、“法会和歌剧”、“此生与彼生”、“趋时和复古”、“莎士比亚”、“骂杀与捧杀”。

他的话题看似分裂毫无关系,但都是解决了一些那个时代的担忧,你随时拿一段都可以搬上节目作为脱口秀。或许就像马东在13邀中过的,大致的意思是:语言类节目本质上的话题并没有本质差别,只是服务这个时代的人群,很多问题很多边缘的思考,历朝历代都一样。

《花边文学》就像在87年前新的媒体--杂志上的一档节目,用不同的价值观和立场点醒那个时代的变与不变。

鲁迅作品全部及年代(鲁迅87年前的花边文学)(2)

1934年是世界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1934年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入尾声,美国消费主义文化已经形成,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暗涌时期,是海明威已经出版了《永别了,武器》鲁迅出版了《狂人日记》,周作人在用麦肯锡思维写了《艺术与生活》思考如何走出文学困境,从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的转变。

或许翻开《毛泽东选集1》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那个时代的中国情况,那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在分析农村阶级;在写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以革命战争打到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

鲁迅作品全部及年代(鲁迅87年前的花边文学)(3)

鲁迅已经全力以赴的呐喊,甚至受到了一些阻碍,他转换了思路和方法,选择用这种碎片化的短评,借助新的杂志平台,用相对轻松幽默诙谐调侃的方式,守护着光明。

或许他想做的就是《花边文学》中写的“倘使对于黑暗的主力,不置一辞,不发一矢,而但向“弱者”唠叨不已,则纵使他如何义形于色,我也不能不说——我真也忍不住了——他其实乃是杀人者的帮凶而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