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岭南压花(禺见非遗看)

时而跌扑、翻滚、跳跃、搔痒、抓耳,时而喜、怒、疑、惊、睡、醒,时而动如脱兔,时而静如处子——近日,2022全国民族醒狮文化系列活动“梅岭杯”中华民族青少年醒狮争霸(学生专场)和2022年广东省小学生舞狮锦标团体赛接连举行。番禺区新桥小学、文边小学、钟村中心小学等校园醒狮团在征战比赛中,大放异彩,充分展示了千年古邑番禺的“雄狮少年”在传承醒狮非遗技艺中新时代的少年风采。值番禺校园醒狮队角逐全国全省醒狮赛载誉归来之际,记者走访了番禺的“雄狮少年”,感受番禺区在传承醒狮非遗文化的浓厚氛围。

非遗岭南压花(禺见非遗看)(1)

新桥小学醒狮团参加全国民族醒狮文化系列活动“梅岭杯”中华民族青少年醒狮(网络)争霸赛

醒狮起舞“舞”进校园

记者走访发现,近年来醒狮进校园已成为一种风尚,涌现出了一大批以醒狮为特色的“醒狮校园”。

沙湾实验小学位于沙湾街沙坑村牌坊旁。“沙坑醒狮”鼎鼎有名,是沙湾街“四大文化名片”之一。沙坑醒狮团参加全国以及世界赛事成绩显赫,曾获“国际龙狮邀请赛冠军”“全国第一届南北狮王争霸赛亚军”等,沙坑村还被授予“中国龙狮之乡”“广东省民间艺术醒狮之乡”荣誉称号。

为使醒狮文化能得到继承和发扬,在师生中扩大认识、了解中国传统龙狮的历史和知识,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沙湾实验小学挖掘和弘扬醒狮文化。 近年来,该校师生内修文德、外治武功,延续着“武德治校、武德兴校”办学理念,“培仁义之根,育善正之人”办学目标清晰、明确,传统和现实巧妙、完美地融合,“弘义教育”特色品牌自成一体、完美呈现。学校先后获评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该校还与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建立“民间文化传承基地。”

非遗岭南压花(禺见非遗看)(2)

沙湾实验小学醒狮队让狮艺在校园生根发芽

沙湾街兴贤小学醒狮队组建于2014学年。组队伊始,学校便聘请了国家级教练员担任醒狮主教练。几年下来,兴贤小学醒狮队作为特色项目曾多次向外展示学校风采,成为了学校的一张名片,多次参加沙湾国庆鱼灯巡游展示活动,多次参加国省市区级别的赛事。兴贤小学校长韩伯龙告诉记者,开展了醒狮训练的宗旨就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华民族优秀民间艺术文化,感受中国舞狮的魅力,把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种子通过学校的形式很好地传承下去。同时让学生通过醒狮的训练而具备坚强的个性,优秀的品质,强健的体魄,从而进一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能更好地提高团队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非遗岭南压花(禺见非遗看)(3)

沙湾兴贤小学醒狮队

非遗岭南压花(禺见非遗看)(4)

沙湾兴贤小学醒狮队队员进行徒手配合训练

在石碁镇文边小学,该校校长王耀华见到记者便打开了话匣子。2005年12月,仅有200多名学生的文边小学根据文边村一直以来重视传统醒狮艺术发展的实际,同时为了后继有人,让村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成立了文边小学醒狮团。队员由二到六年级学生组成,聘请专业醒狮师傅出任教练。文边小学醒狮团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和训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醒狮能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逐渐建立了社团文化品牌,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和好评。该醒狮团曾获得狮舞禺山番禺区传统醒狮、高桩狮公开赛一等奖及二等奖,获得省级比赛8项奖项。文边小学醒狮团为醒狮少年提供了强身健体、学习交流、展现自我的平台,在番禺醒狮界获得一致好评。

非遗岭南压花(禺见非遗看)(5)

石碁文边小学醒狮队队员进行台凳醒狮技艺训练

非遗岭南压花(禺见非遗看)(6)

石碁文边小学醒狮狮舞展风采

石碁镇中心小学醒狮队组建于2002年,教练周珠仔是市级非遗(醒狮)传承人,经过周珠仔教练的丰富有趣的教学训练,学校醒狮队参加国家级比赛获2个奖项,省级比赛获18个奖项,市级比赛获9个奖项,区级比赛获7个奖项,曾参加56次大小型的社区表演。

非遗岭南压花(禺见非遗看)(7)

石碁中心小学训练醒狮技艺

在获得中国首个“中国龙狮文化之乡”美誉的钟村街,记者在“广州市龙狮文化特色学校”——钟村中心小学感受到该校醒狮队的俏皮可爱。该校醒狮团表演的《雏狮献艺展雄风》引人眼球,只见队员们手擎竹杖,一条翔龙摆出了各种造型;五只可爱的小狮子伴随着鼓乐嬉戏玩耍,时而摆步转身,时而抖头逞威,狮眼开合俏皮可爱 ,奋起一跃现场更是喝彩不断。在刚刚结束的2022年广东省小学生舞狮锦标赛上,该校醒狮队还以精湛的技艺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夺得佳绩。

“活化”古书院以狮育人结硕果

“狮子”在锣鼓声中跳跃、翻滚、登高、朝拜,并不时搔痒、抖毛、舔毛,憨态可掬,逗人喜爱。这是记者近日在大龙街新桥村新桥小学九成书院欣赏到的精彩一幕。该次传承班由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醒狮项目传承人为学子授课,培训内容包括南狮步型步法、单狮采青套路、群狮采青套路等。

成立于2016年5月的新桥小学武术醒狮社团活化利用有着200多年历史的九成书院,传承“非遗”醒狮项目,成绩斐然。在新桥小学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九成书院成为了广州市场非遗教育基地。新桥村是番禺区著名的醒狮(南狮)之乡,自古以来就有习武练拳的风气。新桥小学聘请了广东省南狮传承人、国家一级龙狮裁判员、中国武术段位六段称号的新桥村醒狮师傅周珠仔师徒为教练。每逢周三、四、五的下午4点40分至5点40分,在九成书院,就可以见到精神抖擞的社员伴着铿锵的鼓点,迈着遒劲的“武”步,练习武术醒狮的情景,可谓一招一式如“狮”生威,一腾一挪威风凛凛,让人深深感受到醒狮这项非遗艺术的魅力。2016年8月,新桥小学还被广东省武术协会精武会评为武术醒狮训练基地。

非遗岭南压花(禺见非遗看)(8)

活化利用九成书院传承醒狮技艺

新桥小学武术醒狮社团由成立时的15人发展到现有成员50余人,主要由本校各年级里热爱武术醒狮的学生组成,男女生均有,能吃苦有毅力的同学都可申请加入武术醒狮社团,经考核审查,即可成为社员。2020年8月,新桥小学挂牌成为番禺区武术醒狮训练基地。新桥小学武术醒狮社团女将胡诺菲刚开始学舞狮时,每次训练都要先练习扎马步,后期的体能训练也很辛苦,但她不畏惧夏日里的汗流浃背和冬日里的寒风凛冽,练到手掌起茧、手臂酸软无力也不肯歇息。现在担任“狮头”的她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醒狮群狮、醒狮单狮等多项武术醒狮技艺,通过在地面或桩阵上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动作,演绎着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与狮尾配合得相当默契。

非遗岭南压花(禺见非遗看)(9)

在九成书院进行醒狮技艺训练

为了面向全体师生推广传承优秀地方传统醒狮文化,2021年,新桥小学武术醒狮社团创编了“少儿醒狮操”校本读物。醒狮操由传统醒狮基本动作演化而来,其基本的步法如马步、插步、麒麟步与手法融合日常体育锻炼的开合跳、弓步跳、小碎步、后踢腿等动作,通过进一步的构思编排而成。学校将此操引入大课间活动,该操分解动作以及全套动作还配有二维码视频,方便学生在家进行观看与练习。经过6年的发展,新桥小学的武术醒狮社团已经成为具备一定实力的队伍,荣获2021全国民族龙狮文化展示活动暨“海空网络杯”第三届龙狮小学女子组—南狮群狮争霸金奖和小学男子组—传统南狮争霸银奖。

6年来,新桥小学武术醒狮社团的成员对传统醒狮文化从陌生到熟悉、从未知到熟练、从懵懂到领悟,现在所有的队员已经熟练掌握武术醒狮的基本套路,并对这项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学校经过对武术醒狮文化的研究与探索,还将武术醒狮文化创新性地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由校长麦维根主持的番禺区第五批十三五规划课题《传承校园醒狮文化的德育研究》成功立项;由副校长陈丽玉主持的广州市教育学会课题《基于核心素养醒狮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成功立项。

让醒狮运动从幼儿抓起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醒狮技艺传承上,番禺区的幼儿园不遗余力,让醒狮运动从幼儿抓起。

非遗岭南压花(禺见非遗看)(10)

番禺区北城幼儿园开展醒狮技艺训练

非遗岭南压花(禺见非遗看)(11)

番禺北城幼儿园醒狮队进行醒狮展示

从2010年开始,番禺区北城幼儿园围绕区教育局提出的“上品教化”理念,积极探索“岭南文化进校园”之路。该幼儿园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始终以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发幼儿生活中可视、可听、可感受、可体验的文化资源,多样态、多领域实施全课程文化育人,培养爱祖国、爱家乡和有民族情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该幼儿园老师积极创设丰富的环境,通过实地参观、主题活动、户外游戏、早操创编、区域操作、教学活动等形式最大限度的满足幼儿在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动手操作中传承和创新醒狮文化的精神与艺术内涵。北城幼儿园园长容瑞英告诉记者,该园曾联合家长与孩子一起探秘汀根醒狮团,亲眼看看醒狮的模样,亲手摸摸醒狮的材质,亲耳听听醒狮队员的介绍,亲自玩玩醒狮表演,了解醒狮背后的来历与醒狮队感人的故事,丰富了对醒狮艺术表现形式的认知,积累了醒狮表演动作的经验。

老师创编的醒狮特色早操有趣、生动,该幼儿园结合醒狮的特色步伐、动作与礼仪,让孩子在愉悦中锻炼体魄、增强意志、感受醒狮文化的魅力。户外醒狮体育游戏是孩子非常喜爱的活动,他们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创想游戏玩法,玩出了不一样的花样。容瑞英说:“孩子们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体验、表现醒狮文化的过程,实质就是关注、参与、理解、学习、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北城幼儿园落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过程。”

在沙湾街金沙湾幼儿园,记者见到该园暑期留园的娃娃们在醒狮教练手把手的指导下,“狮头”“狮尾”配合默契,舞得有模有样,让观者情不自禁会心一笑。“醒狮运动非常深受孩子的喜爱,幼儿园醒狮团人才济济,醒狮团的‘狮子们’还不时在沙湾古镇进行节庆表演和展示,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金沙湾幼儿园园长段联珠欣喜地告诉记者。

来源:番禺融媒记者 潘伟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