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再亲近妈妈是什么心理(孩子到了青春期)
母亲,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大人物。她们给予了孩子生命,带给孩子温暖、光明和爱。
在幼年的时候,孩子们视母亲为生命的全部,认为任何人都没有妈妈重要。可等到她们进入青春期以后,母亲似乎已经慢慢成为了孩子生命里的边缘人物,说话的分量越来越小,这是为何呢?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为何孩子到了青春期,容易疏远妈妈?谈起这里,父母们就需要先来了解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发育特点是怎样的:
A:青春期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二叛逆期
通常孩子在11~12岁以及15~16岁两个阶段,恰好是青春期发育的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波动起伏较大,其自我意识过于强烈,对独立、他人尊重、自由、权威开始有追求,讨厌他人的管束。
而在中国家庭中,很多都是妈妈教育、管束孩子偏多,这时你们就成了孩子们的反抗对象,孩子们为了彰显自己已经成长,是一个独立的大人,会故意忤逆甚至是疏远妈妈。
B:青春期的小孩心理矛盾多
在发展心理学上,把青春发育期又称之为“危机期”,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心理矛盾较多,他们其实也正在遭遇各种压力、矛盾的冲突。
拿两个最典型、最普遍的来举例:
1、心理上的成人感和现实的“半成熟”状态下的冲突
青春期的小孩,他们的生理开始慢慢发育成熟,开始慢慢接近成年人的模样,这就导致了孩子们的心理也发生变化,开始出现“成人感”,以为自己已经成了大人。
所以要求跟成年人一样,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能有充分的自由,但实际上,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都还只是“半成熟”状态。
2、渴望“断乳”和习惯依赖的矛盾心理冲突
青春期的小孩自我意识发展,渴望独立,渴望心理“断乳”,摆脱父母的掌控,可遇到复杂的事情时,又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支持,习惯性依赖父母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这些复杂矛盾的心理,往往就让孩子的性格显得有些阴晴不定,对待父母的态度更是好不到哪儿去。
尤其是妈妈作为教育掌权者,你们的某些行为,容易触及到孩子敏感又脆弱的心,令孩子们避而远之。
妈妈三种行为,容易把孩子越推越远
1、喜欢讲大道理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到:
母亲喜欢给孩子讲大道理,本身就是在给孩子传递自己的育儿焦虑。
这些母亲因为工作或者生活的压力,情绪无处发泄,最终把孩子当成“垃圾桶”,对着他们发号施令,不停地讲大道理,来获得掌控别人的快乐,转移自己的负面情绪。
结果母亲的情绪被发泄了,孩子的内心却承受着源源不断的焦虑。最终形成的局面为:孩子不堪重负,叛逆反抗。
而且越是爱讲大道理的母亲,往往越容易让孩子心生抵触心理,母子关系变得疏远起来。
2、管束过严
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所以在妈妈们看来,世界是危险的,所以妈妈们总是提心吊胆,对孩子过多管束,希望能保护他们的安全。
殊不知,青春期的小孩自尊心格外得强,更加希望能给独立解决问题,希望母亲能把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而不是小朋友。
母亲的过多管束,反而会令他们出现强烈的挫败感,更加不愿意向母亲袒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自觉把孩子推远。
另外,心理学研究发现,在权威主义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心理往往容易自卑敏感,而青春期的小孩本身就容易放大情绪,你们的压制和管束,更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3、从不认可孩子
《凉子访谈录》中,有一期节目令人印象深刻:
一位青年女性受访者,她从小到大都渴望得到母亲的认可,可希望一直落空。
还记得之前有一次数学考试,她考了117分,离满分就差3分,她兴冲冲地回到家把好消息分享给母亲,渴望得到对方的夸赞。
结果母亲却一脸冷漠地说:“还差三分呢!”
这让女孩内心异常崩溃,觉得自己再努力有什么用,反正在母亲心里自己永远都差三分,这种挫败感让她记在现在,性格也变得自卑敏感,甚至一度抑郁。
青春期的孩子,更是需要父母的肯定教育,你们一句轻飘飘的打击,不仅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还可能否定了他们的未来。
尤其是本身就内向敏感的小孩,如果经常被母亲打压,很容易自暴自弃。
心理学家杰姆斯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欣赏。”
母亲的肯定,往往能够成为孩子们的前进的动力,对青春期的小孩,更要学会多肯定和赞美孩子的个人价值噢~
【今日话题】你们还有哪些应付青春期小孩的绝招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