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旅战友论坛(我们52旅老兵的战友会)

52旅 成都战友会向你致敬

——52旅历次战友会总结

王新明

沙场凝情重,袍泽岁年深。

更多的时候,一个兵对原部队的爱是在他离开以后,我就是这样。

52旅战友论坛(我们52旅老兵的战友会)(1)

52旅战友会上,时任旅长许仁庭(中),时任副政委李厚银(左),时任参谋长裴登芳(右)

这种爱是原发性的,不管你在队时还曾对她(部队)发牢骚生抱怨,但你不会记恨她,一旦离开的久了,你常常会“铁马冰河入梦来”。总想寻求一种方式释怀,这种方式就是战友会。

西藏部队的战友会,大都会选在成都举办,这与地理位置有关,也与心里需求有关。

在成都的珠峰宾馆、雪域宾馆和八一宾馆等处,我曾组织和参与多场不同层级的战友会,从参加战友会的体会看,确实军人间的友情不同于社会上的交情,对原部队的爱不同于泛泛的爱。

52旅战友论坛(我们52旅老兵的战友会)(2)

原156团成都战友会部分战友。

离队几十年后再见时,从他们身上透出的那种素养那种气质那种军人作风依旧,深深地感动了我,他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对此,我总想通过一个平台向我的老部队致敬,向我们共同摸爬滚打在一个军营里的老战友致敬!

这种致敬,其实是一种崇敬一种怀念一种诉说一种载体下的感情交流!还得回到战友会的平台上表现。

下面我就归纳性地说说。

在大家久别重逢的喜悦中,战友会的场面很热烈,人人脸上充满着激动和兴奋,夜话当年,昼游故地,话在酒中,人在情中,杯到情满怀,语尽情不尽,看得出大家对战友会这种形式是期许的,到会以后,大家是情切切意绵绵,实实的了了大家多年的夙愿。

52旅战友论坛(我们52旅老兵的战友会)(3)

原156团机关战友会部分战友。

对于部队基层连队来说,战友会是个人政治生活中的企盼,是老有所念的最大牵挂,是对过往生活的最大追忆和留恋,是人生最值得一书的亮点,是友情至臻的最美释放,是最值得高歌一曲的华彩乐章。

“端起酒杯的时候

我就想起老战友

军营分别的太久太久

多少往事记在心头

多想见见老战友

知心的话儿说不够

说不够……”

所以我就从中观察到,大家对参加战友会内心之喜欢态度之踊跃,并乐见其成!为什么?

战友会是老兵致敬老部队的最佳途径。是哪个部队的战友会?你在门外的横幅上就一目了然,规模可大可小,但那种情怀是一样的,首先是与横幅合影,与横幅合影也就是与原部队合影,居中的永远都是你在队时尊敬的首长,表情和动作都是在队时的制式动作。这说明只要看到原部队的名称,只要站到写有原部队名称的横幅下,人人都有种归队的感觉,那句“若有战,召必回”只有在这种境遇下,才能感知到它的真诚和份量。离队几十年后,你还能看到当年的精气神,说明在心里还深深地热爱着原部队。

52旅战友论坛(我们52旅老兵的战友会)(4)

原156团战友会上首长与战友交谈。

战友会是退役军人精神生活的催化剂。人退休以后,大都藏弓隐剑,能活跃的只剩琴心了,那种驰骋沙场的冲劲也随之藏匿了,更多的是靠回忆提神,平时可以整天不说话,一旦战友相遇,那就像换了个人似的,部队的陈年旧事说多少遍都不烦。现在只要一听说要召开战友会,那种踊跃劲决不亚于参加“两会”,提前几十天就在做准备,可见战友会对这种特殊群体特殊经历的人是多么的重要而无可替代。

战友会是大家有了归属感。参加战友会时,大家统一着旧式军装,一样的饭前唱歌,会前点名,队列行进,报告发言,斩钉截铁。昔日军人的作风犹在,真有种“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豪迈,歌声应声口号声声声震耳,友情军情家国情情情相连。亲临其境,个个群情激荡,推杯换盏,豪情万丈,不醉不休。

战友会是在队时的原始称呼有了感情的升华和友爱的再生。战友会上见面时,一声“老班长老排长老连长”的呼唤,再加上行军礼,会一下子拉近别后几十年的感情,复现昔日军营摸爬滚打的激情画面。不管你以后官有多大位有多高,但在老班长老排长老连长面前,你永远是他的兵,这时作为老班长老排长老连长,当听到那一声呼唤时,心里的满足感自豪感欣慰感别提有多盈怀了,这是离队后几十年的友情呼唤和复燃,这种感觉只有而且唯独战友会能给予。在一个基层连队的战友会上,一位老连长被家属推着来参会的,他因病不能说话,但有听觉,当听到他的兵呼唤他老连长,并向他敬礼报告时,他颤颤巍巍地抬手敬礼回应,老泪纵横,喜极而泣,似乎人都要站了起来,这就是战友会的力量。

52旅战友论坛(我们52旅老兵的战友会)(5)

参加战友会的军嫂们。

战友会是军魂与灵魂的重塑。仅以我们这年兵起算,大家见面,已是我们离开部队近四十年后的事了,期间即便是从事再风光的职业,但就是没有在部队时的那种感觉和激情。为什么?地方比部队工作起来相对要复杂些,人没了纯粹感,说话处事甚至吃饭都要察言观色行事,活的有点累而这种累更多的是出于心里,哪里有部队那种做起事来的直接了当和雷厉风行。所以参加战友会时,好像大家又重回到了部队,把终断了的友情又续了起来,使灵魂有了淬火的感觉,精神也振作多了。

战友会是对牺牲战友的怀念之情有了仪式感。这里请允许我用我刚当兵时连队的战友会见闻举例:

我在内地时的部队,由于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原因,全团有46名战友长眠于云南边境,为了寄托哀思,大多数连队的战友会都选在春季举办,目的就是方便到屏边的烈士陵园“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亲自为长眠于此的战友送束花点支烟,能到当年激战的红河前沿看看变迁。

52旅战友论坛(我们52旅老兵的战友会)(6)

参加战友会的军嫂们。

更令人感动和难忘的是2019年参战40周年的那场战友会,有两个家庭代表参加了,一个是儿女4人带着近90岁的老母亲来看望(吊祭)她的二儿。一个是祖孙4人带着快90岁的老父亲来看望他的小儿。两家的儿子牺牲时都不满二十岁,老人就想“趁他(她)还能动来看看娃,几十年了没见,也想了”。

老人告诉我“当一听说你们连队要组织这个活动,娃们告诉我的时候,我就表态要去,我说人多有分量,说明大家都没有忘记他,说明部队还记着他。”其实老人就是要个仪式感,在老人眼里大家一块去祭奠儿子那就是公家行为(老人曾经当过村干部)。

来到屏边烈士陵园,两家老人在儿子墓碑前的一跪一摸一问询,当那句带着哭腔的“娃啊,大(陕西人对父亲的称呼)来看你来了”一出口,在场的人都声泪俱下,一片哭咽。原来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面真叫人受不了。

52旅战友论坛(我们52旅老兵的战友会)(7)

烈士家属参加连队凭吊烈士战友会。

老人家的那一跪,跪出了母盼儿的无限牵挂和慈爱,跪出了父对儿尽忠举动的肯定和接纳;颤抖的手抚摸着墓碑上儿子稚气的脸,墓碑无语,亲情有知,当两个灵魂相会时,似乎能感受到儿欠母的数载孝道,儿欠父的多年照顾,两代人的相思与惦记,慈爱与忠孝都在这一刻交接了,完成了一个尽忠与尽孝的大爱过程。

我最近就一直想,究竟是什么让人离开了那么久还是怀念部队?这战友间产生的友谊是一种什么情让人难以割舍,而且愈久愈切?最后,我用“信仰、忠诚和光荣”这几个词进行了概括。

52旅战友论坛(我们52旅老兵的战友会)(8)

战友会开始前向已经逝世的战友致哀。

军人的信仰是随军装加持在身的,是一种自然留植,这就是跟党走,听党指挥,党指向哪里就打向哪里,而且坚决、无畏、勇往直前。一个人如果处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把自己的青春与时代的使命赋予相联结,那是件多么伟大的事啊!

军人所从事的事业都是民族的事业,而民族的复兴就是国家的终极目标,这就一下子把军人的家国情怀提升了高度,而且在效忠国家中产生的真诚友谊,从来路上就标定了它的神圣和崇高,我们每个人都自带这份光环和荣耀,人人都自觉维护和珍惜。

亦正是军人职业与民族大业相关联的特殊性,处在这个连线上的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是无私的,大家都没有功利目的,相互间的关系很干净很纯洁很融洽,自觉从内心深处会生出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从本能上就留恋这种生活模式,所以大家就越裹越紧,行稳而致远,纯真而弥坚,在到了“烈士暮年”的时候,总是怀念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而这种品质与儒家思想的忠义、诚信是一脉相承的。

52旅战友论坛(我们52旅老兵的战友会)(9)

原步兵156团战友会。

战友只有与战友相聚时,那种情感犹如“核聚变”似的达到高潮,不断地迸发开来,把军人的豪情展露无余。不管你是干部还是战士,不管你是来自城市还是乡村,不管你是老板还是打工者,不管你是富有还是贫困,在这都是兄弟都是战友,都是归一个部门(军人事务部)管理的有功者。所以大家都无比亲切和珍重,都有种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舍感,泪为青春流,泪为友谊流,泪为分别泪,这泪可是老泪呀!流一次就少一次,下次再见又是何时呢?

此时,我唯一能安慰他们的就是答应几年后再为他们组织战友会。就这样,只要有诉求,不管人多人少,我都会尽力而为,西藏52师(旅)和我当兵之初内地连队,先后8次的战友会就是在这种心境下付兹实施的。

从组织这些不同层级的战友会中,我总结认为,一个好的战友会,从宏观上必须具备这样几个突出条件:

几个热心服务的统领人物;

三观正确的群体意识;

根植内心的文化素养;

结缘惜缘不攀缘的自我站位。

52旅战友论坛(我们52旅老兵的战友会)(10)

52旅后勤战友会后部分战友郊游时留影。

展开来说——

几个热心服务的统领人物,就是不管那个层级的战友会,一定要有德高望重的老首长坐镇,然后有几个精干的人组成实施团队,精心策划,统筹兼顾,热心响应,细心落实。

三观正确的群体意识,就是事先要有一个会务群,广泛征求大家有关战友会的诉求,群内交流时,处处充斥正能量,不说不议不做违犯各级明确规定的事。在聚会见面后,做到"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当年的一些不愉快都随时间而消逝。

根植内心的文化素养,就是参会的战友都是经过部队多年摸爬滚打成的一群高素质的凝结体,多数骨干战友在回到地方后,通过实际工作锻炼,文化得到了提升,素质得到了加强,修养有了提高,这些特质是战友会开好的基础。

结缘惜缘而不攀缘的自我站位。是说战友间的交往是一种纯友谊状态下的联结,不以功利为目的,不以利用判亲疏,不以位卑划群分,营造出一种平等的纯绿色的相互尊重的临处环境,不被市侩气左右,这样战友会就能无远弗届,赓续不断。

52旅战友论坛(我们52旅老兵的战友会)(11)

战友会结束后带部分战友游古镇留影。

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不同层级的战友会有着不同的外化形式。

在组织首长机关的战友会时,除上述外,还能体现出以下鲜明特点,概括起来就是四个风度,即:

虚怀若谷的大将风度;

温良恭善的君子风度;

文化积健的儒雅风度;

达观向上的贤士风度。

也展开说——

虚怀若谷的大将风度,是机关参会人员的普遍潜质。他们有丰富的阅历看得开,大胸怀经历多装得下,大境界站得高能包涵,大格局放得下不记较,大情商能珍惜重缘分,这是一种职业养成的集中体现。

52旅战友论坛(我们52旅老兵的战友会)(12)

战友会上几位老参谋合影留念。

温良恭善的君子风度,是机关人的聚集特性。他们谦逊、做事过极而无不极,他们坦诚、做人亮敞而不戚戚,他们守信、相交真诚而不欺诈,他们爱憎、尊重他人注重礼数,行先敬之风,弘素养之道。

文化积健的儒雅风度,是机关人的内秀集成。他们博学多才、文以致用,他们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他们无所不能、各尽秋色,他们遵规守道、知足常乐,这是品味重于形式的追求标签。

达观向上的贤士风度,造就机关人群星灿烂。豁达、乐观、追求高雅、持之以恒,成就了多少人的梦想;勤奋、善良、守望相助、不忘初心,改变了多少人的生活轨迹,不管走到哪里都不忘自己曾经是军人,从而持节守正见辉煌。

52旅战友论坛(我们52旅老兵的战友会)(13)

战友会空隙,作者为战友书写书法作品赠予。

所以,安排机关战友会的活动项目要更具针对性,聚会的环境要相对讲究些,内容以养生、老年健康方式、琴棋书画文唱等联谊作为重点,安排到原进藏时的各留守处看看,少喝酒多饮茶。

年龄大了西藏去不了了,但成都战友会可以弥补遗憾,战友会就是当年部队生活的复盘,战友情就是每位战友心中供奉的神。

战友会像春风吹拂着每个战友的面颊,战友会像春雨滋润着每个战友的心田,战友会像授勋仪式把战友的丰功伟绩挂在胸前,战友会似绚烂花环为每个战友的美好明天装点风采。

本来在今年的建军节到来时,拟组织旅部分人员庆祝一下,但最后因成都突发疫情,今年的战友会未能成行,写这篇文章也算作补遗吧!

一段告白:

我要为老52师(旅)写的三步曲今天全部在“雪域老兵吧”平台发完了,一篇是《赞扬高原军人的诗词十首》,二篇是写52师(旅)最有轰动的事迹《1987 全旅出击——记“87.4”演习中的52旅》,三篇是52师(旅)的官兵是一类怎样的人群,对此的结论我的立足点没有放在在队时的精气神上,因为那个时候的大家都还不纯粹,或直接或间接还有些上下级关系,所以我选择了大家都离开部队几十年后再相聚时人格人品经过岁月洗礼后的外在表现作为切入点,见识后真令我感动和感慨——“幸亏今生有你”。高兴之余我就写下《52旅,成都战友会向你致敬》,从分别几十年后再相聚成都召开的多个战友会上,对大家的再认识,总结出我们老52人的品格特征,为的是感恩部队,感恩首长,感恩战友,在心里在老年生活里永远记着你们——我的部队我的战友。

52旅战友论坛(我们52旅老兵的战友会)(14)

作者在战友会上献歌祝兴。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王新明 曾在原156团和52师(旅)司令部工作多年,现已退休,居成都。为中国书法研究会理事,上海、陕西书协会员,四川诗词学会会员。

52旅战友论坛(我们52旅老兵的战友会)(15)

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