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做学校志愿者的心得体会(学校喊家长做志愿者)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黄婷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学校开始恢复生机。在一些学校门口,不少戴着红袖章或穿着蓝马甲的家长志愿者积极参与到护学岗中。交通疏导、打扫卫生、活动策划、午托午休管理……各学校为了做好管理,纷纷征集各岗位家长志愿者。学校喊家长去做志愿者,去还是不去?学校征集家长志愿者参与管理,是家校共建更好服务学生,还是老师懒政而将任务转嫁给家长?学校如何把握好度,做好家校共建这门功课?本期百姓圆桌,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通过走访、调查,带您一起聊聊家长志愿者相关话题。

家长做学校志愿者的心得体会(学校喊家长做志愿者)(1)

海南白驹学校门口,家长志愿者在疏导交通,让学生安全通过斑马线 记者 黄婷 摄

学校人手不足,征集家长做“义工”

近日,一位家长向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反映,海口市义龙中学要求参加校内午托的学生家长中午到学校轮班当志愿者。“我们还要请假参加,全勤奖也没了。”该家长表示。

海口市义龙中学校长纪文表示,考虑到疫情背景下校外午托暂时不开办,为了方便学生,该校计划推出校内午托。“学校人手不足,我们考虑征用家长志愿者或请第三方机构参与管理,目前正在征询意见。”纪文表示,到底如何解决人手不足问题,尚在摸底调查中,即便请家长志愿者入校参与管理也会坚持自愿原则,并不强迫,请家长放心。

家长参与度最高岗位——护学岗

记者了解到,当学校在管理上面临人手不足时,征集家长志愿者是较普遍的做法。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面向幼儿园、中小学生家长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27份。受访85%的家长表示,孩子所在学校曾征集家长到学校做志愿者,其中,55%的学校偶尔征集,30%的学校经常征集,15%的学校从来没征集过。

调查显示,在众多志愿者岗位中,家长参与度最高的为“护学岗”,在108位曾当过学校志愿者的家长中,98%的表示曾参与过学校周边交通维护志愿工作;55%的家长曾参与学校运动会、晚会等活动的筹备志愿工作;44%的家长曾到学校帮忙打扫卫生。

全家排班随时听候学校“调遣”

面对学校安排的“家长志愿者”任务,受访31%的家长表示支持,有的家长甚至全家总动员到学校做“义工”。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家长钟女士表示,为了支持学校工作,带动孩子重视学习生活,全家人专门“排班”,爸爸优先,妈妈和奶奶替补,保证每次班级征集家长志愿者,家里都有人到位。“去当学校当志愿者,既能给孩子树立榜样,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家长之间还能交流教育经验,一举多得。”钟女士认为,学校志愿活动能避免自己出现因工作忙而当 “甩手掌柜”的情况。

9月16日,记者走访海口多所中小学发现,家长志愿者成为各校上下学时段维护交通秩序的重要力量。在海南白驹学校门口,两名穿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家长在校门口的斑马线处疏导交通。家长志愿者邱女士看到一群学生走出校门,立即挥动手中的小旗,示意车辆停下,看到学生安全通过斑马线,她再次挥动手中的旗帜,让车辆通过。 在邱女士等两位家长志愿者的指挥下,现场虽然车多、人多,但井然有序。“班里征集家长志愿者,我正好有空就主动报了名。”邱女士说,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为学生营造安全的环境,同时为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

过半家长害怕被“志愿”

调查中,也有14%的家长明确表示不支持学校征集家长做“义工”。“本来应该是老师的工作,如果让家长代劳是学校和老师‘偷懒’的表现。再说,我们也有工作不是随时都有时间去。”家长林先生认为。

受访过半家长表示,可以接受学校征集家长志愿者,但并不能接受强迫家长做志愿者的做法。“所谓‘志愿者’就要尊重家长的意愿,孩子读一年级时还小,班里老师征集过我们去学校打扫卫生,哪位家长有空就报名过去,没空的家长不去也没关系,感觉这样挺好。”海口市琼山椰博小学家长符女士表示。

超7成家长做过学校“义工”

虽然仅有31%的家长明确表示随时支持学校的“调遣” ,但却有超7成家长到学校做过“义工”,其中27%的家长表示经常做;55%的家长表示偶尔做。“有时老师说是征集志愿者,但是家长去了要签到、拍照,担心如果我们不去,孩子会被老师区别对待。”海口琼山区一学校家长表示。

部门:学校不得强迫家长做“义工”

家长志愿者的参与确实让一些学校的管理变得更加轻松,让学生们直接受益。然而,一些学校或老师却把家长志愿者当成了随叫随到的“义工”,甚至通过签到、点名等方式给家长施压,让“家长志愿者”变了味,导致家长们产生排斥心理。

海口一小学家长坦言,很多时候发通知征集志愿者,没有家长响应,就只能采取轮班的做法。

调查显示,71%的家长表示,学校每次征集志愿者都坚持自愿原则;20%的家长表示,学校有时强迫家长有时尊重家长意愿;另外有9%的家长表示,学校每次都强迫家长做“义工”。

海口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征集家长志愿者参与管理,利于家校共建,鼓励学校充分发挥家长的智慧和力量,但是不允许学校强制家长当志愿者。

“志愿者是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若是学校征集家长志愿者,则家长对学校没有合同义务,也没有法定义务,所以学校不得强迫家长参与志愿活动。”海南万理律师事务所钟洪敏律师表示。

专家观点

家长适当参与学校活动,利于更深入参与孩子成长

“学校邀请家长作为志愿者参与学校的一些活动,这是一个老话题,当然现如今也有一些新的表现,如学校请家长参与午托午休管理、课后服务管理等。”海南师范大学教授、教务处副处长王标表示,本质上,学校邀请家长参加活动是符合教育发展要求的,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努力,但由于“家校合作”“家校共育”的边界很难划清,因而出现一些矛盾。

他认为,从利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家长适当参与学校邀请的一些活动,如交通疏导员、校外研学助管等,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这一方面有助于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实际教育生活,另一方面有助于家长更深入地参与孩子的成长。”王标补充道,当然本应学校承担的教学和管理活动则不宜邀请家长来完成。

学校征集家长志愿者要结合学段、内容等综合考量

“建议学校邀请家长参加活动最好发挥家长委员会或家长学校的作用。”王标说,另外,家长参加活动应该更多的是维护外在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确保孩子安全等方面。一些本应该学生自己完成的可以发动学生参与,如大扫除等,这些可以结合劳动教育有效实施,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以及集体主义精神。

此外,他认为,家长志愿活动还应考虑学段的问题,小学低年段孩子的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机会和可能性多,而到中高年段和中学则应该培养学生自身的参与意识、集体意识,发挥学生自身主体性,学校和家长则主要是发挥引导的作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