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三原则(教子三道君子之道)

高云峰 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评价最美好的字眼,说一个人是“君子”,是对这个人最高的赞誉,最大的肯定把孩子培养成君子,应该成为每一个家长的教育目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教子三原则?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子三原则(教子三道君子之道)

教子三原则

高云峰

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评价最美好的字眼,说一个人是“君子”,是对这个人最高的赞誉,最大的肯定。把孩子培养成君子,应该成为每一个家长的教育目标。

什么是君子?正如好人、美人、能人,关于人的评价总是不可以一语中的,君子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广阔。

智慧如先贤孔子,也一定是感觉到了君子的不好把握,塑造了一个小人的形象与之对比。最早,君子与小人是阶层的划分,君子是统治者,小人就是卑贱的小人物、小老百姓,到孔子这里,君子和小人的划分,不一定是在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人群之间,同一阶层、同一群人,甚至同一个人,也有君子、小人的成分,君子、小人的较量。

听听孔子说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说得是君子与小人的根本区别是公与私,以公共利益为念,便是君子;以私自利益为念,则是小人。所以,“君子厚德载物”,利人、利他、利天下。德是君子的第一标准。君子与小人的人生目标也有本质的不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追求的是高尚的精神境界,小人谋求的是物质利益。孔子对他的弟子颜渊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所谓成人之美,就是促成他人的好事,诸如联结良缘、介绍益友、消解误会、帮助合作等等,偏重于锦上添花。“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解释为: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形象生动好记。最为普及、耳熟能详的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无私无畏,无愧无疚,心底干净,没有什么好担忧的,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小人要谋私、要结党、要害人,苦思冥想,躲躲闪闪,忧惧交加,自然是悲悲戚戚。所以,孔子不仅要求弟子做君子,还要像风一样影响大众:“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的道德之风吹向草,草就会随风倾覆。

中国传统文化将君子的德行归结为四个层次十一个字。一是“孝”,百善孝为先,不忘养育之恩,不忘教育之恩,就是不忘人伦的根本,所谓人不忘本既指此。二是“诚、敬”,诚是不自欺,不欺人,尊重事实,诚实为本,脚踏实地。敬是不怠慢,不放荡,敬畏天地,敬畏规矩,敬畏他人,敬畏职业。三是“智、仁、勇。”《中庸》的解释是: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意思是作为一个君子就要好学,学无止境,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与时俱进。踏踏实实去做,身体力行,才是仁。懂得羞耻,以错为耻,有勇气发现错误并改正的人才称得上勇。四是“礼、义、廉、耻。”守礼,就是按自己的身份说话做事,儒家所谓“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说得是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义是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选择,“义者,宜也”,“义者,人路也”,取义,就是选择了人应该走的路。廉,正直、清廉。耻,有羞耻之心,做君子光荣,做小人羞耻。

由此可见,君子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君子是博雅的典范,学识丰富,品行端正,明礼诚信,公正无私,身体力行,光明坦荡的人,才称得上君子。

君子的品德怎么养成?每一个人的人格塑造都是和环境互动的结果,家庭是修成君子最重要的环境,想要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父母应该经常用先贤的话对照自己,用传统文化的十一个字反思自己,要求孩子做到,自己首先做到。当然,父母做不到,也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成不了君子。中国文化始终强调为己之学,强调成为一个君子主要靠自己,即反求诸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反思才能使人进步,反思是自我教育最好的方法,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有远大的目标,还要具备坚定的志向,不怨天尤人,不随波逐流。中国传统文化还善于用物比喻君子,比如水、莲花,比如“岁寒三友”,比如“四君子花”。引导孩子发现认识总结这些形象的特点,赏识其中蕴含的品格,潜移默化的熏陶浸染。良师益友的影响、感召、激励也是至为重要的牵引力,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君子是比好人更高的要求,把孩子培养成君子,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