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文化底蕴的景点 这些惊艳世界的佛山文化遗产
佛山作为千年古城、岭南文化发源地
现拥有
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8项,
其中国家级14项;
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处。
快来戳图,
认领佛山的这些顶级技艺,
跟着小珠子一起去探秘!
佛山十番
十番是用打击乐演奏的器乐曲,由十番鼓、群鼓、沙鼓、翘心锣、大文锣、高边锣、单打、大钹、飞钹和响螺组成。其中飞钹(又名飞池)不按常规碰击,而是在钹冠连着两三尺长的绳子,甩动绳子擦击。花式叠出,可舞性极强。目前在全国还没有发现这种飞钹表演方式。
八音锣鼓
八音锣鼓是包括吹打乐、唱八音、锣鼓柜三种表演形式的民间音乐。
广东醒狮
醒狮是融舞蹈、武术、音乐等为一体的民间舞蹈。
广东醒狮,是从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也传入岭南地区。为了避开皇权禁忌,民间艺人另辟蹊径,创造出另一种狮子的外形和舞狮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出现于明代,起源于佛山。
人龙舞
光华村地处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是极具特色的岭南水乡,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又是著名的南派武术之乡。相传清代中叶光华村就已兴起人龙舞,道光十年(1871年),光华村人梁耀枢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光华村的乡亲欢呼雀跃,林升辉师傅(别名公仔辉)与村里的武功高手们发起舞人龙,迎接状元梁耀枢荣归故里。当时,180人表演的人龙舞影响巨大。自此以后,光华村于每年春节、元宵、五月初八天后诞、以及其他大小喜庆节日,人龙舞都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习俗世代流传。
粤剧
粤剧发祥于明清时会馆林立,行庄遍布的珠三角中段—佛山,佛山也是高手云集的武术重地,神庙、戏台星罗棋布,借酬神以娱己,借武艺而成戏。拜师、谢师、酬神演出戏与数以万计的乡民和手工业工人密切相关。因此借以红船循水域、托琼花会馆。买戏卖戏。
木刻版画
佛山木版年画源远流长。据《广东文物》描述:“前门刻有神荼郁垒,高与檐齐”,证明在汉代时的广州、佛山一带已流行贴门神的习俗。佛山木版年画生产以清乾隆、嘉庆至抗日战争前为盛。
佛山秋色
“佛山秋色”是佛山民间传统庆丰收的大型综合性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没有神祗的偶像和祭祀仪式的出现。
佛山剪纸
它是手工的艺术
它是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
它是传承千年的技艺
它就是以万剪不断而闻名于世的——佛山剪纸
邓春红是佛山剪纸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师从佛山剪纸大师陈永才。邓春红手中握了十六年的刻刀,是佛山剪纸的利器。
邓春红做剪纸,丈夫李文涛做彩灯,他们是佛山传统文化界的“神雕侠侣”。佛山彩灯包含了大量的剪纸元素,让剪纸和彩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
佛山剪纸分为四大类,包括有纯色剪纸、写色剪纸、衬色剪纸及铜凿剪纸。而铜凿剪纸可以说是全世界只有佛山才有的剪纸形式,它是在铜箔上一点点敲凿出来的。其特色是金碧辉煌、珠光闪闪、色彩丰富,是佛山特殊的剪纸形式。
佛山剪纸曾因商业的需求而繁盛,以细腻的工艺著称,但到了商品多样化的今天,各种替代品层出不穷,让佛山剪纸遭遇生存危机。邓春红在传统剪纸基础上不断创新,让佛山剪纸有了新生。
更多关于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 的故事
今晚 22:00
《珠江纪事》之《剪纸》
编辑 | 路路
广东电视珠江频道
微博:@珠江频道
GDTVZJPD2013
给小珠子加鸡腿,求点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