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赏析(诗行天下昭君村)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在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的南郊,有一座风景秀丽的村庄,它背靠一座纱帽山,前临一条香溪河,村中有许多绿竹环绕。在这里居住的人们,还保留着不少汉朝时的生活习俗与劳作方式,在婚、丧、嫁、娶上十分原始古朴。村中有300多居民,大多为同一姓氏,且有过半的人,出自同一宗族......

当然,这座村庄可不是桃花源,它的名字,亦是村里许多人宗族历史上一个著名女子的名字,叫做——昭君。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赏析(诗行天下昭君村)(1)

诗圣杜甫就曾在他著名的组诗《咏怀古迹》中,写到过昭君村与王昭君。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作这首诗时,是在公元766年,当时的大唐因安史之乱早已山河破碎,他自己也年老多病,贫困不已,当他流落到夔州,某一天站在白帝城高处,向东远眺,望向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不禁想起了王昭君的故事,心中无限感慨。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地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皇宫离开去到那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赏析(诗行天下昭君村)(2)

是啊,那昭君出塞的故事,即使过去了千年也依然让人为之叹咏。

西汉元帝时期,南郡秭归(今宜昌境内)的一个村子里,14岁的少女王昭君被选入宫中, 几年后,这名女子已出落得倾国倾城,但皇帝却并不知道。

原来在当时,宫女入宫后,皇帝并不当面挑选,而是根据画师呈上来的画像进行挑选。而当时负责给宫女们画像的毛延寿,每次给宫女画像时,宫女若是给他送礼物,他就把对方画得好看一些;若是什么都不送,他就会故意把那个宫女画丑。

王昭君就是因为未曾送任何东西给这个画师,结果被他画得奇丑无比,所以即便她容貌出众,也不为皇帝所知。

但是在公元前33年,属国南匈奴的首领呼韩邪来长安朝觐天子,尽藩臣之礼,并自请为婿。汉元帝就随便找了个宫女赐给呼韩邪单于,谁知选中的这个宫女,正是王昭君。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赏析(诗行天下昭君村)(3)

当王昭君要出行前,汉元帝才看到她的真容,发现此女竟是一绝色美人,自己却一直不知道,但赐令一下,也只能暗自后悔了。为此,汉元帝后来狠狠地惩罚了那个无良画师。

而王昭君则在两国官兵的护送下,坐着马车离开了长安,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来到了匈奴统治的地方,做了呼韩邪单于的妻子。老单于死后,按照匈奴的习俗,王昭君又嫁给了新任单于。它慢慢地习惯了在匈奴的生活,一方面劝单于不要再打仗,一方面又将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数十年。

昭君死后,为了纪念她,匈奴人民为她修了墓,将她葬在了匈奴的大青山。昭君墓,也就是杜甫诗里的青冢。而昭君出生的地方,也在其出塞后改名为昭君村。在西晋时,因为追尊司马昭为文帝,为避司马昭的讳,王昭君被改称王明君,史称明妃。

后世为了纪念这个对和平杰出贡献的女子,为其改编出了各种形式的故事与演义,昭君出塞也成了著名的典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赏析(诗行天下昭君村)(4)

不过昭君的故事固然感人,但忧国忧民的杜甫却并不只是感慨她的伟大。在他看来,昭君的一生是悲剧的。

诗的第一句是由所见之景从而引出昭君村,第二句便写到了昭君本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这里是借用了南朝江淹《恨赋》里的话:“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

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但是,有读者只看上句的紫台和朔漠,自然就会想到离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昭君在万里之外,在异国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所过的生活。

而下句写昭君死葬塞外,诗人用青冢、黄昏这两个最简单而现成的词汇,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在日常的语言里,黄昏两字都是指时间,而在这里,它更主要是指空间了,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地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这句诗就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赏析(诗行天下昭君村)(5)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紧接着的两句,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画图句承前第三句,环佩句承前第四句。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省识,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环佩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

南宋词人姜夔在他的咏梅名作《疏影》里曾经把杜甫这句诗从形象上进一步丰富提高:“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这里写昭君想念的是江南江北,而不是长安的汉宫,特别动人。月夜归来的昭君幽灵,经过提炼,化身成为芬芳缟素的梅花,想象更是幽美。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作为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据汉代刘熙的《释名》说:“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又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赏析(诗行天下昭君村)(6)

所以这一首《咏怀古迹·其三》,写的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不过作者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杜甫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他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赏析(诗行天下昭君村)(7)

当然往事已矣,王昭君留给世人最多的,仍是其爱国精神,和一生为和平所做的贡献。在今天,昭君村每年都会举办隆重的庆典与活动,纪念这位数千年前的传奇女子,慕名而来的旅客们,也都希望在这片昭君故土上,寻得一丝佳人的余芳。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赏析(诗行天下昭君村)(8)

文章来源:诗词世界,版权归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声明:如有侵权,造谣,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