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挨打的孩子和从未打过的区别(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

前阵子看了一则反家庭暴力的公益广告。

一个小女孩孤独地坐在海边,她的父亲成天酗酒,家暴母亲和自己,母亲在家什么都不做,只是躺在沙发上混吃等死,而她必须自己照顾自己,顺带照顾那个在穿纸尿裤的弟弟。

她亲眼见证自己的父亲被警察逮捕,她和弟弟被迫分开,被领养在不同的家庭。

她说:即便你愿意听我诉说,但你没有经历过我经历过的,就不能知道我的真实感受。

年幼的她不知道人生的出口在哪里,她变得叛逆、不再相信这个世界、故意惹大人生气以此证明大人的承诺都是空头支票。

经常挨打的孩子和从未打过的区别(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1)

童年给她带来的伤害,让她学不会爱人,更学不会爱自己。

尽管这一切都不是她造成的。

家庭暴力,给孩子带来的远不止身体上的伤害,伤疤可以愈合,但心理上的创伤却是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修复。

如果说成人面对家庭暴力尚有一丝解决自己的机会,那么孩子面对打自己的父母,除了顺从,没有任何办法。

他们变得懦弱、胆怯、悲观,甚至变成下一个施暴者。

经常挨打的孩子和从未打过的区别(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2)

电影《愤怒的公牛》中,一代拳王从小在父亲的拳打脚踢中成长,尽管他知道暴力不好,但他无法控制自己。

他不信任妻子,时常抽妻子的耳光,因为他从小就是这么看父亲抽母亲的,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除了用拳头,他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

暴力的家庭一定会养出一个暴力的孩子。而真正优质的教育,从来不是从拳头下出来。

经常挨打的孩子和从未打过的区别(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3)

高中时,有个女生特别漂亮,晚自习下课回家,有两个男生一起送她回家,转头两个男生竟然在她家门口大打出手,引来邻居“观看”议论。

父亲把她带回家后,她战战兢兢,以为免不了一顿挨打,可父亲只问她事情的起因经过。

令她诧异的是,父亲没有责怪她。而是每天都来接送她上下晚自习。

很多年后,她和父亲聊到这件事,她很好奇父亲当时为什么没有责怪她。父亲说:

“一个女孩子长得漂亮,自然会吸引一些男生。但漂亮不是你的错,我有什么好责怪你的呢?我接送你上下晚自习,只是为了杜绝你身边还有一些居心不良的男生。”

女生说:“当时自己虽然觉得无辜,但也难辞其咎。父亲的免责,让自己有点不好意思,感觉再不好好学习,都对不起父亲了。”

经常挨打的孩子和从未打过的区别(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4)

孩子做错事,要管教,但一定是正确的管教。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大人打孩子,就是恃强凌弱。

愿所有的父母都不会把自己的拳头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别把自己的孩子推向罪恶的深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