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历史上有贡献吗(历史上的高俅是不是只会踢球不务正业)

高俅凭蹴鞠本领高得到皇帝的赏识,苏轼推荐给端王的姑父。

苏轼是大名鼎鼎的诗人,能够得到苏轼的欣赏,文学方面的造诣应该不错。

一次偶然的机会,端王邀请高俅蹴鞠,高俅高超的技术让端王对他军统领,最后掌管兵权。

高俅历史上有贡献吗(历史上的高俅是不是只会踢球不务正业)(1)

史书中没有记载高俅带兵打仗的情况,猜测高俅有一些带兵的本领,但是要统领整个军队应该是不行的,大宋的军队交到他的手上被打败是迟早的事情。

高俅的球艺精湛,他也因此得到了宋徽宗的亲睐和提拔,成为了宋徽宗的心腹。

古代时候,足球运动被称为“蹴鞠”,根据历史记载,蹴鞠这项运动是黄帝发明的。黄帝与蚩尤发生战争时,黄帝打败了蚩尤,黄帝为了好好地泄恨,便将蚩尤的胃割了下来,并在他的胃中塞满毛发。而后,做成一个球状让士兵们踢。

历史上,蹴鞠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便是宋带年间了。宫廷一般举行大型活动时,皇帝和大臣们都会参加蹴鞠比赛,后宫妃嫔也会积极参与,感受蹴鞠的乐趣。在朝廷的带动下,民间百姓们闲暇时间都会进行一场蹴鞠比赛。宋徽宗还是端王时候,高俅进入端王府看见大家在蹴鞠比赛,高俅便参与其中。端王被高俅精湛的球技所折服,对高俅进行了提拔。高俅凭借蹴鞠技巧进入了官场,开启了政治生涯高峰。

高俅历史上有贡献吗(历史上的高俅是不是只会踢球不务正业)(2)

宋徽宗登基半年后,便封任高俅为太尉。高俅当了大官之后,阿谀奉承的官员自然就多了起来。高俅一心想要建功立业,便组织军队,多次率兵进攻梁山。奈何梁山好汉个个都不是宋江之手,高俅也被张顺抓去。

历史上,高俅担任禁军首领一职。早年间,苏轼认为高俅是位人才,便把他推荐给朋友王铣。因机缘巧合之下,高俅凭借出色的球技,赢得端王赵佶赞赏。加上,高俅懂诗词文学,又擅长书法,端王更加重视高俅。端王即位后,为了正大光明地给高俅封职位,便让高俅到军队建功立业。高俅在军队时,立下了显赫战功,回朝后,宋徽宗加封高俅为禁军首领,让他掌管御林军。此后,高俅担任了长达二十年的禁军首领一职,他为了训练士兵的战斗力,还开创了一些有趣的训练方法,得到了宋徽宗的认可和赞赏。

历史上的高俅和《水浒传》中高俅虽然有些出入,但是俩人在官爵上,都是同等的显赫,是北宋朝廷的当红高官。

高俅历史上有贡献吗(历史上的高俅是不是只会踢球不务正业)(3)

作为《水浒传》的大反派,高俅的事迹挺具有故事性。高俅的故事主要体现在他为什么被重用的这一方面。高俅是街市上的小流氓,正经的本领一样都没有,林冲上梁山,梁山好汉招安后,也是他派人毒酒杀死多位梁山好汉,包括宋江、卢俊义、李逵等人,林冲是生了重病去世的。

施耐庵选高俅当本书的大反派,正是高俅这段踢球特殊的经历,踢球本来是玩乐的活动,如今成了选人的标准,无才无德还官至太尉,说明当时的朝廷已经昏庸到极致,梁山好汉反朝廷只是顺势而为。

历史上高俅是怎么死的?高俅活了多少岁

高俅(?—1126年),北宋末年人,生于汴京(今河南开封)。政治家。宋徽宗时期的官员,初为苏轼小史(书僮),善蹴鞠(踢球)。哲宗(赵煦)时,改从枢密都丞旨,王铣因奉命送礼物至端王赵佶处,被留用。赵佶即位为徽宗,更为所宠,擢为殿前都指挥使。加至太尉,与蔡京等“六贼”专权用事,为时人所恨。1126年(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随徽宗南逃,金军退,返京后,即病死。因是《水浒传》的主要反派人物而广为人知,也是北宋新党领袖之一。

《宋史.李若水传》中提到高俅死于靖康元年(1126):“李若水……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

高俅历史上有贡献吗(历史上的高俅是不是只会踢球不务正业)(4)

其实在正史中,高俅的记载并不算多,这很奇怪,因为一个太尉这么大的官职却没有本纪。并且对他的历史评价含糊不清,也就是说他不算是个大奸臣。因为这种人物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水浒传》就将他与童贯、蔡京和杨戬四人并称为四大奸臣。

历史上的高俅并非大奸大恶之人,只是巧于左右逢源罢了。记载亦是甚少,最终是善终。他并非同于水浒中所说。

石苍舒醉墨堂

【原文】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戃怳令人愁。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

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馐。

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

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

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的一生忧愁苦难是从识字开始的,因此,只要能写能认自己的姓名就可以了。更何况用草书来夸耀书法的神奇和快速,让人看了模糊恍惚令人发愁。我每每自笑曾经爱好草书,不想你也有这个“毛病”,不知道哪年才能病愈?还说这里面有什么最大的快乐,非常称心合意,和庄子的逍遥游没有什么不同。最近,先生建造了醉墨堂,就像啜饮美酒能消愁消除烦恼一样。

看先生这个样子,我才领会到柳宗元说得不错:嗜好土炭的病人吃起土炭就像美味佳肴一样。先生在书法艺术也可以说达到了最高境界,用坏的笔堆在墙边像山丘一样高。兴致来时,挥动笔墨多少纸都用得完,就好像骏马一转眼就踏遍九州大地。我的书法都是凭借想象力创造的,本来就没有什么章法,一点一画随手写来,也懒得去仔细推敲琢磨。

为什么我的随口议论独独被先生所容纳,就连只字片纸也会收藏起来?如果用“不低于钟繇、张芝”来评价先生,先生完全当得起;如果用“向下和罗晖、赵袭差不多”来评价我,我似乎还要好些。从今后,先生不用再像张芝那样临池苦学,池水尽黑了;那些未曾染色的白绢与其先写字后再染色做衣服,不如直接拿来做被褥床帐。

高俅历史上有贡献吗(历史上的高俅是不是只会踢球不务正业)(5)

注释

⑴石苍舒:字才美,京兆(即长安)人,善草隶书。人称“草圣三昧”。

⑵“姓名”句:《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⑶惝恍(chǎng huǎng):模糊不清,这里形容草书变化无端。

⑷何能瘳(chōu):一作“何年瘳”。瘳,病愈。

⑸至乐、逍遥游:均为《庄子》篇名。这里用其字面含义。至乐,最大最高层次的快乐。

⑹“乃知”二句:柳子,柳宗元。不妄,不假。珍馐,同“珍馐”,珍美的菜肴。柳宗元《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凡人好辞工书,皆病癖也。”“吾尝见病心腹人,有思啖土炭,嗜盐酸咸者,不得则大戚,······观吾子之意亦已戚矣。”

⑺“堆墙”句:《唐国史补》卷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弃笔堆积,埋于山下,号曰笔冢。”此谓石苍舒勤学苦练。

⑻“骏马”句:形容石氏草书神速,放笔快意,自由无碍。倏(shū)忽,疾速,指极短的时间。九州,指全国各地。

⑼意造:以意为之,自由创造。

⑽推求:指研究笔法。

⑾胡为:何为、为何。假:宽容,这里是作者的自谦。

⑿“不减”句:《法书要录》卷一《晋王右军自论书》:“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又《法帖释文》卷五载唐怀素书:“右军云:‘吾真书过钟,而草故不减张。’仆以为真不如钟,草不及张。”钟张,指钟繇、张芝,皆汉末名书法家。

⒀方:比。 罗赵:罗晖、赵袭,皆汉末书法家。

⒁完:完好。衾裯(qīn dāo):泛指被子。

高俅历史上有贡献吗(历史上的高俅是不是只会踢球不务正业)(6)

【作品鉴赏】

《石苍舒醉墨堂》苏轼以调侃戏谑的语气,称誉石氏草书的神妙,又融入对人生、政治生涯的感慨

苏轼是大书法家,有多篇诗谈到书法。像《凤翔八观》里的《石鼓歌》、《次韵子由论书》、《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和这首《石苍舒醉墨堂》,都是脍炙人口的。那几首诗都涉及论书,而这首诗纯粹从虚处落笔,尤其特殊。

这是苏轼早期的七古名篇。他后来的七古中常见辩口悬河、才华横溢的特色,这首即是这种特色早期成熟的表现。堂名“醉墨”就很出奇,诗也就在这名字上翻腾。

起首明要恭维石苍舒草书出众,却偏说草书无用,根本不该学。这种反说的方式前人称为“骂题格”。第一句是充满牢骚的话。这些牢骚是和苏轼那段时期的感受分不开的。在凤翔的前期,知府宋选对他很照顾。后来宋选离任,由陈希亮接任。陈希亮对下属冷冰冰的,又好挑剔,甚至苏轼起草的文字,他总要横加涂抹。苏轼对此很不满,在诗里也有所表现,如《客位假寐》。苏轼到了京城,正值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张变更法度,苏轼也不满意,以致后来因此而遭放逐。这时虽未到和王安石闹翻的地步,但心里有牢骚,所以借这首诗冲口而出。

《石苍舒醉墨堂》苏轼与对方同样是好书成癖,且以《庄子》篇名,表达书法创作时所感受到的快乐

这句话表面上不怎么样,但把“忧患”的根源归于“识字”,是有点惊人的。至于“忧患”到底何在,作者却一点即收,留下想象空间。古人轻视识字的,要数项羽最有名气。他认为字不过用来记记姓名,不值得学(《史记·项羽本纪》)作者巧妙地用了项羽这个典故而不落用典的痕迹。开头说,识字本是多余的事,更何况认草字;写草字,又写得龙飞凤舞,让人打开卷子一看惊叹不己,那就更不对了。“惝恍”二字形容草书的变化无端。“令人愁”明贬暗褒。这两句紧紧呼应下文“兴来”二句。这四句破空而来,合写两人而侧重对方。

五六二句从诗人到对方,在章法中是转换之处。苏轼是书法家,《次韵子由论书》一开始就说:“我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用“我尝好之”对比“君有此病”,也是明贬暗褒。“病”指其好之成癖,暗伏对方草书功力之深,引出下面六句正面点明“醉墨”的旨趣。七八两句把《庄子》两个篇名用来赞美对方草书功力之深。九、十两句正面点明以“醉墨”来命名的用意,十一、十二两句又用柳宗元的比喻回应“君有此病何能瘳”,看似批评,实是夸奖。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不倦,造诣必深。下面四句即是正面赞美。这四句极有层次,首句总提,次句暗用前人“笔冢”(如王羲之、智永、怀素等)的故事写其用力之勤。接下来写其造诣之深,这是用力之勤的结果。这两句又和篇首“神速”句呼应,一正写,一比喻。条理井然,语言飞动。

高俅历史上有贡献吗(历史上的高俅是不是只会踢球不务正业)(7)

《石苍舒醉墨堂》苏轼信笔点染,脱略故常,纵横捭阖,无不如意,多使用书史典故,无堆砌炫才之弊

“我书”四句回到诗人自己,呼应上文“我尝好之”句。诗人先谦称自己的书法“本无法”,即不合规矩,“点画”句和“惝恍”句相应。接下两句反问石苍舒为何对他的书法如此偏爱,表面上是诗人自我否定,实有自负书法之意。如果正写就显得乏味,而且易流为诗人的自我吹嘘,用反诘语气来表现,供人回味,深得立言之体。怀素说:“王右军云,吾真书过钟而草不减张。仆以为真不如钟,草不及张。”“不减钟张”句即翻用这个典故赞美石苍舒。

汉末张芝(伯英)和罗晖(叔景)、赵袭(元嗣)并称,张伯英自称:“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见《晋书·卫恒传》)“下方罗赵”句即正用此典以收束“我书”。张芝人称“草圣”,《三国志·魏书·韦诞传》注说,张芝家里的衣帛,必定先用来写字,然后才染色做衣服。他临池学书,每天在池里洗笔,池水都成黑色了。结尾两句,诗人又反用此典回应篇首四句,既点到了石苍舒,又点到了自己。这四句都用写字的典故,出神入化而又紧扣主题。

这首七古体现出苏轼的作诗本领。所谓“不余不欠”(赵克宜评语),就是既把题意说透,又没有多余的话。这正是苏轼风格的特色。善于在别人难于下笔之处着墨,把叙事议论抒情完全熔为一炉。语言形象生动,结构波澜起伏,正说反说,忽擒忽纵,意之所向,无隐不达。如同天马行空,去来无迹;细加寻绎,却又纲举目张,脉络分明。正如作者所说的画竹之妙:“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王维吴道子画》)至于使用典故,更是信手拈来,头头是道,体现了作者广博的学识

【名家评价】

袁宏道:老杜之上。

赵克宜:绝无工句可摘,而气格老健,不余不欠,作家本领在此。

王文诰:一起突兀,自是熙宁二年诗。

纪昀:破题格。

翁方纲:此与《答文与可》“愿得此绢足矣”同意,而一动人,一自谓,一意又可翻转。

作者介绍

苏轼

高俅历史上有贡献吗(历史上的高俅是不是只会踢球不务正业)(8)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高俅历史上有贡献吗(历史上的高俅是不是只会踢球不务正业)(9)

  • 本 名
  • 苏轼
  • 别 称
  • 苏东坡、苏文忠、苏仙
  • 字 号
  • 字子瞻,又字和仲
  • 号东坡,又号铁冠道人、海上道人
  • 所处时代
  • 北宋
  • 民族族群
  • 汉族
  • 出生地
  • 四川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 出生时间
  • 1037年1月8日
  • 去世时间
  • 1101年8月24日
  • 主要作品
  • 《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 主要成就
  •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
  • 追 赠
  • 太师
  • 谥 号
  • 文忠
  • 职 业
  • 画家、书法家、诗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