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以后人生的真实生活(在-40生活是一种什么体验)
受寒潮天气影响
12月15日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多地出现-40℃的极寒天气
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
牙克石市伊图里河镇,为-46℃
气温再创当地今冬新低
“极寒”天气排行榜单上清一色的零下40℃
据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工作人员徐玉强介绍,12月14日8时至15日8时,呼伦贝尔市266个气象监测站最低气温≤-32℃的共有135个站,其中,≤-40℃的有40个站,-40~-38℃之间有13个站,-38~-35℃之间有42个站,-35~-32℃之间有40个站。
那么,在-40℃的地方生活是一种什么体验?中国气象报特约记者实地走访了呼伦贝尔、漠河这两个因“冷”而闻名的地方,一起来感受下这里冬日的生活!
1
滴水成冰、呵气成霜,那都是常事儿
牧民通嘎拉一家,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民族苏木,这里冬季经常会受到寒潮影响,12月15日,陈巴尔虎旗特泥河地区以-45.2℃的低温再次榜上有名。
通嘎拉告诉记者,11月底,这里连续几天遭遇大风降雪,部分地区积雪达20厘米。每次雪后,家人都得冒着严寒在自家门前开出一条雪道,以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
家门前,开出的雪道
在这里,每次出门都得全副武装。棉衣棉帽棉围巾,手套口罩厚皮鞋,一样都不能少。即便是这样,只要一出门,睫毛、头发、口罩和帽子上仍会结成厚厚的霜。
出门清理积雪后,戴的围巾上结满了冰霜
有人用冷得“冒白烟”来形容这里天气的寒冷。其实,“冒白烟”是由于气温低于-40℃,空气中的水蒸汽被迅速凝华成冰晶,形成低温条件下的冰雾。
资料图:极寒天气下的呼伦贝尔 供图/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
冰雾是高寒地区人们鉴定极端气温的一种标志。极寒天气下,除了冷之外,能见度也比较低,加上路面积雪湿滑,给出行带来很多不便。在街上,市民们行色匆匆,仿佛不想在这低温的环境下多待一分钟。
清晨,-42℃的图里河街道行人
记者想抓拍一些低温的镜头,然而,不一会儿,手机也被冻得不工作了,只能捂在大衣里保暖后再拍。
这个季节,镇上有许多卖冻货的地方,除了售卖冻鱼、冻肉、冻豆腐等,在“速冻”天气下的户外,水果、春卷、汤圆等也纷纷化身为“冻货”,那味道独具冬日特色。就连棒冰也都是摆在室外的,大概这就是传说中的,室外比冰箱冷吧。
冻梨图/呼伦贝尔人公众号
冻鱼图/呼伦贝尔人公众号
冻豆腐图/呼伦贝尔人公众号
同样以寒冷著称的黑龙江漠河,年平均气温为-3.5℃,历史最低气温为-52.3℃,素有“高寒禁区”之称,是中国的最北边城市,无霜期平均只有90天,冬季夜长昼短,时有奇寒。
图/中新网
在到漠河前,记者想象中的极寒生活是人们猫冬、路上行人稀疏,可是真正走进极寒中的漠河,记者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市场繁忙,物资供应有条不紊,和其他城市没什么两样,警察、快递员、消防员坚守岗位各司其职,“冰封”之中的小城漠河,生活依旧,工作如常。
被称为"神州北极"的漠河,因其独特的极寒气候,每年都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尝试泼水成冰、雪地爬犁等特色冬日活动。
泼水成冰 图/央视新闻
在低于-40℃这样的极寒温度下,一盆水放到室外,几分钟就会结上一层冰。呼出的哈气似乎马上就会结冻,这座城市宛如一个天然的“大冰箱”。
降雪过后,雪蘑菇初见模样图/央广网漠河市委宣传部供图
雪落成冰 图/央广网 漠河市委宣传部供图
2
-40℃极寒天气下的气象坚守
天寒地冻、滴水成冰,-40℃以下的天气对气象观测仪器设备来说也是一场“考验”,为确保数据监测准确、传输正常,基层气象观测员经常要提前对观测场及区域站仪器设备进行维护。
距离漠河县城85公里, 坐落着中国最北的气象站——北极村气象站.在冬季,这里的最低气温能达到-52.3℃
漠河市气象局吴树森同志笑着说到:“我们上班时都是全副武装,棉帽、围脖、手套和口罩全都戴上,但即使武装到了‘牙齿’,走到单位个个也都变成‘白头翁’和‘白胡子老头了’。在仪器维护过程中,为了更加准确地操作,经常不得不徒手进行维护作业,有时一碰到金属,手指头就被冻白了。维护工作完成后,全身往往都已冻透,脸上挂上了霜花。”
在-45℃以下的极寒气温开展观测
他告诉记者,以前,办公环境很艰苦,每年冬季值班室的窗台上都会结厚厚的冰,即便在屋内也得穿上羽绒服。漠河是国家基准站,一小时一观测,每次雪后,气象观测员都要进行仪器巡视,为了保护仪器,观测员们经常要徒手清理仪器上的积雪。
在异常的艰苦环境中,虽然天气非常寒冷,但是气象人会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设备维修维护和气象监测工作,用一份不畏寒冬的气象精神温暖着整个冬天,努力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作为‘神州北极’的气象人,我们始终觉得,对气象的热爱足以抵挡严寒。”他骄傲地说道。
在-45℃以下的极寒气温开展观测
说起冬季的气象观测工作,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气象台技术保障人员告诉记者,同样的检修工作,冬天难度升级不少,“主要是天气太冷了,手脚冻得都失去了知觉。而且,因为线细、操作空间小、带着手套不灵活,接线必须摘下手套操作,夏天几分钟能接完的线,冬天往往需要十几分钟甚至更长,因为接的线也冻硬了。不戴手套直接接触金属,那是一种钻心的疼!”
12月4日至5日,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气象局一行两人,驱车6小时前往市里最北端的区域自动站——伊图里河气象观测站,开展维修工作
不过,极寒天气下也有“意外之喜”。
在11月底的寒潮中,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民众在阿里河镇看到了神秘的“寒夜光柱”现象。
图为内蒙古出现的“寒夜光柱”供图/呼伦贝尔气象局
据悉,“寒夜光柱”,是一种冰晕现象,它的出现,正是因为高层大气非常寒冷。天气越冷,光柱反射越强烈。这样“高冷”的美,你喜欢吗?
好美!漠河寒夜现梦幻七彩光柱 视频/人民视频
在-40℃的极寒天气下
这里的人们
也是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为生活奔忙
为工作奋斗
冬日的那些烟火气
为生活增添了一份份温暖
天很冷
但,他们心火热
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作者:张娟 朱红 李哲
参考资料:新华社、央广网、北方新报微信公号、光明网、环球网、中新网、牙克石融媒
供图:除文中标明外,其他由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黑龙江省气象局、通拉嘎、郭淑晶、李险峰、陈和明、侯秉忠提供
审核:段昊书 高菲 韩志鹏
来源: 中国气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