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史记的哲学常识 史记以史为主以艺术为辅

我认为更现实的情况是,司马迁想要写本史书,这事情大家是早就知道的。因此,司马迁写的东西是不可能背离主流基调的,但是又和官修史书不同,太史公有很多不同意见,并总是尽可能的保留历史的真实性。

而且无论西汉还是东汉政府,都烦吕后烦得不得了,武帝就因为吕后前车之鉴杀死了钩弋夫人,光武帝甚至将吕后的牌位从宗庙里撤了出去,后人也不得再祭祀。

司马迁与史记的哲学常识 史记以史为主以艺术为辅(1)


司马迁在吕后本纪中对她的评语非常公正,甚至夸赞居多:"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我实在看不出来两汉政府有什么理由以史记为宣传范本。

关于《史记》的体例,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司马迁是这种体例的开创者,本纪世家什么的,本来就是人家发明的,人家愿怎么写就怎么写。至于后世对这种体例进行严格化,那是后人的事情,不能拿后世的标准去要求开创者用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当然不对,但用后世的剑斩前世的官也是荒谬的。

司马迁与史记的哲学常识 史记以史为主以艺术为辅(2)

项羽吕后皆有帝王之实,因此有资格进本纪,也是司马迁对他们非常高的评价,并非是司马迁对皇帝和王侯开涮。太史公是职业史官,他免不了交点什么工作成果上去吧?如果别的什么将军,御史之类不是职业写史的私下写写,不外传别人不知道,很正常

正干这一行的,不至于不给一个字看吧?那他做什么呢?我倒觉得他可能,写多份,一份应付工作需要,一份用于纪实。我把史记读完,我觉得他是一门历史艺术构造体,首先,以历史的角度评析——历史性强,而本文也是很正的思想观。

司马迁与史记的哲学常识 史记以史为主以艺术为辅(3)


说古代史官有小九九,首先小编我不否认,但说司马迁因政而为此改变宏愿,简直笑话,他父亲临死前的嘱托以及他忍辱负重的写下本书的意志力何其伟大。更何况,在写给任安的《报任安书》中才流露出那种自己对汉武不满的私人感情,前八年的职责都没动摇过自己的私心,而且,司马迁的历史观即使个别像《游侠列传》也是积极的,更何况对于项羽这种破釜沉舟气势的人来说他更没有浮夸也没有贬低的语句,怎么能说其粉丝呢!

其次,艺术性——大多英雄气概,好好想想你那现代的一本写人物传记的书,细细品味,甚至从别人嘴里说出来,那都带有积极,学好的一面,而且多半功过相比然后进行揣摩人物,以及你想学的精神境界何其伟大。

司马迁与史记的哲学常识 史记以史为主以艺术为辅(4)


那么司马迁的《史记》,在遵照历史的前提下进行艺术格调,以史为主,以艺术为辅,他是一个历史学家,只能在些人叙事的过程中寓褒贬,别恶善。现在越来越觉得儒学虽然在现代化进程中变得式微,但儒学就是儒教,中国知识分子们的宗教,华夏历史上的各位先贤就是诸神的化身,是中国人各种伟大理想和高尚情怀的寄托。

所以在中国,调侃贬低玉皇大帝如来佛祖耶和华都没事,除了教民没谁在乎,中国知识分子还创作各种小说戏剧影视来调侃戏虐乃至不太友好的挖苦讽刺。

司马迁与史记的哲学常识 史记以史为主以艺术为辅(5)

但是贬低了华夏历史上的各位先贤,那可就是跟中国的知识分子们过不去了,意义等同于诋毁神祇了。中国人的艺术里可以嘲笑玉帝王母,可以嘲笑释迦摩尼,但是谁见过中国人有嘲笑诸葛亮、岳飞、司马迁、于谦之类的文艺作品呢?你如果拍一部电视剧,关羽是个大反派,那绝对是不行的。


我并不觉得真实的关羽是个好人。对中国文化里的那个义薄云天光辉夺目的关羽,小编我当然是心向往之。

司马迁与史记的哲学常识 史记以史为主以艺术为辅(6)

但如果是历史上的关羽活生生地站在我面前,我就要离他远远的一个混出头的好勇斗狠的黑社会大哥我哪敢亲近?换成今天的时空那就是当初一个好勇斗狠的通缉犯然后混入了人民政协最后成功洗白成军区司令的人物。

这样的人生说好了是浪子回头的励志史,说坏了就是黑道大哥的发迹史。换句话说,其实我喜欢的是一个被包装过美化过甚至部分虚设过的关羽,而不是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关羽。项羽和孔子我觉得不合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