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司马懿深度解读(读三国只看到司马懿的弱)

引子

九公养着一匹猫(“匹”之用于猫,可参见鲁迅的文章),长得狗犊子一般,时常气宇轩昂地踱来踱去,像个王子似的。

有时候他淘气,有人对他使强,他一侧身倒在地上,露出灰白交错的肚皮,同时唤出一声接着一声的哀婉叫声,一点都不像一匹雄壮高傲的公猫。

再心硬的人这时候也没了脾气。他露出肚皮,是亮出自己最柔软的部位,他这是主动缴械;他凄凄惨惨一叫,让一只大猫的高大形象无存,是在撒娇装可怜。一句话,这是示弱,对一个弱者,强者不屑不敢也不忍出手。

1

“三国“中的司马懿大概是属猫的,他不在普通人的十二生肖之列,他深谙猫的示弱心理,也熟知人们对示弱行为的回应心理。

三国司马懿深度解读(读三国只看到司马懿的弱)(1)

故意示弱的司马懿

在真正的强者面前装可怜,完全是一副守势,甚至是退让之势,他知道斗不过,这是他想出的自我保全之策。

他对曹操征召他做官,装病不出,那意思是你饶过我,我不值一提更不堪重用。他看到汉末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今天富贵明日断头,担心曹操也步他们后尘,跟着他朝不保夕,所以躲在家里不露面。

等到曹操用强的时候:你不出来,我关你牢房砍你脑袋,他一看阵势不对,知道自己斗不过。虽然曹操是宦官之后,自己是官N代,但是人家正得势,显然不是对手,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者为俊杰。别抓别杀,我出来做官就是。

三国司马懿深度解读(读三国只看到司马懿的弱)(2)

司马懿的影视形象

汉朝征辟人才时,有人逃跑,有人死命,以强对强,也青史留名。司马懿当然不是这样的角色,也不想有这样的命运。他只是看到汉朝快挂了,不想出来蹚浑水,为之殉葬,就像对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谁还愿意陪它玩。他是相时而动,等待时机,有所作为,丢命和逃命都非他所愿。

但是你一定要用,我出来就是,你厉害,听你的。

2

在人事关系和人际交往中,领导者喜欢下属是弱者,服管听话不炸刺。而在实际使用中,这个人如果还是弱不禁风畏首畏尾,那不是弱者,那是废物。当然,领导本人是笨蛋和废物除外。

三国司马懿深度解读(读三国只看到司马懿的弱)(3)

曹操坚持征辟司马懿,是看重他这个人才

司马懿要是这样的废物,哪里会得到曹家四代重用,哪里会有后来他在《三国演义》中占据的巨大篇幅,哪里会有晋王朝,哪里会有这么多的传说和影视剧?

司马懿知道,对待长官特别是咄咄逼人的强势领导,必须示弱,但是在处事、做事上一定要逞强,要把最强大的一面呈现出来

司马懿最强的一面是有见识能征战会办差。打公孙渊、征东吴、与诸葛亮西线对抗就不详说了,只说说他收孟达,就能看出他的非凡能力。

三国司马懿深度解读(读三国只看到司马懿的弱)(4)

司马懿有谋略会打仗

孟达这个人原来是蜀汉将军,因为和刘备的义子刘封对关羽见死不救,激怒刘备,他担心被杀,只好投降曹魏,继续做他的上庸太守。

孟达是个摇摆不定的人,面对诸葛亮伸出的橄榄枝,他又蠢蠢欲动准备回锅降蜀。在这件事上,诸葛亮胸有成竹、谁都不怕,就怕司马懿出来捣乱,他一辈子就怕司马懿一个人,他提醒孟达要提防司马懿动手。

但是孟达说没事,不是他不在乎,而是他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他也是胸有成竹,他不是狗熊。他说,司马懿离着曹魏京城上千里,等到他从朝廷请了旨得到批复,一个月过去了,咱们大事落定,他再跑过来,黄花菜都凉了。

可是他不懂得司马懿的为人、为官之道,司马懿根本就不请示,直接带兵扑向上庸,对下属的反对,他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在外也可临机决断

看到黑压压涌过来的魏军,孟达脸都绿了、眼都直了,最后胆子吓破了、小命也丢了。他到死都没明白司马懿的魏军如何能突然从天而降。他要明白了,就知道自己和司马懿的见识差着好远呢。

司马懿此举强得都亮瞎了天下人的眼睛。没有这种强,司马懿何以在强手如林的曹魏脱颖而出?

3

有人说,那他在和诸葛亮的攻守之中不是蔫了么?这完全是不知兵也不懂得司马懿的看法,或者说完全是被《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讲的故事欺骗了。

三国司马懿深度解读(读三国只看到司马懿的弱)(5)

司马懿夫妻影视形象

司马懿和诸葛亮死缠在五丈原,面对诸葛亮的挑衅和羞辱,不理睬不回复不迎战,是典型的示弱,弱爆了。

可是要明白的是,这场战争是诸葛亮挑起来的,不是司马懿找他打的,诸葛亮的目的是夺取曹魏的土地和人口,甚至把它灭掉,取得中原的土地,完成兴复汉室的宏伟目标。司马懿的战略意图是遏制这种野心,让国土不丢、人口不失。他要做的不是战,而是守,不是主动出击,而是以逸待劳。

司马懿所做的,是田忌赛马的打法,避敌锋芒,以最强对敌人的最弱。这是真正的逞强而不是示弱。他的强是什么,是兵多粮足、寨固壁坚,是有的是时间和耐心,而这恰恰是诸葛亮的弱项。最后怎么样,诸葛亮被耗死了、拖死了。在这种消耗战中,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最后当然是司马懿的目的达到了,他赢了,这不正是他最大的强吗?打,说起来容易,动手也痛快,但谁赢谁输就不那么好说了。

4

而向政治对手曹爽的示弱,则是为了麻痹对手,让对手放松警惕,然后等待时机,一举将他歼灭。

曹爽是曹魏政权的宗室,又是托孤大臣,大权在握,动动嘴皮子就可以让皇帝把司马懿罢官、送回老家,搞得不好性命也可能丢了。如果逞一时之勇,意气用事,以牙还牙,以硬碰硬,那会死得很惨,而且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可是人们没有看到的是,司马懿根本就从骨子里瞧不上曹爽,如果不是权力在背后给曹爽壮着熊胆,或者曹爽老要自己打上门来找事,司马懿都懒得理他,觉得跟他闹腾几下、说几句话都跌了身份。

有人说,曹爽的父亲曹真曹子丹本是佳人,能人一个,怎么生了蠢猪一般的儿子。

但是司马懿不得不和他斗。斗起来也没有悬念。他多年在外东征西讨,在朝深耕厚植,自然不是吃干饭的。他的示弱只是让曹爽之流不再把他放在眼里和心上。对蠢猪一般的曹爽,他暗中积蓄力量,一举把他干掉了。

三国司马懿深度解读(读三国只看到司马懿的弱)(6)

不可一世的曹爽,被司马懿逼迫得穷途末路

示弱是面上的,做强是实际的。人前示弱,人后做强,让人以为是死马,其实是强大无比的司马大将军。把面子上的风风光光送给曹爽,把最后的死亡也给了曹爽。

有些人别看他咋咋呼呼,其实他外强中干,不堪一击。有些人蔫头耷脑,你说什么是什么,你要什么给什么,你做什么帮你什么,其实他给的是糖衣炮弹,他挖的是深坑。

对曹爽这样的垃圾人,不到万不得已,大可不必理他,理他就像老虎跟一只老鼠打架,打赢了打输了都不会给自己长分,反倒惹得一肚子气,而且让老鼠到处胡言乱语,说自己真神勇,敢于跟老虎打一架。

看司马懿可以看热闹,也可以看门道,他能在曹魏政权的猜忌和倾轧中屹立不倒,能扳倒那么多对手做成那么多大事,能让司马家成为一家大公司,是因为他真正弄懂了逞强示弱的时度效:该弱的时候弱,该强的时候强,弱时更弱,强时更强

文中图片都来自网络。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更多历史好文请关注微信公号“九公读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